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慈勤英  周冬霞 《中国人口科学》2015,(2):34-42,126,127
文章通过新闻媒体对失独家庭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关注新闻媒体对失独家庭形象的社会建构,结果发现存在单向的偏重失独家庭苦难的报道倾向,部分建构了一个"无解"、"苦难化"、"特殊化"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媒介形象"和"独生导致失独"的逻辑暗示。而在这种失独家庭媒介关注的"标签化"背后有部分学者研究定位、价值指向和政策建议的支持。媒体和学界对失独家庭的特殊化塑造,或将有碍失独家庭走出丧子之痛融入社会,也使计划生育政策受到误读和抨击。因此文章建议,失独家庭媒介报道首先要去"标签化",学界应把失独家庭放到大的人口结构背景下来研究;失独家庭特别扶助政策应逐渐整合于社会救助体系中;应特别关注独生子女的生命教育和关怀,失独家庭心理层面的社会支持、生命意义的再认知和再建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行唐县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开展对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特别关怀活动。结对帮扶。县乡村三级各明确一名责任人作为失独家庭联系人,展开"三对一"帮扶,县帮扶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家访,乡帮扶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村帮扶人员每周家访,及时了解失独家庭的所需、所想、所盼,征求失独家庭意见,以便更好地开展特别关怀服务。每年至少选定一个重大节假日,结合计生宣传服务活动对失独家庭开展一次集中慰问,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和生活帮扶。健康保障。县将失独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产生了数以万计的独生子女家庭。据统计,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突破了1亿。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陆续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无法规避的。有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突然死亡而成为失独家庭。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9,(4):72-8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别考察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重点分析两类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老责任主要应由子女承担,在家庭中养老仍是最为老年人接受的方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相比,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偏好独立居住,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更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更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但对两类老年人的影响不同。从个人因素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特别是影响其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从家庭特征看,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配偶发挥的作用似乎超过了子女,对其养老意愿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夫妻健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偏好独立养老。"养儿"对两类老年人均有影响,但意义不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显著影响的是"在自己家还是子女家养老"的家庭内部决策;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地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保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长永 《西北人口》2009,30(6):85-90
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即关系到国家生育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从风险成因上看,少子老龄化,人才流动和城市迁居趋势及家庭结构核心化等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扩大的重要原因。从风险形式上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比非独生子女家庭和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更加严重的经济保障风险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等非经济养老风险,而经济保障风险尤为突出。本文立足风险视角,分析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成因,指出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形式,并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了化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方式:一项12城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笑天 《人口研究》2006,30(5):57-63
本文考察了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方式的分布及其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别。结果表明,青年婚后小家单独居住的比例高达2/3,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后居住方式的主流。在与父母同住的青年中,独生子女与双方父母同住的比例相当;而非独生子女则基本上都是与男方父母同住。此外,双独家庭与老年父母同住的比例最小;单独家庭与老年父母、特别是与女方父母同住的比例最大;双非家庭与男方父母同住的比例最大。单独家庭中青年夫妇婚后居住方式明显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论文探讨了这种居住方式的变化对家庭养老以及家庭观念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特征与养老风险 家庭结构与养老风险。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其家庭结构。而“4—2—1”结构,通常被认为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结构,那么,这种结构未来出现的概率有多大呢?郭志刚等利用90年普查数据,对独生子女之间婚配概率的推算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以往对独生子女死亡和失独家庭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关键研究问题等方面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终身失独概率估计方法和失独育龄妇女再生育可能性等,指出用独生子女死亡概念近似失独妇女,其结果有可能大大高估时期失独妇女的总量。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将失独育龄妇女再生育看做是1->2递进生育也有可能高估失独妇女的总量。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和计算机微观人口系统仿真分析技术,估计目前35岁及以上失独妇女数量在140万左右,2050年前中国时期失独妇女总量超过600万的可能性不大,失独家庭达到或超过1000万的可能性也不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期,独生子女失子家庭养老问题引起了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一份《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父母养老意愿的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家庭始终不能走出心理阴影,断绝了与亲戚朋友的一切社会关系,孩子离世多年后的房间仍然保留着孩子过去的样子,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老年生活充满了担忧。