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真实就是形式真实.法律真实说是在反思传统客观真实的过程中提出的,法律真实在推动我国诉讼理念的发展和转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片面强调法律真实也会在理论与实践上产生消极影响,应当实现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张斌 《天府新论》2004,(3):72-74
关于客观真实的争论,近年来是诉讼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分析工具,指出客观真实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并就如何处理客观真实与相邻概念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实体真实与程序真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大诉讼法都规定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所坚持的首要原则。但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以事实为根据” ,即客观真实原则正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 ,并已成为近期诉讼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客观真实原则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和与民事诉讼内在冲突的分析 ,以及对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证明要求的对比研究 ,得出了以证据真实原则代替客观真实原则的结论 ,以期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 ,追求客观真实的实现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目标。客观真实也成为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传统刑事诉讼中的客观真实片面强调了刑事诉讼与一般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的共性 ,忽略了刑事诉讼之不同于其他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应当以法律真实代替客观真实 ,并在以法律真实作为诉讼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明、科学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客观真实论一直是我国刑事证明理论中的主流观点,其合理性与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肯定。但这一理论有其固有的缺陷,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亦足可质疑。以这一理论为背景的印证式诉讼证明模式也存在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在一定意义上还可能成为违法取证的制度诱因。文章认为,在理论整合和证据判断标准的确定过程中,应当借鉴法律真实论和自由心证原则的合理内核,使两者达成理论上的和谐,并将其作为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进路和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证据概念一直含有价值判断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致使真实性成为证据概念的难舍情结,对证据进行准确定位,采用功能性定义方式是消除真实情结的魅惑、科学界定民事证据概念的必由之途。证据概念从客观真实说、定案根据说到根据说的交替,展示了在诉讼理论上对民事证据概念理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问题 ,是诉讼活动得以正常有序进行、实现诉讼目的的重要保证。证据的证明标准分为法律真实标准与客观真实标准。后者包含着前者 ,二者永远存在着差距 ,但都是客观的。法律真实标准是一种实践形态的 ,而客观真实标准是一种理想或抽象形态的。后者要想付诸实施 ,就必须转化为前者 ,才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和要求 ,才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在法定的期限内对案件作出较为科学而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8.
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敏  陈捷 《社会科学》2007,(11):174-181
本文讨论在哲学的意义上彻底界定真实的基础上,即坚持真实的不可复制的本质性特点,对长久以来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艺术与真实的关系、电影与真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现实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阐释。目的在于提高电影理论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真实不是纯客观的,它是一种共有客观性的新闻认识。新闻认识是具体的、现实的,其总的展开是一个历史过程。新闻真实作为现实真实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接近客观实际,就是不断趋向理想真实。新闻的理想真实正是新闻认识的最终结果。理想真实否认把现实真实当作绝对认识的固定界限,同时也反对所谓“纯客观真实”的理论。现实中的新闻总是具体的新闻,具体新闻的现实真实并不笼统地排斥倾向性,所排斥的仅是错误的倾向性。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都是新闻认识的本质属性,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新闻工作者应认识新闻的本质和规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新闻的现实真实向着理想真实迈进。  相似文献   

10.
杨保军 《阴山学刊》2005,18(6):5-12
新闻真实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单一的、个别的新闻的具体真实,另一种是由个别的、单一的新闻组合起来共同塑造的整体真实,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真实的实际系统。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一直是新闻真实论关注的重要问题。明确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含义,厘定各自的特点,十分重要。整体真实要求面临的困境,尤须引起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鹏 《兰州学刊》2005,(6):142-144,141
刑法秩序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基于人们的需要形成的,其确定性的体现就是刑法规范.刑罚权是刑法规范的内容得以实现,获得确定的社会秩序的外在力量.刑法规范与刑罚权的结合使刑法的外在确定性得以确定.作为行为的犯罪使刑法有了内在的确定性.承认刑法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在刑法建设时应尽量避免刑法的不确定性而得到相对确定的刑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2.
法的确定性和规则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中总有偏私的一面,为此以确定性、客观性、形式性、科学性的法律来限制行为模式中任意性的一面,可以被视为划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法律的确定性带给人类生活的安定性之后,人们又把视角移向缤纷多彩的现实世界和高度抽象的概念世界之间的矛盾中去。于是,曾经被高度提防的某个群体——拥有自由裁量权的法官——又开始在法律帝国中充当王侯的角色。不过对这种范式转变所作的分析是关于西方法律文本的解读,所以在我国要冷静地追问在形式主义法治尚未确立时就过度钟情于实质主义法治是否存在着语境的错位。如果是那样,为了早日达到法治的最低状态而选择立法中心主义就是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演进的历史进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思想的激烈交锋,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分支流派,对这一问题的梳理和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不同经济理论争论的实质,进而以不确定性思维范式重构经济学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其客观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科教兴国的提出与实施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由科技和教育的内在作用所决定。它的实施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产生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规律性 ,历史选择性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特性。实践 ,从微观上看 ,它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的集合体 ;从宏观上讲 ,人类社会的实践行为往往是“总体的实践” ,也是“改造实践的实践”。实践的特性为历史决定性和历史选择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当今社会必须正确把握历史决定性和历史选择性的关系 ,并对其做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孙自俭 《兰州学刊》2009,(6):211-21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中止了商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权是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依法享有的对其商业秘密的支配权利.商业秘密权的财产权属性、权利客体的无形性、权利的法定性及国际条约、各国的立法实践表明商业秘密权是一种知识产权,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相比具有权利主体、权利对象、权利期限和权利保护上的特殊性,其内容包括身份权、保密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相似文献   

18.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具有不同的特点 ,两大法系相互借鉴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我国同样有必要实行判例制度。实行判例制度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强制缔约制度是现代契约法为践行契约正义而对契约自由进行的归位性限制,其存在领域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范围并不具有对应性,民生依赖和公共政策需要才是产生该制度的直接动因。在实务和学理认识中,应将强制缔约和其他性质法律关系的区别予以澄清,对强制缔约的学术分类进行科学认识有助于准确司法。  相似文献   

20.
证明要求是证明标准的逻辑前提,证明标准是法官在诉讼证明过程中衡量证明活动是否已达到证明要求的尺度。证明标准应当是法定的。司法实践中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紧密相连,作用上互动,功能上趋同。证明标准的构建应当坚持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坚持主客观的统一,坚持证明标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