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中洁 《南都学坛》2008,28(1):63-65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取得了巨大文学成就的吴语小说,具有极大的解读空间。若将叙事结构分析和文本解读结合起来,则可避免误读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小说对叙事结构的选择,在显性层面上体现了对《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优秀古典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在隐性层面上,则反映出作者对海上花国这一主题的世界观层次的理解。作者并非以揭发狭邪之恶、警醒人心为目的,而是出于人道主义,怀着对妓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深切同情,完成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2.
清代红楼戏是当时人们对《红楼梦》小说文本的一种独特接受形式。戏曲改编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一方面立足于对宝黛爱情故事的叙述,或宣扬情的虚幻,或表现情的和谐,或强调情的永恒的接受观念;另一方面,在改编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简单表面化、庸俗色情化的接受倾向。这种解读既有对《红楼梦》文本意义合理的接受,又有明显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通过解读小说文本,细致分析了《红楼梦》中确实存在的"不写之写"的艺术手法。这一手法具有调动读者的想象、丰富作品意蕴、隐蔽作者倾向和有利于对比、对照的美学价值。追本究源,这种"不写之写"是清初王士祯的神韵派诗歌理论在小说中的运用,也是《红楼梦》永远说不完的原因之一。确切地说"无为有处有还无"即是《红楼梦》"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特殊艺术虚构手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戏曲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以及由之引发的其他清代红楼戏曲最终能够蔚为大观的现象进行了论述。进而全面阐述了仲振奎《红楼梦传奇》在红楼戏曲改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说明其在《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地位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其中的民俗描写贯穿全书、包罗万象。《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对其中的民俗翻译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直译方法,其目的除了要尽力保持原作的风貌,还要在完成语义交际的基础上,设置空白和未定性,召唤读者连接空缺、完成文本、理解和开掘文本的意义。从而一方面创造出超越读者“期待视野”的作品,另一方面使读者在建构文本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闻名遐迩的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武士在带着妻子前往丹波国的途中遭遇大盗,最后死去的故事。小说貌似是一篇悬疑小说,但采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形式,使整个案件形成一个叙事的迷宫。围绕着凶手是谁,至今依旧没有一个让大家都表示认同的答案。究其原因,这与《竹林中》所具有的开放式结构有关。即不是强迫读者去接受某种现成的答案,而是允许甚至鼓励读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本身,并得出各自的结论。而这也正是芥川小说的现代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将《红楼梦》看成家族兴衰史、宫廷斗争史的所谓"秦学",尽管至今尚在市场走俏,其实是对小说文本的误读和曲解。因为错误地应用了种种"读法"和"解法","秦学"已经重蹈索隐红学之覆辙,注定将以破产为结局。  相似文献   

8.
唐富龄先生的新著《〈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2 0 0 0年 3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致力于《红楼梦》文本的解读 ,精雕细琢 ,分量厚重 ,值得红学界和古典文学研究界予以关注。在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中 ,注意从中国世情小说的传统出发来立论是该书的一个特色。《红楼梦》之前的世情小说 ,从宏观格局来看 ,基本呈现为两种倾向 :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严格写实和才子佳人小说等对诗意的追求。写实与诗意自成系统 ,大有“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 :《金瓶梅》的风格和市井生活完全打成一片 ,但庞杂却不丰富 (丰富指内…  相似文献   

