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下人口规模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讨论了市场经济下,人口规模对市场需求的影响。认为受人口规模左右的消费群体规模,会通过市场供应弹性不同程度地影响市场需求。这种影响和由投资、生产所决定的消费品供应弹性的大小成反比。市场供应弹性的作用和中国庞大消费群体规模,要求我们对某些生活必须消费品进行合理市场计划。提出供应弹性在人口与消费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是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继续,是对原有研究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供诸多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市场经济对人口控制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对我国人口控制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既有预期影响,又有现期影响。但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恐怕有利影响更多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期的。而不利影响则更多的是现期的。预期的有利影响包括:  相似文献   

3.
本文预测和展示了21世纪后工业时代可能出现的新型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模式 ,以期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观念大变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有贫困县699个,占全国县总数的30%左右,贫困人口9000多万,约占农村人口的11%。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践表明,贫困地区人口控制是我国人口控制的难点,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14.4‰,而贫困地区却高达23.6‰。不仅如此,贫困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年轻,人口增长惯性很大。1990年我国贫困地区人口中,15—24岁人口近2700万人,即使按当时全国总和生育率2.25计算,到本世纪末将有6000万人出生。贫困地区严峻的人口形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对贫困地区人口控制的影响及其对策谈几点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安徽巢湖市农村妇女的调查数据,通过与非留守妇女和准留守妇女的对比,描述了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 婚姻关系和生计策略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婚姻关系和生计策略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代表"爱情"的婚姻关系和代表"面包"的生计策略对三类妇女的主观幸福感都存在影响,但三类妇女追求"爱情"和"面包"的侧重点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对留守妇女而言,"爱情"和"面包"同等重要,二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互独立;对准留守妇女和非留守妇女而言,"爱情"和"面包"也都很重要,但同时"面包"是"爱情"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强和改善各级党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健全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的乡(镇)、村和城市的街道。加强优生优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指出了人口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而人口问题的解决则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人口问题是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我国人口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市场经济对我国人口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对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作一粗浅的分析。人口迁移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流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总的来说,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对人口迁移流动起决定性作用;反过来,人口迁移流动会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市场经济对人回迁移的影响改革…  相似文献   

9.
利用浙江省904个农民工数据样本,本文试图从婚姻满意度和夫妻感情两个维度考察农民工外出务工对其婚姻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务工经历对婚姻关系具有显著影响,男性对婚姻关系的评价要高于女性;农民工的工作特征如月收入、每日工作时间及个人特征如健康状况、心理状况对婚姻关系也具有显著影响;结婚年数与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具有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大地上流动人口的规模也在扩大。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流动人口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人口大流动严重地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影响了一些区域的社会稳定,致使治安秩序恶化和严重刑事犯罪剧增,尤其是人口流入地压力最重,反应最为强烈。笔者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旨在寻找一套治理流动人口,减少犯罪的新路子,以稳定社会治安秩序,创造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特点(一)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数量剧…  相似文献   

12.
<正> 市场经济体制是会加剧还是会减轻失业问题,是我们在深化改革和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过程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市场取向改革与失业的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将使计划生育管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这里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动力和压力并存,压力大于动力。动力表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加速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步伐,同时有利于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从长远来看,它将为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奠定思想和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有计划商品经济”绝不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变化,它涉及到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 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物质资源相对不足,构成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人、财、物三大资源的特定格局。依靠本国优势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和参与国际竞争,是世界各国的通用作法和取得成功之路。扬人力资源丰富之长,避资金和物质资源不足之短,确立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现实的选择。但是,我国长期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并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矛盾和问题日  相似文献   

15.
要让农民更多、更广、更深地介入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促成农民的社会分化和生育观转变。提高时间的市场价格,放大生育的机会成本。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人口控制行政机制仍应保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生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有关市场经济与计划生育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探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种探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希望就此问题展开一次认真的学术讨论。欢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们踊跃来稿,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活动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营销者要有效地开展自己的营销活动,必须充分了解市场及其变动状况,深入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人口是影响市场规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口数量及其变动更会对市场规模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和实业界。一、市场规模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市场规模就是指市场的大小。具体来说,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或劳务可能的购买者(或潜在的购买者)数量的大小。美国市场学权威人士菲利普·科特…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新问题及其对策赵俊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认真研究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对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实现我国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加快计划体制的改革,使计划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根本体制,更不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参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的管理。人口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体制改革不能不涉及人口计划。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使编制、下达、实施人口计划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口计划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对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日趋频繁的经济联系,文化与信息交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其主要表现为贫困地区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流动人口具有非定居性和松散游离性。作为华中区域经济中心的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下场受到急剧增长的流动人口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具正面促进作用,又具负面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武汉流动人口现状的系统分析,指出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正面影响,进而探讨武汉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