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时代背景《祝福》是鲁迅著名小说之一。写于1924年2月,反映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4年间的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人间悲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只是把一个皇帝赶跑而已,政权仍旧落在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手里,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祝福》是一出触目惊心的社会悲剧。它是扔向封建统治者人肉宴席上的一张控诉书。控诉书上血泪斑斑的文字化成了寒光闪闪的投枪,以其犀利的矛头直指整个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挑开了封建礼教虚伪的面纱,揭出了它吃人的凶残本质,从而抨击了罪恶的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3.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小说,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显示了鲁迅炉火纯青的高超才能,标志着鲁迅创作的新发展。鲁迅在谈到《彷徨》的创作时,曾经说过,《彷徨》中的作品,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写的,那时,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鲁迅小说的相互联系中揭示这些作品的深刻性。但是,仅靠对《祝福》与《离婚》的比较分析,很难完成这项综合性的考察,所以,有些部分较多地谈到鲁迅的其它作品。  相似文献   

5.
为着教学的需要,近来又重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同时翻阅了一些参考资料,发现有些资料在分析作品时,对其中两个细节问题的论述,与实际有不尽相符的地方,特在这里提出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阅读动力学充分重视读者的阅读活动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它可以被视为阅读过程中读者心目中各种假说的形成、发展和修正,也可以被视为某种框架的构造及其变形和分解。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探讨在阅读《祝福》的过程中,小说中的故事和话语层面所呈现出的"原初效果"、"近期效果"和"终结假说",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和文本...  相似文献   

7.
在男权制社会,由于男性拥有话语权,表达的是男性的体验和意愿,从而女性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女性失去了独立性,最终使女性不能发音或陷于困境。本文从男权话语中心模式和社会方言中男性话语的喧嚣两个方面探讨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男性控制了社会话语权,这是祥林嫂一生奋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底版,我们可以见到诸多分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书籍和文章,它们大多是从历史和人性两方面展开分析的。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从男尊女卑这个方面来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诱因,并从中分析出女性在历代被压迫,歧视,遭遇不公正对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女神》散发着扑面的青春气息。她的青春气息源自中华民族逢迎青春的时代气息。《女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四”时期的审美意象。鲁迅意在暴露旧社会的病根,郭沫若心在中华民族“更生”的诗境里。因此,鲁迅笔下的艺术形象是“狂人”,郭沫若笔下的艺术形象是《女神》。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两者交相辉映,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两者交相辉映,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 ,两者交相辉映 ,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 ,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叙述体小说《祝福》,鲁迅先生多次变换他的叙述视点,交替使用几种时态,加之多福灵活的笔法,深沉抑郁的基调,悲怆凄冷的审美体验,使这篇小说对叙述的运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借助叙述,作者也实现了寓热于冷的自我宣泄的目的。交替的时态。一般叙述体小说都交替使用几种时态,一些事情发生在过去,而另一些事情又牵扯到现在,这样,故事中各事情之间的变换关系就把读者吸引住了,使他们时而卷入,时而分离。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宜用什么时态,应根据他所涉及的事情和创作意图而定。也就是说作者想使他的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接近到何种程度,当然这又关系到谁讲述这个故事了。  相似文献   

16.
17.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塑造的祥林嫂、爱姑和子君三个人物形象,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抗,演绎了封建礼教的逐渐衰亡,昭示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前仆后继地斗争,去寻找新的路。  相似文献   

18.
《致青春》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影片成功源自其所展现的立体鲜活的青春画卷,突出了青春之无畏,青春之奋斗和青春之迷茫等诸多青春话语,此外,它还迎合了观众的集体怀旧情绪。本文对影片《致青春》的成功之处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康拉德的海洋短篇小说《青春》以富于激情的笔调描述了海洋梦幻般的美丽和凶险,准确地展示了航海者的各种真实体验.作品歌颂了人类面对自然环境依然保持高昂的士气和临危不惧的勇气,再现了自然的美好和壮丽,并在人和自然的积极互动中,进一步反思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这部蓝色短篇经典的生态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也许看这两篇小说的标题是找不出任何可比性的。但不知是哪根神经受了触动,一读到屠格涅夫的《木木》我就想起了鲁迅的《祝福》;而再读《祝福》,恰也离不开《木木》了。这两篇小说的色调、格调是沉重的,有点让人透不过气来。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她的生活里的白天,那个没有欢乐的,阴雨的日子,早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