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森先,字琳支,号滟石.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人.明朝崇祯元年(1628)进士.清顺治二(1645)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道监察御史.为人鲠直敢言,因上疏摄政王多尔衮弹劾礼部尚书、大学士冯铨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而被夺官.顺治帝亲正后,览其原疏,认为“所劾甚当”,遂官复原职.顺治十五年,李森先应诏陈言,为流徙诸言官开脱.顺治斥责他“市恩徇情”,又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寻宽免,复原官.命其到河南勘察荒情,不久卒.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称其“屡上疏,论事切直,三下刑部,不少摧折.”  相似文献   

2.
刘锡鸿,字云生,广东番禺人,生活于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咸丰时因参预镇压农民起义,得任刑部员外郎。洋务派官员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时(1863——1866),“爱其才,怜其不遇”,在离开署粤抚任前,与时任两广总督瑞麟会衔奏保刘锡鸿,奏请朝廷任用,刘因得以入京,任刑部司员。光绪二年  相似文献   

3.
试论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家本(1840—1913年)字子惇。号寄(?),清末浙江归安(今吴兴)人。1883年(光绪九年)中进士,留刑部补官,遂专攻法学。曾任天津、保定知府,山西按察使,刑部右侍郎等职。自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起,兼任修订法律大臣,同时又先后担任刑部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法部左侍郎等职,直至清朝灭亡。沈家本精心搜集我国古代法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考订。建议废除凌迟、枭首、戳尸、缘坐、刺字,笞杖等一系列酷刑,禁止刑讯逼供,并用修订的《大清现行刑律》取代《大清律例》;又参照西方及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刑律,研究制订适合君主立宪政体的《大清新刑律草案》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时期我国已渐行海运,但对此史载甚略,难得其详,本文仅据现存史料中的一些零星记录,作以下一些探析。一唐前期的海运情况唐朝海运从现存史料观之,起始于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的击高丽(今朝鲜)之役。当时唐太宗命张亮、李勣统军分由築搅铰烦龇?其中海路情况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记载说:是年,“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江、淮、岭、峡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今山东掖县)泛海趋平壤。”因军队经由海路,所以军粮也是由海路运输的,在这次出师之前已“命太仆少卿肖锐运河  相似文献   

5.
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生于1859年(清咸丰九年),1883年中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同年返川省亲,因母病在家奉母.1885年春母丧服阙,于1888年赴京任职.1898年戊戌变法时参预新政,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重新“训政”,刘光第被捕遇害,时年四十.  相似文献   

6.
沈家本:世纪之交的法学巨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 《21世纪》2000,(4):35-37
颠沛流离的青少年时代被誉为近代中国在法学和立法实践方面“甄采中外”的第一人沈家本,生于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父亲沈丙劳,时为浙江举人母亲俞氏,是清朝一道员杭州俞馄之女。沈家本5岁那年,其父北上京师,参加会试,考中进士。随即补官刑部,为陕西司主事。沈家水随父在京,就学京师。沈家本青少年时期,“读,书好深堪之思”,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著有《周官书名考古偶纂》。这是他的开手之作。公元1857年,父亲沈丙莹由刑部政官都察院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两年后,由于其不受权臣肃顺笼络,由御史改为贵州安顺。府知府。父亲…  相似文献   

7.
柳下惠新说     
话说柳下惠因“坐怀不乱”的典故而出名后,孟夫子视其为“四大圣人”之一“和圣”,并刊登在《诗经》上千古流传。继而柳下惠东山再起,被皇上召回担任刑部尚书,皇上口谕:“坐怀不乱”的原则是对待不属于自己的女人,属于自己的女人就不必客气了。朝廷诏告天下树立典范,迅速掀起向柳下惠学习的热潮,把“坐怀不乱”的精神发扬光大。柳下惠曾怀抱女子夜宿过的  相似文献   

8.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刑部主事。二十四年(1898年)以湖南巡抚陈宝箴荐,得光绪帝召见,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作,与谭嗣同等同时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在近代诗坛,刘光第本应其《介白堂诗集》占有一席之地,《民权素》所载南村《摅怀斋诗话》云:“余于近代诗人诗,每喜搜览,恒少称意者。散原诗之外,有富顺刘光第《介白堂诗》,亦为一时杰作。散原以古奥雄奇胜,介白堂则以清新俊逸胜也。”胡先辅亦言:“戊戌六君子皆号称能诗,……予独以为刘裴村之《介白堂诗》,不但为六家之冠,近世亦鲜有能过之者。”  相似文献   

9.
宋刑部之制,沿袭隋、唐。在宋代,刑部之职能变化,分两个阶段:北宋前期,刑部官员无职事;刑部之权,为审刑院与纠察在京刑狱司所分。但刑部并非空壳,尚掌有昭雪天下死罪之司法权,及犯罪免职官员经赦重新叙用等职事。为宋初四家中央司法机构之一,则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构;审刑院为复议大理寺断案机构;刑部为大辟复核机构;御史台为刑法最高监督机构。元丰五年,行新官制,刑部尚书、侍郎及其所属四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郎中、郎中、员外郎,官复原职。职掌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之政令。元丰改制之后,中央司法机构由四家简为二家,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则为司法监督机构未变。天下奏案,必断于大理寺,详议于刑部,然后上之于宰执,决之于皇帝,这就是元丰改制后,确立的宋代刑事审判制度。这也从刑政方面,体现了宋代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开元四年丙辰(716) 四十七岁在紫微侍郎任,仍知制诰。 [著作]正月二日:《命薛讷等与九姓共伐默啜制》(见《诏令》、《英华》)《授杨敬述右羽林将军制》(《命薛讷等与九姓共伐默啜制》已称“右羽林将军……杨敬述。杨任是职,不能迟于其日。)七日:《每日听政勉励百僚敕》(见《英华》) 二月九日丙辰,扈驾新丰温汤。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二十日丁卯还。二十六日,悼刑部尚书李义。(见《旧·玄宗纪》及下列著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据说史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承认其确系长治市郊区上秦村人,她的童年生活充满神秘色彩。笔者广泛搜集材料,并有幸研读了徐万斌先生的《慈禧确是长治人》一文,由此初步勾勒出慈禧太后童年时在长治的生活历程。现讲与读者共享。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十月初十,慈禧出生于长治县西坡村的南道上刑部街注:据说西坡村出过个刑部大人,所以这个地名叫刑部街,父亲王增昌,母亲李氏,慈禧乳名王小慊。小慊自幼聪明伶俐。在她3岁时,西坡村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颗粒无收,村民仅靠糠菜树皮度日。无奈之下,王增昌只好携妻女沿村乞讨。途…  相似文献   

