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其显示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独特而又精巧的风险隔离机制。但是,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本身,以及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各个环节,都潜伏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揭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法律风险,目的在于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
引入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载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基础资产风险隔离机制,使资产证券化这一金 融创新工具具有了比之于传统融资手段更独特的安全价值,但资产证券投资者仍可能面临投资风险。如何消弭投资风险、保 障投资者权益,是促进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萌生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高度负债经营的状况已不容忽视,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由于其独特的运作机制,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促进其经营现状的改善。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独恃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的支撑,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面支撑以及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行必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Assets Securitization)是20世纪最重大的金融创新成果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它在我国的推行是必然的。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实践经验及理论准备都十分匮乏,导致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立法工作的滞后。从资产证券化的逻辑起点开始,应当确立法律上可操作的可证券化资产的法定标准,有效实现风险隔离的证券化资产的转移模式,以使该金融创新成果在我国运作具备法律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和投资工具,企业债券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同其它投资工具一样,企业债券的投资也存在着风险,特别是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面对已经出现兑付风险的企业,如何才能筹集兑付资金和其他流动资金,即化解企业和中介机构由于兑付风险的产生而引发的不良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又保证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和实践后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化解企业债券兑付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2006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直接导火索是次级按揭贷款,但使危机不断升级的却是衍生于按揭贷款的证券化产品,因此次贷危机也被称做资产证券化危机。在强化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同时,要关注资产证券化自身缺陷所引起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中SPV法律问题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PV是一个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特设的机构 ,具有专设性的特征。笔者首先分析了它的法律性质 ,认为它是一个经营范围只限于资产证券化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 ;其次 ,阐述了它的法律地位 ;接着从必要的费用、投资者和设立登记制度三个方面就其设立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 ;最后探讨了对我国在SPV构建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起源于美国的新兴融资方法,资产证券化构造主要涉及到三个法律问题:SPV的"破产隔离"、应收账款的"真实买卖"、以及应收账款的转让"完善"。美国的实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标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来解决这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是起源于美国的新兴融资方法,资产证券化构造主要涉及到三个法律问题:SPV的“破产隔离”、应收账款的“真实买卖”、以及应收账款的转让“完善”。美国的实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标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来解决这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性融资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完善其风险隔离机制.然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表明,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并不能有效阻止次债危机的爆发、扩张及向全球的蔓延.细析其中原由可知,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蕴含着立法的欠缺、政策运用的失当、金融机构的贪婪等错综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内在机理,而资产证券化则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和把危机向全球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中小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专业人员缺乏、管理制度缺失、具体行为失范等原因,造成意识、制度、措施以及环境方面面临着企业法律风险问题,阻碍或限制其健康发展。通过建立法律风险预警制度、引入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等,健全法律事务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构建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在正处于环境风险多发和上升时期,防范环境风险是当务之急。面对严峻的环境风险形势,运用法律手段对环境风险进行防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在防范环境风险法律方面还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专门立法缺失、政府对环境风险防范法律责任缺失、环境风险预警制度不完善、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和不足。为此,提出了制定专门的《环境风险防范法》,确立环境风险防范立法的基本原则,明确环境风险防范的管理机构和政府职责,建立与完善环境风险防范的具体法律制度(如健全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完善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环境风险源调查制度,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等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发达市场成熟融资技术的资产证券化对中国来说还是一项金融创新.尽管我国在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仍有诸多障碍,但已基本具备了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条件,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也在悄然而行.目前可供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贷款以及大型公司应收款.为切实起到引导金融创新、提高资产流动性以及融通资金的作用,不应将资产证券化的重点放在银行不良资产基础上.从需求方面看,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支撑证券(ABS)必将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商业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是ABS市场潜在的需求者.  相似文献   

14.
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审慎监管有利于保证资产证券化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国际上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监管积累丰富的经验,但是2007年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法律监管依然暴露出来法律激励机制存在偏差、交易结构存在法律漏洞、信息披露与隐私权利的法律规制失衡、按揭制度存在重大隐患等诸多弊病.资产证券化正是受这些...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中债权实现的法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产证券化的机理中,可分析出投资者债权实现的法律基础主要有三:一是SPV的信用,二是特定财产担保,三是信用增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自2005年实行资产证券化以来,在转移风险、提高收益,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增强盈利能力,缓解日益趋紧的流动性等方面成效显著。借鉴美国此次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政府应当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提供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环境。同时,商业银行更应当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以保证资产证券化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及风险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一股金融创新浪潮,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而其中资产证券化以其精妙的构思、独特的功能为众人所瞩目.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本文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作用,介绍了建立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人际关系网被移植到互联网世界中后,人际关系网的内容和活动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法律风险,如服务合同法律风险、广告经营法律风险、网络游戏法律风险、注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风险及著作权侵权的法律风险等等。社交网络服务经营者应该对运营中的各项法律风险有所意识并加以有效防范,社交网络服务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其中,特殊目的机构具有重要地位,其法律问题也相应地成为资产证券化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关特殊目的机构的立法应遵循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立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单行立法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三项原则,采取特殊目的信托与特殊目的公司两种法律形式,并加强特殊目的机构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