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友基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二十年代末,上海某杂志要出版女作家专号,向丁玲约稿,丁玲拒绝道;“我卖稿子,不卖‘女’字。”不管作家的意愿如何,“女性文学”接纳了丁玲的创作。判定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女性文学的特征。女性文学的特征绝非阴柔之美等表层形态,主要在于表现“女性意识”的内在底蕴。丁玲“不卖‘女’字”,正曲折流露了她感觉到自己与男性的性别差异而企图与男性作家一道驰骋于文坛的愿望,这正是女性争平等、争人格、争自主的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2.
刘书葵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3):62-63
作为丁玲自由个性的真实写照和"五四"新女性的代表,女主人公莎菲的心灵深处交织着深深的苦闷.莎菲的苦闷是那个时代乃至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下女性的悲哀所在.而这种基于人性与环境永恒冲突的悲哀,也正是莎菲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付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51-53
女性要解放、自由、独立、平等,必须在男女两性都有这种思想意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而娜拉、子君和莎菲所在的社会,男性却恰恰缺少这种思想,女性在争取自由平等的道路上就显得格外艰辛,付出的代价也格外大。 相似文献
4.
任伟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五四”以后,一批女小说家走上了文坛,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中国新文学增添了光彩。在这些女小说家中,丁玲虽不是最早从事创作的,但却是杰出的一位。她的小说以反映生活的深广,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明多样和表现手法的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令人瞩目。本文试图将丁玲的小说与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冰心、庐隐、冯沅君、肖红、草明等人的作品作一比较,说明丁玲小说创作的独特性。(一) 一个作家的创作总是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中国现代的女小说家也不例外,她们的小说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为“五四”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在这一点上,丁玲的小说与这些女小说家的创作是一致的,但在选写生活的角度和揭示生活的深广程度上,丁玲的小说却有自己 相似文献
5.
杨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6)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世名作,也是丁玲深入思考女性命运的文本记录.作者根据现实和历史对女性的扭曲及误读造成的伤害,深刻反省女性解放道路上的主观及客观阻碍因素,第一次实现了女性使用独立视角认识自身和他者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6.
刘爱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95-97
伍尔夫是一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但她最初却是以创作传统小说登上文坛的,她的早期作品基本上恪守19世纪小说的传统模式,有着从现实主义到意识流过渡的明显痕迹.伍尔夫虽推崇现代主义,但对现代主义在试验阶段的不足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刘广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2):29-34
丁玲笔下的“莎菲形象”自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其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及文学史上多次论争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使之成为跨越到21世纪的文学形象之一。丁玲运用独特的“日记体”形式所展开的另类“青春叙事”。对都市“新女性”所面临的“青春矛盾”及其“青春欲望”进行了大胆、严肃的深层次艺术表达,帮助人们正视青春的本质以及青春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从青春视角看,《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篇典型的青春小说,该作品除具有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青春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淑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笔底波澜随老壮,晚情无限耀高丘”。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她生命的秋天,再一次地展示出她的创作才华。尤其是后期的散文创作,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显示出她丰厚扎实的创作功力。丁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她对人生有了更深邃的了解和认识。凭着她对党和祖国的一片赤诚,凭着一位老作家的远见卓识,使得她后期散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理想色彩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以喜写优,苦中求乐。丁玲后期散文的代表作《“牛棚”小品》,全篇以“窗后”窥视… 相似文献
9.
丁玲以鲜明的“女性立场”登上文坛,她的“性别”意识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她并非意在单纯讲述现代女性的性与爱,她对现代女性内心矛盾的深度发掘,是为了要替这个社会把脉。丁玲借助“性别立场”突入到“性别政治”,进而导致左翼时期丁玲的政治态度、人生信仰的根本性转变,并成为当时著名的左翼文坛勇敢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0.
丁仕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52-54
丁玲无意走上创作之路,却成为中国现代特有的知名作家之一。她早年的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的非常鲜明的特点。"莎菲"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的典型代表,一时成为丁玲的代名词。这些作品闪烁着"五四"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光芒,也充满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在男人世界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小说形象,正是作者的缩影,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体现。这与其一生坎坷不平,晚年政治化的心态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丁尔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头一个十年末期,文坛上出现了两组“时代女性”群象。一组出自茅盾笔下,这含着静女士(《幻灭》),方太太(《动摇》)等性格内在、娴静含蓄的一个系列和梅女士(《虹》)、慧女士(《幻灭》)、孙舞阳(《动摇》)、章秋柳(《追求》)等性格外向、热烈狂放的另一个系列。另一组出自茅盾的学生丁玲笔下,则以梦珂(《梦珂》)和莎菲(《莎菲女士日记》及其续篇)为代表。这两组“时代女性”群一经在文坛上出现,即以其光彩夺目、撼人心灵的性格锋芒和艺术光焰震颤着读者的心灵,鼓动了青年的激情。与此同时,也起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导致了历时几十年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翁振伟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4,(5):36-37
研究生在读期间,吴老师长途跋涉,多次带领我们深入晋、豫、秦、陇等省,到各石窟、古刹和博物馆,在宏观上为我们讲解古代雕塑的民族传统、造型风格的创作方法以及在不同的审美意识形态下中西雕塑之间的比较,同时,深入剖析和梳理本民族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和情感方式,空间观念、生命和信仰的观念等文化心理内容;并经常分析汉唐特色、佛道理想化造型、民间民俗等各种模式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14.
张晓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127-129
苏青是20世纪40年代孤岛文学的代表作家中创作很独特的一位,她创作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题材领域、民俗描写和表述风格等三方面。从苏青创作的潜在的家庭心理影响角度切入,主要就她的主导思想及创作的特点,来研究苏青创作的价值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刘飞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13-116
纵览丁玲的小说创作,其女性孤独主题的表达由莎菲时期的自由书写到左联时期的突围再到延安时期的升华,大致留下了一条彰显与沉潜、突破与升华的辙痕。从这一复杂的创作流变过程,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探索与失误;从这探索与失误中,更看到了那种渗透在作品中的与时俱进的现代性风格,看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凌玉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4,(3)
女性的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女性自我世界,即精神世界,女性的主体世界;另一部分是物化世界,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组成,是女性参与的对象世界。女性寻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女性自我世界、男性世界、整个世界。这一寻找过程,交织着现代女性对自我的确认与超越,对男性世界的认同与排斥,对外部世界的参与逃避的精神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女性意识。而伴随并体现这一“寻找”的女性文学,则忠实地记录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变幻历程和复杂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王丽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做为文学家的丁岭一生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早期创作的莎菲系列形象即与当时个性解放的时代主潮相符。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创作的革命文学以刻画革命者、描绘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为主 ,体现了作家向往革命的渴望。延安时期的创作无不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延安整风后的创作更趋政治化 ,功利化 ,这是历史现实使然。做为一个极富个性意识的作家 ,在政治现实面前 ,丁岭终于寻找到了文学与政治契合的正确途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她一生创作中最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交结——谈丁玲创作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明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106-109
丁玲作品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五四时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先锋色彩。在其后的创作中,政治意识开始凸显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意识弱化,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基点,以政治意识为客观表现形式的双重性特点。这与作家理论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局限性有关。但政治意识的强化并没有完全湮没作家的女性意识,仍不时以探讨民族、阶级解放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变革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