12.
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兵部职方主事、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他通晓经史,知识渊博,明习国家典故,有经世之志。本文仅对郑晓的生平与著作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谈回族作家丁澎的拟作及收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澎(1622—1683至1691年间),字飞涛,号药园,回族,明末清初仁和(今杭州)人。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二十一岁参加乡试,中举人。二十三岁,清兵入关,明亡。他青年时期,在家乡致力于诗文写作,打下了基础。直到三十四岁,应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会试,才中了进士。在北京任中央高级部员,先官刑部主事,后任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的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唐代官员与吏员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就其职名考察,唐代之吏实相当于秦汉胥史、郡县掾属和乡官。下列事例当有助于人们对两者有别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1.《旧唐书·张玄素传》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太宗尝对朝问[张]玄素历官所由,玄素既出自刑部合史,甚以惭耻”。据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所述,当时玄素在太宗追  相似文献   

15.
清人黄图珌《看山阁集》有九首诗与《鸳鸯幻》传奇作者及其内容有关,此前无人注意.从黄图珌诗中可知,《鸳鸯幻》是一部才子佳人戏,约作于乾隆初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间,作者是松江府(今上海市)诸生戴蓉石.收录于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稿本百种汇刊》(79)中的《灵山会》传奇,未见任何曲目及曲籍记载,其作者幻园居士为清宗室,剧作完成于咸丰五年(1855)七月.《海宁州志稿》卷二九载陈乃赓《黄堂梦》传奇八卷,无其他文献记载.陈乃赓是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官刑部主事,长于词曲,卒年34岁.《黄堂梦》当为其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回籍后所作.  相似文献   

16.
高丽的司法制度虽移植唐制而来,但由于土俗因素的影响,与唐制仍有较大差距。以刑部而论,高丽刑部是一个审判机关,组织与职能实际上是对唐大理寺与刑部的萃取式综合。在职权与定位上,高丽刑部与唐刑部有重大差别,形成了独特的一元化的权力集中型司法体制。这种体制使得刑部拥有一种整体性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权力的不断行使与运作,这种权力不断膨胀,使得刑部在整个政治体制中逐渐取得了特殊地位,成为制衡王权的重要机构,被认为属于言官。高丽对唐代司法制度的这些"变异",主要是由于法律体系上的不同及权力格局上的差异所致。到了朝鲜王朝时期,全盘移植并适用《大明律》,王权也有了大的提升,因而可以对司法体制进行改革了,由此基本完成了向唐代制度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一)行政办事效率较高容斋续笔二汉唐置邮条略云: 开元十年八月己卯夜,权楚璧等作乱,时明皇幸洛阳,相去八百余里,壬午,遣河南尹王怡如京师按问宣慰,首尾才三日。置邮传命,如此其速,而廷臣共议盖亦未尝淹久。后世所不及也。永必案:洪容斋所说的权楚璧等作乱事见于旧、新唐书玄宗纪和资治通(钅监)。通(钅监)二一二唐玄宗开元十年记述较详,茲引其文如下: 春正月丁巳,上行幸东都,以刑部尚书王志愔为西京留守。  相似文献   

18.
沈迅(1605——1647),字羽兄,号宙泉,祖籍蓬莱,其祖父沈梦麟于明万历年间在莱阳县孙受乡(今属莱西市)我乐村读书,后遂定居于此.明天启四年(1624年),沈迅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历任新城、蠡县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进京任刑部主事.不久任方司正副郎、兵科给事中.后因保荐高计光为凤阳总督不当,降为南京国子监博士.沈迅为此请假回家休养.时清兵入侵,沈迅遂与弟沈迓于孙受筑寨防守.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占莱阳后,即分兵攻孙受,沈迅与弟沈迓率众凭寨击退清兵,使孙受寨得以暂时免遭清兵蹂躏.  相似文献   

19.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一日(1898年9月26日,以下不再注公历),清廷发出上谕,称:“所有官犯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弟,并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著派军机大臣,会同刑部、都察院,严行审讯……。”①毫无疑问,徐致靖是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但是...  相似文献   

20.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官至刑部尚书,为清朝初期极享盛名的作家,继钱谦益之后的文坛盟主。《秋柳四首》是王士祯二十三岁时的作品,曾传诵一时。《渔洋诗话》说:“余少在济南明湖水面亭赋秋柳四章,一时和者甚众。后三年官扬州,则江南北和者前此已数十家,闺秀亦多和作。”这四首诗借秋柳的形象抒发了一种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惆怅情绪。作者在《菜根堂诗集序》中说:“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