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善治"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兴起既是全球化时代西方步入后工业社会行政管理变革的现实需要,也是西方传统文化奠基、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和公民社会充分发育的现代结果.尽管善治体现了人类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但缺乏社会发育并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尚不具备多元治理的前提条件.当下中国应该在善治理论的观照下,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能力为重点,加大政府治理,通过建设透明廉洁政府、服务效能政府、责任权威政府、民主法治政府,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协作型的公民社会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有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利益冲突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突发群体性事件增多等问题考量着各级政府是否善治.建设善治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增强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建设善治政府,必须以治域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必须以科学决策为主要方法,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建立科学决策的制度;必须以民生幸福为价值目标,实现从GDP崇拜到GNH关怀的转变,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必须以社会稳定为重要标志,完善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妥善协调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善治视野下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境遇与理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政府组织是现代公共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之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善治的关键,是超越传统统治概念的必行途径。文章以善治理论为切入点,全面描述和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现实状况,概括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分析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途径和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权力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出现,既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治理理论的回应,也是我国市民社会成长发育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处于弱势生存期。因此,在社会转型加剧和社会问题丛生的背景下,在从国家中心主义迈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路途中,检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成长发育,客观地评估其作为与局限,积极探寻其发展思路与建议,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国家能力建构和市民社会发育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超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善治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从善治视角审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步意义及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和国家观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从善治视域探寻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和谐与善治     
从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将从国家主导型向国家与社会合作型转变.在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互动中,政府的权力逐渐向社会让渡,社会权力逐渐扩大,社会的自治能力得到增强.在合作主义模式下,构建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文章就政府与社会如何实现良性互动,达到善治,最终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种社会问题,消除不和谐因素,必须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特殊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加强和完善自身的运作能力,构筑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建立与其他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有效地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填补公共管理机制性缺口、援助边缘群体、促进政治民主化和环保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政府组织:检视、批评与超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权力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出现,既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治理理论的回应,也是我国市民社会成长发育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处于弱势生存期。因此,在社会转型加剧和社会问题丛生的背景下,在从国家中心主义迈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路途中,检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成长发育,客观地评估其作为与局限,积极探寻其发展思路与建议,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国家能力建构和市民社会发育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超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非政府组织: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对于政府和企业,非政府组织具有鲜明的组织特征和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在现代社会中有力推动着三维资源配置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 NGO可以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体系的身体力行者,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社会公平、社会善治和有效的应争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社会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善治则是增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而有效的应急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力在社会发生重大不和谐事件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来保障全体公民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善治: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治理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通过引入“善治”理念,积极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伦理,从而实现和谐之治。善治理念强调在目的上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价值取向;在程序上加强公民与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治理伦理的生成主要不是靠制定伦理规则,而是靠公民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建设,其生成过程的重心在于监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任务,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诚信基础上建设法制健全、道德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要以诚信为基础构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目标之下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统治到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是当代政府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追求社会和谐与善治,始终是我国治理变革的基本目标与价值。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几轮机构改革,目的都是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惠及民众。然而,由于对“主体替代”模式的过度依赖,使治理的目标与路径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导致我国政府治理中出现诸多不和谐因素。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确立多中心治理理念,注重治理结构的均衡;必须完善公民参与机制,提高社会自主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政府机构改革应以加强政府的有效性为目标,将政府机构改革与"有效政府"结合起来。这需要切实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以"善治"理论为指导,加强政府的"善政"能力并大力培养和推动以"第三部门"和公民参与为内容的公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善政是历代政府和人民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善治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和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以善政为现实基础,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不断发展壮大公民社会,善治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公民社会培育·善治的当代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治"(Good Governance)是西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与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的一种倍受推崇的治理理念,其本质特征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目的在于求得公共利益最大化.建立健全的"公民社会"是民主国家实践善治理念的基本诉求.实施"公民教育"以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锻造良好的公民品质和相应的政治参与能力,对于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推进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心理学出发,这三方面的工作除了物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努力能够被个体准确感知和把握.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包括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对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研究以及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解决和处理好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和谐,制度具有了“和谐性”特质才能科学、公正地规范、调控各种社会关系。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间的失衡与悖论对社会关系的有序与和谐形成了制度性障碍。基于理性价值与现代技术双重支点的制度创设与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对党中央最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决策进行学习的一点粗浅体会。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角度发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应该成为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