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谐制度与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谐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就业制度等等;和谐发展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协调等等。和谐制度与和谐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共存共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龚三乐  刘艳 《兰州学刊》2006,(10):154-156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实际上也是一个对影响社会和谐实现的制度框架内不完善制度实施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和谐。制度变迁的任务是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协调社会利益。其中,实现利益协调是制度变迁的首要任务,这需要处理好若干对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垄断利益与竞争利益的关系、政府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关系以及分配的市场调节与政策调节的关系等。制度变迁的内容包括推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促进社会体制健全。文章最后提出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制度变迁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并且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谐就是要使在利益多元化社会里的不同的阶层、群体、个人充分感受到存在的尊严与价值,并且在不同阶层、群体人际之间建立起沟通和交流机制,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障人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法治为基础,而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法治的实施,本文分析了法律制度达成自身和谐与发挥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保障作用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加紧完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制度视角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广雄 《学术论坛》2008,31(3):85-88
从制度视角看,我们所要建构的和谐社会其实是一个建立在公正合理的社会规则基础上,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稳定、协调和融洽的制度模式,是一个稳定、协调与均衡的制度化结构.中国现存社会存在着某种的制度的缺失和制度失范,并引致制度结构的结构缺失和功能失范,影响了公正合理的制度体系和稳定、协调与均衡的制度化结构的建立.因此,必须加快制度的创新和制度结构一功能的调整.而要做到这一点,观念转变是前提,"统筹兼顾"是核心,政府的制度供给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目前我国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现象,说到底都是由利益问题引起的,都根源于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上启动利益杠杆,建立健全利益均衡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利益补偿制度以及合法利益的保障制度等等,以制度建设来促进和谐利益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既指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也指人们精神心灵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也是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相对于道德而言,制度安排是绝对优先的.和谐秩序的真正确立,必须以社会中制度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合理公正处理为前提.但也只有建立良好的伦理秩序,提升人的幸福感和自由度,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制度之善与幸福宁静的人生之善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8.
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利益的急剧分化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必须确立利益协调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对社会关系加以协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爱军 《齐鲁学刊》2007,3(4):147-149
和谐社会与制度正义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制度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和谐社会必须以制度正义为核心,全面落实公平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权利、结果公平和机会、规则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凸现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本质,强化法律制度在利益分配机制中的作用,达到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陈建平 《晋阳学刊》2005,1(6):26-32
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华文明演绎的主题,以和谐为特征的文化精神可谓生生不息。追求秩序、崇尚和谐作为我们一种深厚的文化情结无疑也是我们当前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制度伦理具有规范、协调和创新等功能,这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来说是不无助益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制度伦理是对建构和谐社会“良序情结”的一种回应。更为关键的是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在理性诉求和终极眷注方面是可公度、可通约的,二者都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耦合,马克思所谓“大写的人”是二者共同关注的深层次的问题域,同时这些也是二者在伦理生态方面重要的整合点与互动点,可以说,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性的关系,体现了人类社会追求真善美有机统一之境界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丁俊萍  赵光元 《学术论坛》2007,30(12):80-86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以和谐为内在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无论从历史、实践、理论的维度来考察,还是从制度张力和政治的合理性、包容性、协调性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政党制度都蕴涵、践行、体现着和谐因素.这一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着和谐,奠定了党际和谐的历史基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协调合作、共商国事的进程中追求着和谐,践行着党际和谐的基本理念.我国政党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本理论蕴涵着和谐,体现着党际和谐的理论根基.党际和谐成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在特征.这一制度由于根植制度本身的合作、和谐、协商理念,以及由这种政党制度所派生出来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色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法治为基础,而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法治的实施,本文分析了法律制度达成自身和谐与发挥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保障作用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加紧完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安排是社会状态函数的一个关键性变量。因此,相应的制度安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而和谐的制度安排应立足于其根本的“基础设施”——政府、市场、社会自身及其关系的和谐,然后构建其对策性的制度安排: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沟通与谈判的机制、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表达与参与机制、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伦理基础.罗尔斯《正义论》提出的两个著名的正义原则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种种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路径是结构和谐、制度和谐、分配和谐,其中合理的阶层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正义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正义的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化解社会矛盾,而社会矛盾的本质与根源是制度矛盾。只有从制度关系着眼才能明确把握社会矛盾的发生与演化,也只有从协调制度关系并且用制度安排来协调社会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持续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理性化的正式制度同感性化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广泛存在并且难以协调和化解的社会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重视作为文化传统存在的各种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也要借鉴中国古代社会以感性化方式实现制度协调、社会稳定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阶层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协调好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阶层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协调阶层利益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协调我国阶层利益关系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和谐,制度具有了"和谐性"特质才能科学、公正地规范、调控各种社会关系。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间的失衡与悖论对社会关系的有序与和谐形成了制度性障碍。建基于理性价值与现代技术双重支点的制度创设与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各阶级阶层能否和睦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把当今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划分为: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些阶级阶层既有根本一致的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阶级和谐或阶级冲突.而实现阶级和谐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各阶级都承认和接受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达成公识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维护人们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促进五大关系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实现五大关系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政协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课题.在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中人民政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人民政协的自身特点,促进政党关系更加和谐;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功能,促进社会阶层关系更加协调;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优势,促进民族、宗教关系更加融洽;发挥人民政协无可替代的作用,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亲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