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条件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他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不。心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无需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借助现代人的认识的某些特声、来否认感性认识作为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的倾向是错误的。在现代认识条件下.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肯定感性认识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一个是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 ,即“求是”的过程 ;另一个是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即“求实”的过程。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实事求是”主要描述的是其中第一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从实践到认识的“求是”过程 ,笔者提出的“事是求实”① ,作为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的概念 ,主要描述的是其中第二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从认识到实践的“求实”过程。笔者认为 :“事是” ,即“实事”中的“是” ,就是已求出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实”就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实际 ,即实践性 ,“求”就是我们去发展 ;事是求实 ,…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一次回答女儿燕妮和劳拉提出的“你所中意的口号是什么”时说,“对于万物都怀疑。”这话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疑质意识,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疑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问一个“为什么”。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这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增长才干,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认识客观来说,认识是不能穷尽的,疑问自然会产生,从认识主体看,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因而主客观总是处在不断的矛盾中,即知与不知的矛盾,所以必然会出现许多疑问来。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因为学生要理解知识,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学生自己的认真思考,下一番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功夫是不能实现的。同时,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活动,又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的过程。要实现认识上的这一转化,没有学生的积极能动的作用也是不成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荀子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思维直觉性是其思维方式中的重要特征,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直观体验:“天官意物” 世界是否可以认识?这是任何哲学必须首先问答的问题。荀子明确地回答:“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承认并肯定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也有被认识的“理”,即规律。人之所以能够认识客观事物,就在于“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指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对象相接触就出现认识与智慧,形成了人的主  相似文献   

6.
从歌谣观念到歌谣的定义郗慧民事物的定义是对该事物本质特征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关于事物的观念则是指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范围,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定义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任何科学的入门...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黄兴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心理学认为:作文就是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是把阅读中学到的语文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语言交际实践的过程中.就是“客观情景——心理加工——语言表达”。作文就是把观察、思考、感悟客观事物所获取的印象,通过大脑加工、整理形成的内部语句,转变成外显的作文语句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反思语文教学,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80年代强调语文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直观认识中积累起来的大量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加工,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逻辑推理、教学推理、假说等理性思维方法最终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上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理性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一、科学抽象所谓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对研究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进行的一番去粗取精,排除事物表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部分,从而揭承出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过程.简言之,也可说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抽取其本质的过程.因为事物通常是相当复杂的,而其本质常常是被表面的假象所掩盖,使其真面目模…  相似文献   

9.
观点的形成与逻辑思维王汉斌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思维则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或认识对象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认识如何由感性认识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的过程。应用文的观点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客观事物即实际材...  相似文献   

10.
一、依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探索教法和试讲一体化改革。 教法教学过程的结构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过程是统一的。当然,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认识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有特定的环境和组织形式,有教师的指导及有目的按计划进行,有一定体系结构并符合发展水平的教材等等)但它仍然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它仍然受人类一般认识活动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辩证的途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不仅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且还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前进。毛主席指出“真理是不可穷尽的”。因此,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研究、认识也是无止境的。人们对于辩证法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恩格斯提出辩证法实质上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实践观与西方近代实践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对它们展开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实践问题研究中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得以显现;首先,在知行关系问题上达到认识的统一并非易事;其次,关于实践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应该是什么”到“是什么”的发展过程;其三,关于知行关系的探讨是一个认识不断反馈的过程;其四,关于知行关系的认识是一个逐渐逼近真理的过程;其五,实践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关于实践问题研究中的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风的嬗变,是在对汉语语言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然而研究者却很少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规律进行认识。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诗风嬗变过程中的语言省略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诗歌由写意到摹象,意象由单一走向丰富的过程中,省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者把观察生活的过程通过感受和思考的形式反映出来就形成了作文,因此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感受和思考必须存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反映,它往往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并进行充分的感悟和认识,从而洞悉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感受可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引发,并且引起内心某种情感波澜,从而产生某种类似的生活感慨,表达某种思想意趣,渗透个人浓重的主观意识。思考即把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通过理性判断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是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假说产生、消亡、更迭和转化的历史。假说对于人类的科学认识,对于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科学就有假说,有假说才有科学。研究假说的本质、作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无疑有助于探讨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在其运动过程都有其规律性,德育过程同样具有规律。本文仅此谈点认识。一、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内部结构看,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信、行统一的过程。我们知道,人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根据德育的特点,要使学生能形成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必须使学生达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思维形式主要可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想像和分析判断等认识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认识的过程.一定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一直是物理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结构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推演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可以有组织、有层次地总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逐步深入地描写客观事物。本文以“音位”和“词类”这两个概念为例,说明语言学中运用的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 音位 1 从音素到音位 语音学中分割语音片段,最后得出叫做“音素”的小片段。一段话语可以包含千千万万音素,用各种声学参数来精确地计量,其中没有两个音素会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9.
简单性原则的客观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性原则在科学认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简单性原则的客观依据是自然界的简单性与认识过程的简单性。但是,无论是自然界的简单性,还是认识过程的简单性,都是客观世界中诸多对立统一中的一个侧面,由此便决定了简单性原则只能是具有相对意义的科学方法论的原理,而不是理论与假说的真理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认识论中,思维创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认识客体的观念形态,二是创造认识主体的新的规定.科学的发展日益证明,认识不仅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基础,而且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客体信息的思维创造,认识的本质在于思维创造.然而,思维创造并非在人类社会一开始或个人一出生就很完善,它有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这些发生可以不断地往回延伸即回溯.通过对不断发生过程的追溯,可以看到认识的高级阶段以认识的低级阶段为先导,认识的最原始阶段.又以一些前认识阶段为先导.通过发生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知道,人类种系和人类个体认识发生、发展过程是怎样由不知到知、由低级阶段的知到高级阶段的知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个体胚胎发育和整个动物界的进化存在着一致性,儿童的心理发育和人类认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