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要素。它对于园境营造的意义在于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实用和虚用两个层面分析“石”在中国园林意境营造中的造景功能、美感特征、审美意蕴及其对意境生成的具体作用,可得出如下结论:石包含了最典型的“道”的自然特性,人们通过对“石”的审美观照,达成人、物、道的融和统一,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
《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以其丰富的意境之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明清以来的园林建设。在宏观设计领域,《园冶》强调通过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使建筑同自然融为一体,进而创造出境外之景、象外之象;通过虚实结合赋予园林艺术创造以活水之源,进而拓展园林的意境。《园冶》声、画、意合一的意境之美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其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活的律动中体悟出生命的价值。《园冶》意境之美打破了园林建筑本身固有的区域局限,使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了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从而由有限走向了无限。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诗学中的诗歌意境理论为参照系,对诗歌意境作进一步阐释,从而揭示其关学特征和传译策略。认为,所谓诗歌的优美意境:即取之象外,超乎意象而得乎意境;意与境浑,情景相生而契合无间;音意相生,音谐韵美。诗歌翻译中,要充分考虑原文的意境,完美再现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虚”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大凡艺术创作,都要讲求虚实关系的处理.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园林空间的处理、园林意境的创造皆具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征."虚"可以说就是"无"、"空",或者说就是空间、虚景、联想;"实"也可以说就是"有",或者说就是形象、景物.在中国园林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化景物为情思、化实景为虚境,以达到情景交融的高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并重,通过叠山理水的营造体现出园林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它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优美的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于叠山理水的处理有着独特的构成法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美学思想的表达是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哲学的表述,其表现的意境之美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人们依托植物为生,与植物为友,借植物抒发感情、阐述哲理。涵蕴意境就是中国园林意境的深化,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法则的精髓,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实际上就是以景为经,以情为纬,编织情景交融的植物之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融情入境、涵蕴意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托物言志"、"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8.
"意"、"象"、"境"是形成"意境"的核心因素."言不尽意"是"意境"的发生学起点,历代关于如何"尽意"的众多探讨中,"立象尽意"则成为解决言意矛盾的主要手段.唐代开发、活用"境"的范畴,突破了先秦之"象"、佛学之"境",开拓出一条"境生象外"的诗学途径,促使"意境"范畴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视角思考苏州园林中的意境主题.以“意”的能指与所指为切入点,讨论苏州园林和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内在审美关系,探讨山水画中“留白”和“三远”在苏州园林中的语言结构意义,并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生成“境”的造园符号之间因借关系的具体分析,指出了传统园林审美意境产生的深层结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园景如画—古典园林的框景之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景在借,园林景观需借助粉墙衬托,门窗框之,方能引人注目.门窗洞墙在园林中是展现园景的"画框"和"画布",它们的造型设计不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而且还起到了勾勒园景,突出园景的作用,是形成园林框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