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牡丹亭》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光彩夺目的一梦.这不仅是杜丽娘的倾情一梦,更是汤显祖人生的至情一梦.透过《牡丹亭》华美的梦帘可以看到才华横溢积极求仕的儒士汤显祖,也可以看到怀才不遇追求"至情"的名士汤显祖.儒与佛道、情与理、出世与入世在汤显祖的心中反复纠缠,文学作品成了他最好的倾诉载体.《牡丹亭》这部经典之作,成书于汤显祖弃官归家当年,因此可以作为解读分析矛盾的汤显祖最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情之至”论,当下学术界都把以情抗(反)理作为其核心内涵予以认定,其关键在于对《牡丹亭记题词》的读解上。结合“临川四梦”,两者均不能得出对立关系论断;同时异世之人尽管歧见纷呈,但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境域而言,情理关系始终处于和合状态;汤显祖贵生思想以生之理统贯人之生,实质上建构的仍是情理和合关系态势。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派一直延续并发展到近百年后洪升的《长生殿》。洪升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为生死不谕的真正爱情,演出了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的第一出开场[满江红]不仅为该剧的主旨,而且总结了从《牡丹亭》以来近百年的浪漫主义传奇剧的特点。洪升明确地标举汤显祖的“至情”旗帜,是“玉茗堂派”的翘楚;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也来自于汤氏。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家,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一直广为流传。其中的《牡丹亭》,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还在不断上演,是昆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之一。汤显祖还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戏曲导演之一,他在家乡宜黄组织过戏班,还曾亲自教授过演员排演《牡丹亭》等剧。可以说,汤显祖是个在戏曲创作、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玉茗堂四梦》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四梦》中思想艺术造诣最高的要数《牡丹亭》,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作者在思想艺术上同时趋于成熟的作品。《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取材于前人笔记和话本小说。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要审美范畴,展示出晚明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特色,但是汤显祖美学思想并没有抛弃儒家的中和以及兼济天下的美学追求。他倡导的“情”是把儒家的“志”统一于“情”的范畴之中的,形成了完整的“情”本质体系。汤显祖在文艺创作论、艺术功能论和《牡丹亭》艺术形象塑造等美学相关问题上均反映出儒家中和的美学理想以及“情”“志”统一的“情”本质论立场。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戏曲家。他的“玉茗堂四梦”,特别是《牡丹亭》,以其夺目的思想光彩和丰满坚实的艺术力量,在时独占鳌头。但是,为了把它们搬上戏曲舞台,需要经过改动,却也是事实,在汤显祖生前,就有沈璟和玉绳等人的改本;汤显祖逝世不久,又有臧晋叔、冯梦龙、吕硕园等人的改本;就是在叶堂用“改调就辞”的方法为汤显祖原作谱曲之后,舞出上演出的本子,也是所有增删的。因此,研究《牡丹亭》的改编本,对全面认识汤显祖及其戏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受到晚明心学以及时代潮流的影响 ,非常关注男女恋情 ,抨击传统礼教 ,具有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以往评论家片面夸大汤显祖思想的积极意义 ,忽视了其缺陷与不足。这里从爱情的自由与还魂的尴尬、情与理的纠结、男女主人公追求的差异性等方面 ,分析了汤显祖《牡丹亭》爱情观的矛盾状况 ,认为《牡丹亭》的爱情观存在着现实之情与理想之情的矛盾 ,以及情与理的调和折衷、功名对爱情的冲击等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途经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时,听到了一个非常动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后来就写出了千古名剧《牡丹亭》。《牡丹亭》奠定了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同时,汤显祖在大余的一段传奇经历和剧作《牡丹亭》,在大余衍生出了一系列景点名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考察了促成汤显祖《牡丹亭》一剧“情缘”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情缘”的构置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希望通过论述加深人们对《牡丹亭》的“情缘”思想在中国戏曲小说创作乃至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影响的理解,为人们解读该剧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亲合力》中,歌德以婚姻爱情为实验载体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上作了一次大胆试验,通过试验显示了人的自然情感与社会规范、人的激情与婚姻机制之间矛盾的无法调和性,并以此来探讨人性和人生的局限问题。小说第一次明确提出“魔力”和“断念”两个概念,并把它作为人性的两个基本层面——理智和情感在小说中充分展现。由此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两者是否能够达到平衡,以及在平衡的过程中人的自然天性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矛盾又该怎样解决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社会对利益的追求使人们逐渐淡化了传统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以人与人情感关系为纽带的伦理情怀。人们过分张扬理性,追求个性,结果导致社会情感匮乏、精神贫困。2008年的汶川地震使得中国的传统伦理情怀重新被唤醒,血缘亲情的情感文化所具有的重大价值被彻底表现出来。相信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情感、民众对国家和同胞的大爱,势必会成为中国今后复兴最为重要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文革“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使人们对政治制度、政治领袖、阶级关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在“样板戏“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由人民与政党之间的恩情形成了政治伦理,由阶级内部的友爱与阶级之间的仇恨形成了革命伦理。政治伦理的性质决定了革命伦理的特点,革命伦理的内在关系反过来证明了政治伦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作为传统资源对网络文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功用,网络文化“刷新”了儒家伦理、促使其现代转型;以网络娱乐功能为基础的“乐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时代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对孔子《论语》中仁学思想的剖析主要是探索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的爱人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大我”对“小我”的压制、伦理原则的等级化以及道德二难境地的消除这三个方面,“十七年”文学作品显示了一体化伦理规范的强大威力;在其压制下,个体自由伦理逐步泯灭。这种道德理想主义极端化的后果便是道德专制。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与“文革十年”通常被认为是新时期以前。在这二十七年中,其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政党)伦理的价值取向,但过度地强调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导致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并与潜在的个人伦理(人道情怀与艺术规律的追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由于黑人女性独特的生存经历,黑人母亲身份具有不同于白人中产阶级核心家庭中的母性身份的内涵。从"哈莱姆文艺复兴"以来的黑人女性创作中可以看出:在家庭伦理方面,黑人家庭大多呈现出"女人当家长"的一致性。佐拉·尼尔·赫斯顿、托妮·莫里森、特里·麦克米兰和泰雅里·琼斯的作品再现了黑人家庭历经的百年沧桑,揭示了黑人母亲身份从保存、文化传递到养育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蕴含了家庭伦理的变迁:精神意义上的女家长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物质意义上的女家长。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自谓"情之所钟",这个"情"不只是儿女情,而是"与物有情",以多情之心体验生活,感受生命跳动的节律。欧阳修的词深化了表现儿女情愁的传统题材,还表达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尽思考和对朋友亲人、自然山水的无限深情,流露出厚重的、发人深思的自觉的生命意识。欧阳修在创作实践上已经在无意识中逐渐模糊了词与诗、文的界限,为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坛上指出向上一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借鉴西方进步思想,培植先进的政治理念,超越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博采中西精神文化之长,提倡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伦理思想;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树立公仆观念,加强政治道德,注重政党伦理建设等方面的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修身内省,陶冶人格,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替众人服务等政治行为伦理思想。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历史进步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