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法文化自古发育不良,这一点为世人所公认。但最近,有些学者在承认这一点的同时,又认为礼是中国古代民法的首要渊源。如果这一观点成立,具有几千年礼教传统的中国的民法文化,不但不存在发育不良的问题,而且远远走在世界前列了。一、问题的提出:礼是中国古代民法吗?礼是民法的渊源吗?民法文化不发达,并不是表现在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上(英美法系的国家也没有完整的民法典,但民法也很发达),也不是表现在所谓的“民刑不分”上(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古代城市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据《轩辕本纪》载:“黄帝筑城邑,造五城。”《黄帝内传》:“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一是夏鲧时代,《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城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上述记载应该说是可信的。夏商时代,城市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兴建宏伟的宫殿、寺庙等建筑,而且有一定的布局。《周礼·考工记》载:“而朝后市,市朝一夫。”可知,设市至迟在西周时已开始。  相似文献   

3.
民法文化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民法文化初探江平,苏号朋一、民法文化的成因源于罗马法的大陆法系,又名“民法法系”,足见民法在这个法系中的地位。“民法典不管是在哪里,都往往被当作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①在众多的部门法中,民法仅是其中之一,与刑法、诉讼法、行政法等均处于宪法之下的第二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科层制所代表的官僚政治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因这种文化的需要所造成,宗教文化亦受其压制而成为亚文化.官僚政治影响,甚至控制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支配着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官僚政治文化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真正的主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不仅拥有一部世界上最完整的文明进化史,而且也拥有一部完整的文化进化史。站在统览历史全貌的高度,以辩证的整体观将中国文化进化史看成生命进化一样的有机体时,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化进化史可分为:胚胎期、发展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普遍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是不发达的。但这实际上是在传统型叙事诗不发达的前提下作出的推论 ,而不是在对包括传统型叙事诗和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所有叙事诗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叙事诗应包括传统型和说唱型两大类 ,“说唱叙事诗”也应纳入古代叙事诗的范畴。虽然量大篇长的说唱叙事诗并不能改变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的事实 ,但广义地看待并评价包括说唱型叙事诗在内的中国古代叙事诗 ,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甚大,研究不发达地区生产力生机及其发展对策,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对“数”的神秘崇拜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鲜明特色。本文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梳理,探讨了数字神秘观念的成因,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从一至九的自然数中包含的丰富的神秘崇拜观念,并做了文化学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等方面基础条件的制约,完全以惩罚性的思维立法,采用了"刑事兼理民事"的治理模式,加上以道德治国为最终的价值追求,所以当代西方式的民法观念及其民法体系难以见容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此种差异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中国古代对法的谦抑性认知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民法结构的这种独特性体现了中国传统"不能与不为"的智慧哲理,正是中国古代民法这样的结构模式才凸显出了中国法律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公司制度不发达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制度的出现,开启了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创新之路,但备极艰难。公司制度始终未能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原因有二:一是近代中国不具备适宜公司充分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如资本主义不发达、封建势力阻挠、外国在华势力压迫、政府倡导不力、法制不健全、社会风气未开、信用制度和产业证券市场发育迟滞、金融风潮冲击、冒牌公司及公司招股中的欺诈行为所引致的公众不信任、官利制度束缚、社会环境不靖等;二是公司内部组织制度及运营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削弱了其发展壮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民法文化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民法文化的创建余庆斌一、法律文化的分类法律文化是指制约并决定法律制度在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包括对法律性质的认识,对法律价值的评断,以及对法律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的理解。特定的法律文化都有其各自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特征,这些内容和特征依托于特...  相似文献   

12.
一、民法是文化的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和方式,是“人”化、“文”化、“伦理”化、“本质”化的人类历史运动,是以人的生存价值体系为核心,包括心理意识、行为方式、知识、艺术、制度、习俗等要素构成的文明建树,是“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或意义之网。”(吉尔兹语)因此,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要以人的现实的生命存在及其对生存意义的追求作为文化本质,同时把人在交往关系中的普遍心理态势与行为模式,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把人及其世界的优化,作为整体…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印度、欧洲这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中,中国寓言体系呈现出相当突出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它源远流长,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过寓言创作的,且数量巨大,艺术成就很高,以一国之力与整个欧洲、印度(南亚中东),鼎足而三,可谓甚矣!而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寓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却基本上始终处在一种自然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法制的历史也和整个封建社会一样,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其间,法律虽在某些方面,某个历史时期曾经居于世界前列,然而,就民法而言,几乎一直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以至于最终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或相对集中的民事法规。造成民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一,诸法合体、刑民不分、重刑轻民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无数成文法典中,不仅诸法合体、刑民不分,而且重刑轻民,即主要是刑法,有关田土、钱债、户籍、婚姻等规定,所占比重较小,条文也较为简单,从最早的封建成文法——《法经》,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具有十分清晰的沿革关系和内在联系,无不表现出这种特征。不仅法典如此,其他的法规也是同样。例如,汉代的编令、宋代的编敕、明清的编例,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程度不同,在同一国度、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内,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形成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从四川的情况看,发达县域不在多数,大部份县域还处于不发达状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号文件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速致富奔小康进程的时候,认真分析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现状,找准症结,研究和确立发展对策,对于振兴四川县域经济和全省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梁平县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振兴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扩大、加深的结果,采取的是地缘渗透的方式。佛教融入古代中国社会,是因为佛教传入时的中国社会与佛教产生时的古印度社会具有相似性;是因为佛教弥补了儒教和道教的不足,三者实现了互补;是因为佛教主动进行调适,积极适应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余国庆  陈治 《云梦学刊》2012,33(2):44-47
中国古代国家具有典型的宗法文化特征。在宗法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爱国主义以忠君爱民为基本内涵,具有民族主义倾向,以大一统为重要历史主题。宗法文化赋予中国古代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局限性和历史保守性。  相似文献   

18.
诚信原则具有普遍的民法文化意义。我国古代民法以习惯法为主,深受儒家伦理的支配。从早期儒家诚信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早期儒家诚信思想对我国古代民法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十年改革,我国城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不发达地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不发达地区党政部门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科技兴农战略的提出,温饱工程的大面积实施,进一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又再次成为不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内在要求。但是,全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区域性社会、经济、文化差异非常明显。据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87年,我国西部11省,区人口占  相似文献   

20.
冯天瑜同志在《中国文化的土壤分析》一文中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区别于海洋民族的大陆民族的文化;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社会,也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农业社会的文化;是一种与中世纪西欧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种姓制度相出入的宗法制度的文化。他说,海洋民族的文化心理较为外向,文化系统处于一种比较动态和开放的状况。我国先民自古生活在东亚大陆,陆路交通极不便利,内部回旋余地开阔,使中国古文化系统从半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较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