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星文 《社区》2008,(36):21-21
如今,短信日渐成为拜年的首选方式。每一个除夕之夜,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被亲朋好友们热情的拜年短信“挤爆”。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澜沧县各民族拜年仪式被激发出全新的时代生命力,与时俱进圈层化迭代“共生”为各民族共同的给政府拜年与各民族互相拜年的公共节庆活动,生动诠释着一个“千年跨越”,鲜活完整地展现了一个从“知寨不知国”到“一心向党、团结到底”的历史性转变。追根溯源,拜年仪式的现代转化,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双重进路的产物,印刻了“国民身份建设”与“民族团结建设”双重进路在西南边疆的实践过程,彰显了“国家在场”的深刻内涵。而中华民族的建设实践又不断推动着各民族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认同转换与重构。正是“国家在场”与“认同转换”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现代性转化的拜年仪式,被赋予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24)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拜年时带上一些礼物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年复一年都送一样的礼就太没有新意了,人人都送烟、酒、糖、茶,也未免太俗套。那么,送礼的讲究是什么,怎样送礼才能送出情趣,并且让收礼者有所感动呢?  相似文献   

4.
李咏梅 《社区》2012,(15):62-62
我的手机电话簿里,有一些有趣的名字:“马列老头”“城里菜农”“不帅哥”“豆包子”“鲤鱼”……这都是我给家人取的绰号。  相似文献   

5.
老鼠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快到年底了,主管天地万物的玉皇大帝向动物发出了一个通知:“你们在正月初一的早晨,要向我朝贺拜年,我将从你们中间挑选出十二种动物,按你们来的先后顺序,安排你们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和今后的十二年中轮流值班。”动物们得到通知后,都很高兴,天天盼望过新年。只有无忧无虑的猫,竟把给玉皇大帝拜年的时间忘记了。于是,猫去问老鼠。老鼠撒了个谎,告诉猫“:拜年的时间是正月初三。”很快就到了除夕夜晚。老牛知道自己走得慢,没有过完狂欢的除夕之夜,就动身上路了。住在牛棚顶上的老鼠看见了,就跳到老牛背上,让老牛背着它走…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8,(24)
如今,短信日渐成为拜年的首选方式。每一个除夕之夜,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被亲朋好友们热情的拜年短信"挤爆"。拜年短信的数量逐年上涨,其优势在于,跟传统的上门拜年和几年前流行的电话拜年相比,短信拜年不仅操作简便、成  相似文献   

7.
每逢春节,人们怀着美好的祝愿走亲访友、拜年问候,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总是把年关的时空浸染得温馨迷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人打着拜年问候的旗号,利用各种伎俩大行“败廉”之实,一些人过年过不了“廉关”,败坏了社会风气,激起了群众不满,又使我们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遭受极大威胁。有鉴于此,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应以此为戒,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如何过好年关这一“廉关”呢?首先必须清醒。从实践看,年关作为“八小时以外”的扩大化,各种监督都较为松懈,极易出现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和高消费娱乐活动,甚至以公款名义赠送…  相似文献   

8.
少女日记     
年年春节,年年拜年。今天我又开始了拜年,第一站是外婆家。其实,准确地来说,我是跟着父母去拜年。虽说,现在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一个电话,一条信息,都可以帮你轻松解决。但是,传统的礼节还是不能废弃,在我们家看来,上门给长辈拜年更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温情和对长辈的尊敬。  相似文献   

9.
金宸 《社区》2008,(36):20-20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拜年时带上一些礼物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年复一年都送一样的礼就太没有新意了,人人都送烟、酒、糖、茶,也未免太俗套。那么,送礼的讲究是什么,怎样送礼才能送出情趣,并且让收礼者有所感动呢?  相似文献   

10.
徐炯权 《社区》2011,(7):61-64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是新一轮的人情消费热一要给孩子们压岁钱,要给亲戚朋友送拜年礼,要拿着请柬和红包喝各种各样的喜酒,如此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人情往来,要的都是“脸面钱”,赊不得,欠不得,全得当场兑现啊。  相似文献   

11.
岑科 《21世纪》2010,(6):54-55
如果要用一本书给中国人拜年的话,我会不遗余力地推荐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的新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有必要来读一读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理由:  相似文献   

12.
平视     
一说到拜年,2009年春节那天早上拜年的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那天早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一跳就爬了起来.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新皮鞋,就高高兴兴出去拜年了。  相似文献   

13.
大拜年     
我的家乡豫北农村,盛行大年初一起五更大拜年的习俗。所谓大拜年,就是不分男女老少跑遍全村实打实地磕头。先是各自在家给自家老人磕头,这一磕,晚辈尽了孝道,长辈也体味到了子孝媳贤,说不完道不尽的骨肉亲情皆包融在这一磕之中。接着是给本家本院的磕头,再接下去,便轮到了街坊邻居了。拜年的人,进门啥也不说,低头便拜:“大奶奶,给您老人家拜年啦!”如果是在大街上碰见该磕头的人,就干脆在他跟前就地一趴:“二大爷,我给您磕这儿吧!”磕头者,满面春风;被磕者,心花怒放。在外谋事的,在外居官的,回乡省亲,照磕不误,一来表示请安和祝福,二来表示尊重和崇拜。  相似文献   

14.
粟渔 《山西老年》2012,(1):36-36
新加坡:送柑橘 在新加坡,柑橘是必购年货。在拜年的时候,精美的小纸袋装上两个柑橘作为资年礼,传达了“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等美好的祝福。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11,(3):30-30
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都知道该立即拨打119报警,但报火警也是一门“学问”。如果报警方法得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固定电话报警,略优于手机报警方式,因为固话报警能够帮助属地消防队“抢”出约半分钟的出警时间。这短短的半分钟,不仅可能影响火势大小,甚至还能影响被困人员的安危。  相似文献   

16.
陈志卫 《社区》2012,(7):47-47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春节和元旦投递送人的一种名片。通常新春期间.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常留下一名片。后来成为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贴,互相投送。  相似文献   

17.
苗向东 《社区》2012,(6):47
大年初一,我给父母打完电话,拜完年,接着给谁拜年呢?我想了一下,决定给邻居们拜年。说来你可能不信,我搬到这个小区,住在这个单元已经十年了,还不知道这12户居民姓啥叫啥,更没有到他们家里坐过。平时只是打一声招呼,点一个头。有几次家里有事,想请邻居帮个忙,却因为不熟悉,开不了口。还因些小事,与几户有些摩擦,闹了意见,我感觉这  相似文献   

18.
手机号码     
宋园 《社区》2005,(21):52-52
一天,我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没有女儿,只有个6岁的儿子。我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搅得我心烦,有时态度粗暴地回绝,有时干脆不接。那天,这个电话又打来了,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我始终未接的情况下,那边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拨打着。我终于耐住性子开始接听,还是那个女孩有气无力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妈妈说这个电话没打错,是你的手机号码。爸爸,我好疼啊!妈妈说你工作忙,天天都是她一个…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8,(36):9-10
仪式对于过年来说非常重要。人们找不到过年的感觉,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仪式”。在中国的“年文化”中,仪式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守岁、拜年这些“通俗”之外,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还有许多相异的习俗。年俗的核心内容是对“美好”的祈愿,而种种仪式也包含了人们许多儿时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春节期间,同学们要随父母走亲戚、拜年。在此期间,同学们可以得到“压岁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同学们得到的“压岁钱”会越来越多。如何支配“压岁钱”,是同学们应该处理好的一个问题。浙江省上虞市图书馆培训中心和河南省项城市文化路小学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关于支配“压岁钱”的讨论,但愿对同学们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