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人民终于从法西斯专政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社会民主思潮一度高涨。同时,美军以联合国占领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将近7年的占领统治,展开了以美国社会制度为基本样板的社会改革。在这一过程中,经历过日本军国主义摧残的日本教育,如同世界上其他众多国家的教育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教育思想,也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改革,以及外来的思想影响,而具有了新的历史特征,形成了以民主主义精神为主导的教育思潮,但同时在教育思想界也充满着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一美军…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的劳动体制是在战后初期美军占领体制下,进行了一系列劳动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次劳动改革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摧毁了日本战前家务制的、半封建的军事的劳动体制,搭起了新的战后劳动体制的框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日本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战后初期,与日本的各项民主化改革相伴随,在日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和平民主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对当时的日本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下面,仅试对这些...  相似文献   

4.
美苏“冷战”对战后东北亚政局的影响罗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次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同法西斯国家的生死较量变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形成了所谓“冷战”格局。这种格局直接影响到了战后初期东北亚地区的政局。...  相似文献   

5.
杨劲松 《日本学刊》2008,(3):101-113
战后初期的日本社会陷入了"虚脱状态".在美国占领军当局强力推行美式民主政治制度的背景下,日本文化界掀起了文化反省思潮,对战前的封建文化和军国主义进行批判,试图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认同.本文从该时期代表性的文化论著入手,分析文化反省思潮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当局主持下进行的日本的各项民主改革,在日本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次改革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性质。其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过程之彻  相似文献   

7.
一万田尚登是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日银)第18任总裁。在日银100多年的历史中,一万田是担任总裁时间最长的一个,达8年零6个月。他在任期间(1946年6月至1954年12月),正值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政治、经济、社会出现动荡和进行改革。在纷纭复杂的经济矛盾和困难面前,中央银行在整顿金融秩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它是如何运营金融政策促进经济恢复的,这些都与当任总裁的作为分不开。因此,本文拟通  相似文献   

8.
依据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相互联系,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共出现过三次劳动力短缺,分别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泡沫经济时期、经济长期低迷时期。劳动力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个层面,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劳动力短缺的演变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劳动力短缺越来越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瓶颈,也加剧了日本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和脆弱性。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也一定程度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通过分析日本劳动力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给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浅析南开大学袁欣日本在二战以后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迅速地由一个落后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为一个先进的经济大国。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对日本在战后初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作简要的分析。①一、对“出口导向”型...  相似文献   

10.
青年政治行为对战后日本政治进程的影响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刘杰战后日本的政治进程是一条从战前法西斯军国主义迈向民主政治、在国际上争当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的轨迹。麦克阿瑟的民主化改革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分别起了外部强制规范和内在保障作用。但是,对...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对美领土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刘世龙本文探讨战后日本在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问题上对美政策的演变。概括地说,战后日本对美领土政策的发展规律是从初期(1947~1954年)的间接路线走向后期(1965~1972年)的直接路线①,中间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旧体制解体,戏剧界获得艺术表现的自由。1945年12月,俳优座、文学座、新协剧团三家剧团联合公演了契诃夫的《樱桃园》,新剧复苏。《樱桃园》在战前是新剧的代表剧目。村山知义(1901-1977)重建的新协剧团、东京艺术剧场等戏剧团体活跃起来,歌舞伎、新派别也逐步复兴。文学座剧团诞生于1937年9月。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实现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战后,日本经济在走完恢复阶段以后,不断增  相似文献   

14.
卞秀瑜 《社科纵横》2011,26(6):116-118
为了维护尽可能的战后世界和平,作为反法西斯盟国主导国的美苏英三大国战时即开始了对战后世界和平的构划。围绕创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基础、消除世界大战的殖民主义因素等问题,三大国进行了构划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构划对战后世界和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阎莉 《日本研究》2001,(3):12-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国际技术转移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与方式 ,对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仅用二、三十年的时间 ,跨入世界第二大强国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国际技术转移 ,即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不断提高本国技术水平 ,在此基础上再向国外进行技术输出 ,当今的日本技术输出已成为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国际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日本成功的技术转移与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分不开的。中国现在正在进入 WTO…  相似文献   

16.
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局势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向世界和亚洲积极推行“大国外交”的日本,也调整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1991年1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对南朝鲜进行正式访问,并与卢泰愚总统进行了最高级会谈。海部此行不仅说明日本外交对朝鲜半岛问题的重视,而且标志日本、南朝鲜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揭示出日本外交在东北亚地区的新走向,分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一围绕着战败的悲剧“哲学是时代的思想把握”,这是黑格尔的名言。在这种意义上,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命运如实地反映了该时代一个国家人民的命运。在太平洋战争前后,河合荣治郎的悲剧正是这种国民悲剧的象征。战前,在日本知识分子中,脆弱的、容易流于投机迎合的社会自由主义占了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思潮是政治体制变革的基础,而政治体制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了社会思潮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论述的社会思潮是指大多数国民具有的、形成时代主流的意识与行动,而政治体制则是指各派政治力量构成的国家政权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竹内好通过对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等思想资源的发掘,从诠释抵抗精神的内涵出发,将民族经由抵抗这一行为获得主体性视为战后日本民族主义重建的第一要务。他虽然认同近代性与普世性,但民族主义的方向问题实际上被搁置下来。在抵抗优先的亚洲民族主义火把的照耀下,竹内好进一步洞察出日本文化无主体性的病理,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将抵抗加以前置的意志。因此,强调民族主义的行动性同时却忽视方向性这一思想盲点的出现正是竹内好自身独特的思考方式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7):116-118
战后初期,日本的内外政策在追随美国的基调上展开,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亦步亦趋。日本的对华政策在吉田茂担任首相时期日趋清晰,奉行了基于意识形态因素的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吉田书简》的出台以及日本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的《日台和约》,是日本在冷战体制下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的产物,阻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日本推行反共和反华外交政策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