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是影响学报质量的关键因素。围绕着如何防范学报编辑职业倦怠这个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主要来自编辑的工作特性、工作环境、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基于工作特性的不可转变性,克服编辑职业倦怠的重点应放在改善其工作环境和完善其知识结构上。  相似文献   

2.
不容忽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将会对学报质量和编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有社会、学校、职业和个人四个方面的因素。学校不能简单地将学报编辑职业倦怠问题视为编辑个人事情,必须采取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式,重视编辑倦怠问题,加以防范。编辑倦怠问题的产生、承受和化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和编辑自身形成合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从六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产生根源: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学校管理层对学报编辑职业的认识不够准确、传统的工作方式及编辑素质与学报发展不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付出与获得不对等以及巨大的职业压力等。提出了应从编辑个体、编辑部和学校等不同层面着手解决编辑职业倦怠现象,以促进高校学报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行为、生理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表现,分析了其危害性。从社会认可度较低导致职业荣誉感不足、学校关注度不够导致职业归属感不强、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职业疲倦感增加、受到尊重较少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四个方面分析了编辑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编辑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编辑转变观念,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学校调整思路,倡导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编辑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对编辑的生理、心理、行为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期望与客观定位之间的矛盾,投入与报酬不相符引起的不公平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管理方式不当以及个人价值难以体现等等。学校领导应重视学报工作,尽可能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改善不当的管理方式。编辑也应朝着“学者化”方向努力,并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以消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由于工作超负荷、知识与经验储备不足及人际关系难以协调等原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化解职业倦怠的对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青年编辑的工作负荷和压力;青年编辑要认识自身的性格弱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编辑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促进青年编辑的职业成长;为青年嫡辑设立编辑导师。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关心和爱护青年煽辑,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下的身心耗竭状态.编辑也是“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编辑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应该通过组织干预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编辑“职业倦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编辑队伍建设中,职业倦怠现象是影响编辑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从生态学的视角对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探析,结合个体因素和外界环境分析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利用生态学的理念以及生态链法则、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和谐理论,引导编辑树立动态工作思路理念,创新和谐共生编辑理念,正确认知编辑职业生态稳定机制,建立与社会需求全面协调、相辅互存的编辑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下的身心耗竭状态.编辑也是"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编辑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应该通过组织干预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编辑"职业倦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对新时期学报编辑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和提升办刊水平 ,建设好一支优质、高效的学报编辑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在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中 ,学报编辑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与“杂”的能力、整体编辑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