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蒙古语的分布,与同系属语言的关系 蒙古语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等省。此外,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也有少数聚居或散居的蒙古族。绝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都使用着本民族语言。有些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兼通汉语,青海省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藏语;新疆的蒙古族有些人兼通维吾尔语或哈萨克族语,还有少数蒙古族由于长期与别的民族杂居而转用了其他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2.
彝族和白族是云南境内历史悠久和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彝白的先民族属和历史源流又是云南众多民族的族源中历来聚讼纷纭的一大问题。如果把斜贯省境的元江作为云南边疆和内地的一条历史分界线,彝、白两族主要分布于江的东北云南高原的内地腹心地区,其中,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半农半牧的彝族多住山区,主要从事农耕的白族居住于平坝,这种分布特点是两千多年来有文献可征的历史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明代海西女真由于族部众多和分布地区广大,,其经济生活也因族部或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乞列迷、苦夷等族部,以渔猎经济生活为主;居住在精奇里江及其迤西的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部落(琐郎哈)之人,过着农业、狩猎、牧业和渔业的生活;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的大部分中间地段(西北自雅克萨城一带迤东,下至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或散鲁温止)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兀  相似文献   

4.
李甫春 《学术论坛》2002,(5):159-160
生活在中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和黎族 ,生活在越南的岱族、侬族、泰族、热依族、沥族、布依族和佬族 ,生活在老挝的老龙族和泰族 ,生活在泰国的泰族 ,生活在缅甸的掸族 ,以及生活在印度阿萨姆邦的阿洪人 ,共计近1亿人口 ,依其渊源关系可称之为壮泰族群。这 2 0个民族分布在 6个不同的国度 ,分散在东南亚的东西南北 ,地域广阔 ,相隔千山万水 ,可为什么有许多相同、相通的语言 ?此乃是千古之谜 !近代 ,伴随着国外学者对泰族的研究及其著作的影响 ,这一千古之谜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吸引诸多学者热心关注 ,积…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通过考证古羌人首领无弋爰剑、牦牛羌、“白狼国”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认为纳西族和藏族之间存在着同源异流的历史渊源。此外,还对民族史重要文献——东汉时的《白狼歌》和纳西、藏、普米等族语言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达斡尔族起源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契丹起源说和蒙古起源说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本文提出北室韦起源说,作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之言来参加讨论。 一、达斡尔族历史悠久而族名的形成却很晚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和新疆塔尔巴哈台地区。明末清初,他们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左侧支流额尔格河(河口位于桂花站对岸)与结雅河口地区之间的黑龙江两岸以及结雅河下游流域的平原上。他们是这个地区古老的居民,最早的开发者。苏联学者们写道:“结雅—布列亚平原,自古以来就有人居住。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的村落遗址。当时居住在河流沿岸的人从事渔猎,而后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可见,结雅—布列亚平原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略论东北古代族名与山水之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族名、部名往往与他们居地附近的山水之名有密切关系。由于这些族名、部名和山水之名使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且一种语言的本身也随着时间推移在发生变化,加之中原史家在记述东北少数民族族名、部名和山水之名时使用汉字又不规范,所以就给后来的读史和研史工作增加了许多的困惑和麻烦,也造成了很多的混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就东北地区几个古代族名(或称部族名)与山水之名的关系问题略作论述,正确与否,祈方家和史学同仁教正。一、勿吉与张广才岭 勿吉作为族称,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隋唐时期又称…  相似文献   

8.
现代赣语词汇系统中沉积着大量古越语底层成分,这与其形成的人文历史密不可分.史料记载,大约商周时期,赣鄱地区属于百越族聚居地.其时,百越族中的干越族或曰扬越族统治着赣鄱地区,其活动中心在赣东北余干一带,与东部瓯越地域毗邻,关系十分密切.干越族在赣鄱地区活动时间长达千余年,这使赣鄱地区至今不仅保留着古越族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遗存着古越族的语言文化烙迹.  相似文献   

