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43-146
汪曾祺复出之后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底层人物日常生活及民俗民风的描写,体现了其独特的民间情结和审美追求。汪曾祺以文学家特有的眼光,从民间生活中发掘美,进而欣赏美、弘扬美,表现出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在时代政治环境及汪曾祺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间成为汪曾祺真正寄托心灵空间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柯玲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3):33-37
把汪曾祺创作的几个阶段,放到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去比照,我们发现汪曾祺的创作有着较为典型的京派特征.他继承了也丰富、发展了京派文学,他使得京派文学在新时期获得了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3.
卞永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74
在知识分子转向“民间”的过程中,汪曾祺表现出了比他人更为决绝的姿态。平民立场的确立从根本上影响了他的小说理念、人物塑形及理想归宿。本文试图从这一评论视角出发,解读汪曾祺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4.
鲁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文化寻根"浪潮是当时"文化热"中争议最多的文化一文学现象.在"寻根"源头问题上,很多人找到汪曾祺.其作品是否真与此思潮有着"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渊源,存在不同看法.通过对与汪曾琪有关的一些事实的考实,认为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因汪曾祺与"寻根"文学的作家们在关注视角、思想根源、个人体验及对民族精神的感知、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5.
霍九仓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6
汪曾祺笔下展示的多是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图景,他以民间的情怀和审美的目光,从一系列小人物身上发掘出诗意和美,这些美包括人情美、人性美、生命美和传奇美。对于知识分子和政治官员,汪曾祺则要么敬而远之,要么讽刺挖苦,完全不似对普通人物那样充满温情。 相似文献
6.
刘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自 8 0年代以来 ,有关汪曾祺的研究 ,基本上是从时间维度出发 ,更多地关注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认为他的文化意识及其审美态度 ,主要渊源于儒、道、佛 ,或者是三者的圆通与整合。这种认识 ,在汪曾祺的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基本上代表了近 2 0年来的研究向度和主要成果。本文则从空间维度着眼 ,在整个 2 0世纪的文化背景上 ,对汪曾祺的生活与创作进行了一番宏观上的审视与考察 ,发现其文化方位实际上是属于民间的。正是其文化意识的民间性 ,决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3-76
20世纪西方小说观念的变革在40年代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入的冲击.卞之琳、盛澄华、萧乾、常风等人对正在当代西方发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家纪德、伍尔夫、阿左林、卡夫卡以及契诃夫进行了引介与评论,为汪曾祺短篇小说现代化试验提供了详尽的理论资源.其中,对汪曾祺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卞之琳的译介文学. 相似文献
8.
蔺忠绘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6):51-54
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汪曾祺在作品创作中始终远离庙堂,与当代主流文化也保持着距离,驻足于民间这块自由广阔的空间里深耕。民间意识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间地域特点,表现在小说中诗意的民俗风貌、诗意的小说语言、诗意的民间人物等方面,作品着力于营造出一种自在的民间生活形态,构建出诗意的民间世界。 相似文献
9.
马修浩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汪曾祺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中的人文追求、批判姿态以及民间化的书写方式,在当代具有承先启后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汪曾祺与外国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鼎川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汪曾祺是中国较早、而且有意识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接受中国文学和艺术传统影响的同时,汪曾祺也受到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很深的影响。抗战当中和抗战以后因时局和个人生活而形成的焦虑感、失落感、无奈感与荒谬感是汪曾祺认同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尹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5):76-80
汪曾祺通过对小城记忆的再加工,经过情感的过滤,借助小城的不同场景,逐渐铺开小城细民的群体文化心态以及小城文化的多样表征。在这些小城文化中,汪曾祺表现了小城世界的“真是”境遇,礼赞了小城之子的至善品格,挖掘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存在。这也是汪曾祺小城小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汪曾祺的创作经历的三个阶段 ,总结和论述了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对形成汪曾祺这种创作风格的成因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邰宇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75-79
沈从文和汪曾祺都具有貌似冲淡实则深情的风格 ,但他们的风格又是同中有异。这与内因和外因都有关系。他们的风格显示了继承与突破的创新 ,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5.
晚明小品文对汪曾祺创作影响很大。其精神内涵,即重视个体价值、珍爱个体生命、憧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等等,与汪曾祺以个性自由精神为人格内核的现代意识相契合;此外,晚明小品文贵创求新、尊情融俗的创作观也与汪曾祺对现代小说艺术的思考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汪曾祺这对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作家,他们大大发展了抒情小说这种文体。从结构散文化、语言诗化、恬淡静谧的叙述方式、不选取重大题材等方面分析了这类文体的特色,阐释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内在、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陈彩林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2):138-144
“水性”是“汪味小说”区别于其他乡土小说的重心所在。内在的“泱泱水气”与外在的散文化形态有机融合,形成汪曾祺“像水”的散文化小说。“柔软”、“平和”、“静静”的故乡江南之水的形态不仅是其小说追求的艺术形态与审美特质,更凸显出他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个性、人文关怀与文学变革意义。“水性”显示出汪曾祺在当代文坛中之所以为汪曾祺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