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晋中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出现的必然趋势。近6年来晋中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加快,有34万多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信况1996年全区乡村实有劳动力99.9万人,比1990年增加71万人,增长77%。1996年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全区劳动力的比重)为34.7%,比1990年上升1.5个百分点。晋中地区真正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逐年下降,1980年为90.8%,199O年下降为66.8%,…  相似文献   

2.
《青海统计》2009,(4):42-42
据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底,我省劳动力资源人口达到421.33万人,比上年增加5.53万人,增长1.33%,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76.01%。其中:城镇181.77万人,增加4.94万人,增长2.79%;乡村239.56万人,增加0.59万人,增长0.25%。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分布在全省29个县(市、区)的2400户农户中7570个农村劳动力的抽样调查:1999年广东农村劳动力中当年转移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比重为6.4%,扣除当年返回农业的部分,净转移所占比重为5.7%。若按此推算,全省当年由农村转向农业外以及外出就业的约有180万人,比上年减少12万人。1999年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转移速度减缓,初显周期性回落态势历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长态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变化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紧密相关。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4.
一、台州非公经济领域人才资源现状 1.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队伍发展历程。1978年台州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包括农村劳动力)为176.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7.1%,至2004年,台州非公经济从业人员342.1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高达94%。  相似文献   

5.
即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即墨市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现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即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108.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44万人.非农业人口15.78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68.2万人(含外来劳动力6.1万人).本市劳动力总数62.1万人,其中全市农村劳动力57.75万人,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从业桔构及转移状况江西是一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据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末,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总数1550.5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1089.37万人,占70.26%,所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1987年下降12.94个百...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市实有农村劳动力64.1万人,已转移出来18.1万人,剩下4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1.8%。我们的劳动力转移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分析新昌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征,并提出了对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初步对策。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的行业特征。1996年末,新昌县共有农村住户从业人员242356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137536人、67389人、374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率分别为56.75%、27.80%、15.45%。与1990年相比,1996年新昌县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总量增加了13189人,比率增长5.76%;而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的人数下降了42902人,就业比率下降了21.99个百分点;主要从事第二…  相似文献   

9.
杨芳 《山东统计》2005,(5):36-37
枣庄市山亭区地处鲁南丘陵山区,总面积10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公顷.且80%属于山岭薄地.总人口46.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04万人,占总人口的88%。随着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处于不断增长状态,因而造成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科学合理的配置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这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现状 1.全市劳动力的资源数量及构成状况 2001年,末达州市总人口为632.41万人,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3位。庞大的总人口中蕴藏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市劳动力(男16—60岁,女16—55岁)资源总数为382.89万人。占总人口的60.5%。分城乡看,城镇劳动力59.15万人,比重为15.4%;农村劳动力323.74万人,比重为84.6%。分性别看,男性劳动力206.24万人,比重为53.9%;女性176.65万人,比重为46.1%。分年龄看,16—39岁的青壮年劳动力243.40万人,比重为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对全省158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7.5%。比2005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全省4915万农村劳动力中实现转移的人数约1843万人,比2005年增加483.2万人,增长35.5%,年均增长6.3%。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产业转换,特别是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农业向边际生产率高的非农业转移,是结构变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浙江就业结构的变动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增长和内部结构转换进入了一个新的变动时期。“三产”普查数据显示,1992年浙江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已达460.57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企业、事业、行政单位295.94万人,个体户64.63万人,比“六五”时期末的1985年的310.09万人增长4巳5%,均决于同期第一卢业增长6.8%,第二产业增长4…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增加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农牧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 1999年伊盟农村劳动力共有49.4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2万人,占农村有劳动能力人数的20%。尽管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剩余劳力的出路及劳动力的流向并非完全合理。纵观当前我盟农村剩余劳力的流向,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l、农村…  相似文献   

14.
脱贫致富奔小康劳动力转移势在必行泰兴市统计局吴正华我市是拥有14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90%,86.4%的劳动力被牢牢地拴在112万亩耕地上。在农业人D人均占耕地不到0.9亩、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不足2市亩的情况下,要想使农民脱贫致宫...  相似文献   

15.
沈伟 《浙江统计》1998,(7):31-32
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提供的数据资料,本文对嘉兴市农村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其影响作如下分析:一、农村从业人员的现状和特点据普查,1996年底全市农村住户有69.24万户(不包括县城居委会),从业人员189.91万人,占总人口的70.99%。在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的83.28万人,占43.85%,从事非农业的106.63万人.占56.15%,超过了从事农业的人员。在从事农业的人员中,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2.3%,从事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的分别占3.78%、2.42%和1.48%,从事林业的仅占0.2%。在从事非农业的人员中,以工业部…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 1、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返回的比重逐年降低,而且转移劳动力仍以男性、轻壮劳动力为主。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返回的比重逐年降低,由1997年的2.9%下降为2004年的2.2%,如果扣除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部分,返回劳动力的比重则更低。返回的比例降低,说明转移劳动力的目的性增强,稳定性提高。从转移劳动力的性别来看,在地域性流动中,男性人口是地域流动的主流。在2004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所占比重达65.8%。从流动人口的年龄来看,轻壮年劳动力是生力军。18岁以下的比重为3.5%,18-40岁的比重为72.1%,40岁以上的比重为24.4%。  相似文献   

17.
王瑛 《浙江统计》1996,(10):23-24
劳动力失业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关心和重视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国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劳动力资源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反之就会成为社会的包袱。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劳动力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据劳动部提供的统计资料,今年一季度我国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530万人。因此调查和研究劳动力的失业状况,正确搞好失业统计,解决好失业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失业统计反映了劳动力商品在劳动力市场难以实现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它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8.
《四川统计》2011,(6):41-42
一、关于人口总量 (一)常住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8041.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居全国第4位。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常住人口减少287.3万人,减少3.45%,平均每年减少0.35%,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下降0.58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未发生变动。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各地狠抓劳务输出工作,大量劳动力流到省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一、鸡西市外出劳务取得的成绩及横向比较差距 2005年鸡西市农民外出劳动力为62077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动力的24.5%,其中:有组织输出劳动力为3622 人,经培训输出劳动力54582人(外出到本县的25299 人,外出到本省的14069人,省外的15214人)。全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38351.6万元,占农民所得总额18%。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农普资料显示,我省共有897个小城镇,镇区共有企业45458家,从业人员168.19万人。从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21935家,从业人员达31.40万人,占18.7%,集体企业14094家,从业人员94.38万人,占56.1%,联营企业7367家,从业人员19.01万人,占11.3%,国有企业1628家,从业人员16.39万人,仅占9.7%,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合计434家,从业人员7.01万人,占4.2%。从镇区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业来看,从事第二产业的多达154.20万人,占91.7%,其中工业138.26万人,占82.2%,建筑业15.94万人,占9.5%;从事交通运输和批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