9.
从藏、汉文史料相结合的角度分析,7世纪前的藏地上古史主要包括5件史事,即人类起源、内四族与外四族、世界的形成、王统的由来以及藏族的族源,作者对这5件史事进行了具体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朝鲜族作为跨境民族之一长期开展朝鲜语-汉语双语教育,这对提高朝鲜族汉语水平以及推进朝鲜族语言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对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延边地区的双语教育不仅为我国对外交流合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展现出跨境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我国其他地区的跨境语言双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说“北發”     
北又称,是北方古族。据文献与考古学考证,北为大兽狩猎民族,以多种类型的投枪与石镞为工具,捕捞与狩猎并重的部落集群。因追逐野兽群,由嫩江流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进入北亚地区,并把细石器文化带入北亚、直至带入美洲。在北亚与土著融合,形成新的民族集团-北亚地区的邑娄族、爱斯基摩族。《庄子·逍遥游》、《列子·汤问》中的穷、终为北的同音异写,先秦人已知北亚有一个北族,在他们的文化中又融合了有夷、禺强、玄冥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叶朗 《快乐青春》2014,(8):60-60
爱斯基摩人捕狼的办法世代相传,很特别,也很有效。严冬季节,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新鲜的动物血。等血冻住后,他们再涂第二层,让血再冻住,然后再涂……如此反复,很快刀刃就被冻血包裹得严严实实了。下一步,爱斯基摩人把用血包裹住的尖刀反插在地上,刀把结实地扎在地里,刀尖朝上。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这把尖刀时,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探讨了该区域应以延边州为中心点,各个地区都有当地不同的主推的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的设计对策,即延吉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节庆产品,图们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饮食产品,珲春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购物产品,龙井市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娱乐产品,安图县应主推朝鲜族民俗旅游住宿产品,长春市、吉林市应联袂推出朝鲜族民俗旅游餐饮、购物产品;并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出发,提出了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30名蒙古族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英语绘本教学跟踪调查,对比分析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民族认同和语言态度的变化,探讨英语教育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语言态度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随着对锡伯族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引发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族源及其族名的争论。为了使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所全面了解,本文将涉及该问题的资料、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中的不足作一简单介绍,谬误之处,敬请斧正。一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对锡伯族源的研究和考证,首先是从挖抓古籍文献资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语言有着不可分离、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考虑语言就无法理解文化,同样,排除文化也不可能理解语言。中韩建交对朝鲜族的语言、文化,特别是朝鲜族社会的信息神经中枢即主流媒体——朝鲜文报纸的影响极大。建交二十多年,随着朝鲜族社会文化、语言的变化发展,朝鲜文报纸的语言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钟奇 《学术研究》2001,(3):120-122
本文考证几组方言字族,试图通过确认各方言相关字族的方式,来消解方言本字考中的歧见.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诸要素之一 ,是其它文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这种不同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 ,如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 ,因此文化差异会极大地体现在词汇中。如爱斯基摩人对雪作了十分细致的分类 ,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与雪有关的词汇 ,从一定意义上说 ,爱斯基摩文化就是雪文化。因为他们常年在冰天雪地 ,生活劳动环境需要他们区别各种各样的雪。日语里关于鱼的词汇非常丰富 ,这说明日本人同鱼结…  相似文献   

19.
越族为古代生活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前后绵延几千年;分布地域广阔,“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且支系繁多;有干越、于越,扬越,骆越、 瓯越、山越、闽越等。其中生活在江西境内的为干越、扬越,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独特的社会生活条件等原因,越人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不同于华夏族的一些文化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辽朝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并结合女真、汉人、奚、乌古、敌烈、蒙古里、阻卜和室韦等族上层分子所建立的中国北方局部性政权。这些民族自古以来就繁衍在祖国的东北地区,他们对开发东北和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有过重大贡献。他们的分布随着历史情况的变化也有所变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考证一下辽代东北女真和汉人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