9.
《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对西方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童话进行了模仿与改写。本文通过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理论中既有知识结构的存在和结构化的阅读行为来解读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童话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水晶棺》等读者熟悉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的改编,探讨"隐含的读者"理论对小说叙事范本的指向性,理解童话在小说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家在小说《弗兰妮》的叙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方面的作用,也努力使读者加入到叙事进程中,文本内部的不平衡性与隐含作者、叙事者和读者间的张力共同作用,促进了小说叙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Booth认为在实际读者和文本之间有隐含读者,在文本和实际作者之间有隐含作者。Leech和Short认为小说中有四个层层嵌入的话语层次起作用:作者和读者,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叙述者和对话者,以及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话语层次。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自由灵活利用四个话语层次,对读者进行告知和引导,实现了Leech和Short提出的观点:作者不仅要告知读者一个特定的小说或故事,与读者建立"亲近"的关系,也要树立作者本人的观点,让小说的内容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强调作者代理、文本现象与读者反应三位一体的循环动态过程,突出读者在叙事中的重要性,认为读者的知识、信仰、情感应该全部参与进叙事进程,而小说中的叙事进程大都受文本动力和读者动力支配。借用这一理论来对《百年孤独》进行文本分析,有利于揭示小说叙事结构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多维度的叙事判断的。在文本动力上,以乌苏拉为核心和以魔幻空间为基石分析人物矛盾对叙事进程的推动,拓展读者对于孤独主题的理解;在读者动力上,阐明小说通过叙事聚焦和叙事技巧,调节叙事距离,引导读者理解隐含作者对愚昧保守的马孔多的摒弃,从而在读者与隐含作者的动态交流中,达到小说修辞性的文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措词用语以简约、隐晦为尚的“春秋笔法”,赋予文本以巨大的阐释空间,其“微言大义”的话语解读模式及其意义建构方式,为文本阐释打开了一条通向无穷生命力的门径。《红楼梦》之所以能焕发出持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就与它对“春秋笔法”的娴熟运用密切相关,是“春秋笔法”造就了《红楼梦》文本的开放性。正因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为读者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自由,所以这便导致了《红楼梦》接受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某些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至于红学史上索隐派的长盛不衰,也与深婉隐曲的“春秋笔法”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主题一直是红学研究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时代更迭、观念变迁乃至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对这部传世经典的解读。但任何解读都只是对作品寓意的一种猜想,不求契合于作者原意,只求切合于文本实际。在此前提下,笔者试图运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理论对《红楼梦》重新作出解读: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展示的只是"可能的现实"这一观点出发,《红楼梦》探讨的或者只是"可能的现实",致力于追索的是一种"现实的可能"。同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书中人物皆成组出现,每一组人物的相互对照中都隐含着一种可能性(人的可能亦即人生的可能)的探讨。而所有的探讨都指向一个问题——哪种可能可以摆脱人生的悲剧?结论已不得而知,但正是在这最悲哀的绝望之中寄寓着作者对人生最深沉的爱恋。  相似文献   

15.
《拧紧螺丝钉》是英美文学史上一部"迷人"的小说,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可以解读出这部复调小说悬念迭出的原因在于:主次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且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小说中的人物在进行对话时,听者和说者由于"概念视野"的不同,对话语的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女主人公在次文本中的回忆性独白使故事本身产生了时空对话,干扰了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稳定性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误读是运用不同的社会文化阐释体系对文本进行的不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误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学接受现象,文化的差异性和主体文化结构导致了误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素食主义者》中,作者韩江巧妙地利用英惠与仁惠姐妹间存在的"隐含文本"表达形式试图向读者表露英惠与仁惠经历的苦难,以此揭示当今韩国社会中依旧坚如磐石的父权结构下女性处于劣势的、被牺牲的处境;同时,韩江将女性置于"悲剧文本"中,以此超越了男性权威下限定的女性理想模式.韩江通过小说《素食主义者》展现了韩国当代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8.
当今各学科的跨边界研究主要从跨文化、跨学科、跨文体、跨文本四个层面展开。若从跨文本层面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仿拟叙述视角特别有洞察力。此之所谓仿拟叙述,特指后人以一种神遇气合的方式效仿或拷贝前期小说经典叙述片段或叙述话语的叙述方法,大致包括袭拟、戏拟等方法。以往,以鲁迅为代表的小说研究者在撰写小说史时更多地关注文体仿拟,而今从仿拟叙述视角观照小说演变则重在关注文本仿拟。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发现,号称四大奇书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在不断完善各自经典化的源叙述之余,还在自身及彼此间仿拟。明末清初,诸多人情小说除了向前仿拟四大奇书的经典叙述,还仿拟同时期流行的其他小说的经典叙述。这从《姑妄言》之着意仿拟《金瓶梅》即可见一斑。清代三大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作者更是善于转益多师。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仿拟了包括唐传奇、《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姑妄言》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多种文本,更遑论尚有《红楼梦》对《金瓶梅》的仿拟。就小说家而言,仿拟叙述是一种文本撰写策略,在古今小说文本演进中有迹可循;从读者方面看,仿拟叙述又是一种阅读经验,有助于人们对前后文本进行互动式...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中所呈现诗词歌赋,更是锦上添花,集古典诗艺之大成,一向为人们所称道.《红楼梦》中的诗词本身既是完整的作品,同时又是小说内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对人物塑造、情节推进、环境渲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红楼梦诗词对人物性格、命运结局出发,着力解读诗词以阐述它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两个十分奇特而令人费解的人物。一方面,他们原本都是地地道道的凡间俗人,而与处于冥冥天国中主宰凡间痴男怨女命运的警幻仙子、自由出入神俗之间可以幻形变化的一僧一道迥然不同。但另一方面,小说又神奇地赋予他们从为全书开篇、作结到隐含“真”“假”之深层寓意等多重符号功能。一甄一贾在《红楼梦》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创作意图?与整部小说的主旨有何内在联系?的确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一甄一贾这对神奇人物多重符号功能的分析,以逐层揭开蒙在他们身上的神秘面纱,并以期从一个侧面获得对《红楼梦》的深层意蕴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