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党史界对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如有的同志综述:“1、抗日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2、抗日战争从组织上说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从政治上说是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2.
对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党史学界发表了许多文章,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见解,归纳起来基本有四种观点:第一,多数人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是国民党领导的;第三,有人认为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第四,还有人认为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学习和研究有关著文以后.感到不少同志分析讨论问题时把“抗日战争领导权”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抗战时期国共领导权的历史考察,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充分的政治领导权和在陕甘宁边区的全面领导权。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抗战后期,随着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政治领导权意义随着抗战的深入而逐渐凸显,促使整个抗战领导权在国共两党间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之一——中国战场进行的抗日民族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海内外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三:一说国民党,因为它是执政党;一说共产党,因为它使抗战成为了人民的胜利;一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因为抗日战争是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并且取胜的。 我以为,如果对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与关系及其在整个八年抗战中的军事活  相似文献   

5.
领导权理论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拉克劳、墨菲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两种社会历史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另一种则是领导权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历史观,它突破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逻辑;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首先是列宁提出了政治领导权的理论,尔后葛兰西则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拉克劳、墨菲正是在列宁、葛兰西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领导权概念.他们超越了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走向话语领导权,完成了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哥白尼式革命,颠覆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斗争论,表现了一种随机性、偶然性、非决定性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日领导权存在着形式与实际的矛盾。这是在抗日领导权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的症结所在。本文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形式上是由国民党领导的,实际上是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由国共两党分别领导,在有条件的互相协商和互相斗争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党史界近几年在大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展开了颇为热烈的讨论。本文试从中国新旧民主革命两种领导权的交替转换这一历史角度,对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提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界,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担任了前后两个时期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早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著作中,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世界历史的变化及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概括起来,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大革命是由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中国国民党是大革命的领导者。(三)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了大革命。本文拟以大革命的史实为根据,对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 大革命领导权谁属,是由当时的主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一)我国新旧民主革命领导权的过渡性 大革命时期,我国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领导权从资产阶级手里转移到无产阶级手里,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种过渡性,是由原国民党领导权的延续性和共产党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团结协作、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战的结果。从表象上看,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党仅掌握着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权,但中国共产党把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抗战中,国共两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谁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早已作了科学的阐明。然而,近年来,国外出版的关于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著作中,有的却认为,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1.
北伐战争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进行的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迄今已过去六十周年了。这次革命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以及党领导的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的支持和推动;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帮助,使孙中山先生接受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从而使北伐战争取得了很大胜利,出现了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便没有北阀战争的胜利。总之,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在我党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获得的。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据我观察,不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过去领导工厂的,不是没有好人。有好人,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都有好人,支部书记有好人。但是,他是跟着过去刘少奇那种路线走,无非是搞什么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不提倡无产阶级政治,搞什么奖金,等等。”“但是,工厂里确有坏人。”“就是说明革命没有完”。毛主席的指示,尖锐地指出了社会主义企业领导权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企业领导权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共产国际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也有过重大的理论失误。共产国际在这方面的正确策略,给予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以重要的启迪和影响;其失误之处,又是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为此,研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领导权问题,以及共产国际的论述与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认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以共产党人参加到国民党内而形成的,发号施令的是国民党,国民党人数多,势力大,掌握北伐军指挥权的是蒋介石,所以就认为这次革命战争,应当是国民党领导的。也有的人只是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这样一原则出发,推论式地证明,这次革命战争完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还有的人认为,这次革命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之下进行的,所以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国民党掌握主要的领导权,而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在党史研究中,关于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很多,众说纷纭,争论激烈。其中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何时提出,谁是首倡者问题是争论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待深化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些探讨,以求赐教。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由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三部分组成。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包括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完善、抗日民主的法制建设和民主思想的宣传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尝试。民主党派的民主建设包括其民主思想的发展与转变、民主党派的联合与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表明,民主政治建设须服从全民族抗战的大局,共产党的民主建设是推动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民主政治建设应是开放的、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人物主体性活动因素考察,抗日战争时期,受军事政治“边缘化”地位影响,蔡廷锴在政治思想上完成了由朴素的爱国主义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转变,在政治立场上完成了由拥护国民党统治的爱国将领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爱国民主人士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中思想认识的阶级局限成份亦很浓厚,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为后来蔡廷锴走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追求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灵活运用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创造性发挥和阐释党的“三三制”政权建设,正确把握和驾驭党建战略思想,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中国的民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演进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重要历史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两党合作,两个政权、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共处,为“一国两制”提供了历史镜鉴和模式先导;以参议会为组织形式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的雏型;共产党与国民党尤其是与各民主党团的合作协商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切又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及其良性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有必要回顾一下中日关系史上最惨淡的一页。一、中日战争的性质 1、从历史事实出发,必须首先承认中日战争的这一前提,即:这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行的决死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16年,他们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企图就已具雏形。他们还把一部世界历史说成是最初是“地中海时代”,即拉丁民族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