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讨论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是公平的表现形式,公平决定效率,效率反作用公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对于缩小我国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诉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过发展城乡经济、强调政府二次分配职能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特别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已经影响到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必须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税收调控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试论收入分配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收入分配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要害,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明显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缩小过大的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贫富分化过大会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导致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经济萎缩,还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不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缩小社会成员过大的收入差距。要充分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应把构建利益均衡机制作为抑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趋向扩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应是有机统一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前在注重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具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应努力探寻公平和效率最佳结合的路径,充分发挥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逐步实现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项复杂工程。和谐社会的建构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是社会公平,而收入分配是调节社会公平的重要杠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内蒙古宁城县当地的居民收入状况为调查对象,应用现状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该地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存在的分配问题,解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努力,其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关键。这是因为强调以机会均等为核心的前提公平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注重分配公平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为"包容性增长"提供强大引擎,保持合理适度的收入差距能为"包容性增长"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目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为解决上述问题,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显示,我国收入差距已经拉得很大,处于引发社会危机的临界点。收入差距拉大有失社会公平,其原因来自分配制度、腐败、行业垄断、区位劣势等。要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应扩大社会保障面,建立初级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工资制度的改革;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加快推进第三次分配;出重拳制止腐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收入差距幅度太大,必须合理调整分配格局,因为它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改革破除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却出现收入的贫富差距,并引发出一系列社会矛盾与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分配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化解收入分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而这种差距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不公正引起的,经济领域的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社会领域的不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经济公正和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与效率等关系的重新审视。要解决目前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以社会公正为逻辑起点,确立社会公正理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和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成为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而社会保障对于消除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按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确定社会保障建设的“度,”并合理界定、协调处理社会保障制度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各方主体利益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建适合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主要是正义、分工合作、教育和哲学王的思想。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当今社会,重新解读和思考《理想国》中的宝贵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还根据《理想国》中的思想提出了为实现社会和谐这一目标的建议性举措:把正义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分工合作应作为国家的组织原则,教育是国家和谐的逻辑前提,哲学王应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相似文献   

14.
针对社会公平问题,运用比较分析、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等方法,从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从宏观视野提出,要促进社会公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协调好公平与效率、发展与改革、差距与均衡、近期与长期等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切实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促进以社会公平为基础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文安 《南都学坛》2007,27(2):112-115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不和谐之处就是农村各方面的滞后,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加快农村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则影响社会和谐,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劳资关系紧张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尖锐对立,都对构建和谐社会构成了严峻挑战和极大风险。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好进城农民工遇到的各种问题,重视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化解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步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权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是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它既是和谐社会的活力源泉,又是和谐社会的秩序基础.从内容上看,权利意味着人们正当的自由或利益;从形式上看,权利意味着某种规则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树立公平正义的权利观、尊重他人权利的权利观、善待自己权利的权利观与遵守社会规则的权利观.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注重建立各项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大力发展思想文化,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破解收入分配不公难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入分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经济利益,是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发展中不协调的因素,都会在收入分配中这样那样体现出来,特别是目前收入差距或贫富差距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拉大,尽管尚未构成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导火线,但是,一旦差距扩大的趋势得不到有效调节和控制,势必会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分析产生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提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难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以来,政府的执政中心日益向改善民生倾斜,体现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就是从追求效率优先向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上来。在推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过程中,理应大胆吸收与借鉴国外优秀的理论成果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以求事半功倍,以达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