自此,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开展了对特扶家庭的帮扶活动,每月对特扶家庭的父母给予各200元的生活补贴。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简单、脆弱,具有很强的风险性,为此引起学界和政府高度关注。文章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利用生命表方法构建独生子女家庭生命表.并推算丧子家庭、丧偶家庭、单人家庭等各类家庭结构演变趋势。得出:独生子女家庭中,丧子家庭在子女60岁时达到高峰,比例达到3.1%,其中丧子的父母单人家庭比例达到高峰值2.6%,丧子的父母空巢家庭在独生子女50岁达到高峰1.1%: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丧父或丧母)在独生子女55岁时达到峰值50%。不同的独生子女家庭,有着不同的养老需求,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家庭属性设置多样化的养老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使用生命表和概率理论,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丧子风险,二者的巨大差异证明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承担了额外的、非自愿的丧子风险.从这一角度来讲,我国政府此前实施的生育政策对失独家庭造成了利益损害,应当给予一定的补偿.本文认为,在失独问题上政府责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救助责任、补偿责任和优待责任.针对当前失独群体财政扶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明确财政扶助的补偿属性,在扶助标准上实现城乡统一,以及由中央政府承担财政扶助的主要责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其中,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残缺家庭。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首选养老方式仍是居家养老,然而独生子女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却在降低,特别是在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如何解决好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本文就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政府建立辅助制度以及加强独生子女父母自身养老意识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晋州市人口计生局积极开展情系"失独"家庭活动,通过心理关怀、再生育关怀、健康关怀、生活关怀"四关怀",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切实解决"失独"家庭切身利益问题,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一是心理关怀。各乡镇计生办人员和爱心志愿者与"失独"家庭帮扶结队,定期上门探访,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原新 《人口研究》2004,28(5):48-54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递增,其家庭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代际年龄、人口和支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以往的许多相关研究过分地夸大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供养的严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生子女是可以胜任老年人照顾的;独生子女家庭是被简化到极至的高风险家庭结构,要对"空巢"家庭给予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赡养应该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荣县人口计生局努力做好失独家庭的关心和服务工作,把失独家庭的小事当大事办,把私事当公事办,把无事当有事办,提高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确保失独庭有人关心、有人照顾。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赣榆县人口计生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心理关怀、生育关怀、健康关怀、生活关怀以及养老关怀等"五大关怀"行动,给予"失独"家庭以多视野、全方位、保姆式的跟踪服务,让"失独"家庭倍感党和政府的温暖。心理关怀行动,确保"障"能疏导。聘请心理疏导医生,开辟解压网络驿站,设立老年活动中心,组建文娱队伍,对"失独"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太仓市在一项针对全市特别扶助家庭调查研究中显示,在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中,共有288个三级以上伤残的独生子女,其中患精神类疾病残疾的独生子女有135个,占总数的46%;在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中,共有187个独生子女因各种原因意外死亡,其中因精神抑郁和心理因素导致自杀的独生子女有23个,占总数的12%。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精神类疾痫的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正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失独"家庭产生的因素之一。精神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有先天遗传和后天诱因,多发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因此,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是当前值得深思的话题,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实践。2013年,太仓市人口计生委将开展"青春健康校园行"活动列为市纪委监督的三大重点项目之一,明确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北省新乐市在落实好各种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发踅新乐市“失独”家庭临终关怀实施办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失独”家庭临终关怀机制,开展“经济支持、健康服务、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关爱活动,彻底解决“失独”家庭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家庭模式转变和流动人口创业难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家庭模式转变是否是引起流动人口创业选择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2014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考察家庭模式不同对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下文简称为“双独家庭”)的创业偏好显著低于其他家庭。其次,双独家庭创业精神的消逝,源于成长过程中应对困难能力的相对缺失。最后,本文发现双独家庭在自雇创业上显著低于其他家庭。经过考虑更多的控制变量、利用PSM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结果依旧稳健。研究基于大样本微观数据获得的经验发现,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激发创业活力提供新的政策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