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明末清初,佳话小说盛极一时,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佳话小说又称才子佳人小说。“佳话”和“才子佳人”这两个词最早就出现在明末清初的这类小说中。如拼饮潜夫《春柳莺序》:“男慕女色,非才不韵;  相似文献   

2.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黄荣志,徐正英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或才子落难,贫女相救,私结夫妻。然后,才子进京,状元及第,佳人苦盼到头,终成眷属。这几乎是我国古典爱情婚姻剧(尤其是才子佳人戏)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大团圆现象,自从鲁迅先生提出批评以后...  相似文献   

3.
以侨易学视野,对照细读胡兰成《今生今世》与张爱玲《小团圆》文本,认为《今生今世》移变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邂逅、相处与遭遇破坏、大团圆三个基本情节,才、美、德、智、胆五个"佳人"叙述标准,才、情、貌、德四大"才子"叙述模式,用胡调移常,建构了彻底自我却又彻底美好、彻底洒脱的女神级的张爱玲形象,打造出"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4.
(一) 何谓“文言话本”? 本文是据《明清文言小说史稿》中的一章改写的。在《史稿》中,笔者已对“文言话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作了评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谈“文言话本”在小说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它和文言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以及古典戏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文言话本”?为了简捷,就从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谈起。  相似文献   

5.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6.
叙述清代的人情派小说,必须从明代末叶的才子佳人小说说起。明代,大约在嘉靖、万历以后,产生了一大批文人创作的小说,以当代社会为背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篇幅多数在二十回左右;时间上,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长篇巨制的《红楼梦》问世以后;艺术上,他们有大体相近的风格。如果说,中国小说史上也有所谓流派的话,他们最可称为属于一种小说流派了。他们被称作才子佳人小说,因为其中大多数作品都是以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为主题。才子佳人小说风行了大约一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缺乏艺术的创新,形成严重的公式化倾向,引起人们对他的不满,一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它的问世与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人物的类型化、情节的模式化、结局的格式化上都受到戏曲特别是明传奇的影响.可以说,正是明代中后叶传奇的繁荣及其大量演出与刊行催生了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8.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恋爱”婚姻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戏仿。老舍的戏仿从思想上对以才子佳人婚姻模式为代表的市民婚姻文化心理进行了批判,从艺术上对这种叙述模式形成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情”雷勇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情的弘扬和礼赞,当时的评论者就曾指出:“才子佳人事奇而情亦奇”(烟水散人《赛花铃题辞》)、“风花雪月,其情最真”(《鼓掌绝...  相似文献   

10.
王凤仙 《东岳论丛》2014,(4):166-170
《小说丛报》是民初重要的文学杂志,其对辛亥革命的叙述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中"革命加爱情"的叙事形态复杂多样,其革命叙述中的民族国家话语表现在小说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小说文本人物形象的建构中,其革命叙述中的人道主义话语表现为叙述者对革命者亲人生死别离之悲苦的关怀与对战争中平民苦难命运的书写。《小说丛报》对辛亥革命的呈现与反思构成了民初小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小说也以自身的话语行为参与着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理想的婚姻观念,这类故事中的主角类型有高度的相似性。《西厢记》是才子佳人故事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传统才子佳人的婚姻观念,但是在此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发展。作者在传统的"才子佳人"的世俗婚姻观中注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忠贞互爱的新婚姻观。理想爱情的描写赋予了《西厢记》巨大的思想魅力,使它成为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明末,随着人文思潮的高涨和世人思想的日益解放,肯定情欲、赞美真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李贽所谓“食、色,性也”。戏曲《牡丹亭》、白话小说《金瓶梅》、“三言”、“二拍”无不“言情”,文言传奇小说领域,亦出现了大量描写男女情爱的“言情”小说。根据所“言”之“情”的类型,笔者将其分为三类:①才子佳人的知己之情,如戋戋居士的《小青传》、徐瑶的《太恨生传》、黄周星的《补张灵、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才子佳人小说放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那么,就不能轻易将之视为“观念陈腐”的小说,相反,此前出现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长篇小说几乎清一色地鄙视或贬损女性,而才子佳人小说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对女性美貌与才情的颂扬,对男女平等乃至女胜于男的表现,一扫此前中国长篇小说对女性的讥讽、轻视、敌视与咒骂,成为中国长篇小说妇女解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古代小说创作主体形成了聚向伦理中心的思维定势 ,这一思维定势对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以理节情”的情节模式、“千人一面”的人物塑造以及“奉旨完婚”的大团圆结局等美学范式都可从传统小说思维中找到确立的依据。传统小说思维是促成才子佳人小说审美范式确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桃花扇》侯李爱情结局突破了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大团圆模式,符合创作主旨,深化了主题,升华了爱情,值得肯定.但是,过于突兀的安排,影响舞台演出效果、与情节发展存在矛盾、有违人物自身性格的发展,应正视这些问题,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被誉为"一代之奇",自此小说这种体裁,在文坛上正式粉墨登场,而且它蕴涵的故事模式成为了后世"才子佳人"型小说的范本.中唐爱情传奇的兴盛与唐代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俗话的泛滥、古文运动的兴起以及牛李两派的党同伐异密切相关,但从爱情传奇文本本身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文化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说自诞生起,一直存在着作家如何叙述小说内容的问题。“这里重要的是有一创造能力的运动,是情境的十分独特的生成方式”。欧洲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前者如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后者如卜伽丘的《十日谈》。十九世纪中叶,狄更斯对传统的叙述方式加以创新,他在《荒凉山庄》中同时使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作品内容:第三人称的叙述者从作品外部来叙述小说的内容,第一人称的“我”——作品人物埃丝特又从作品内部的角度来叙述作品。这种方式拓展了我们对作品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才子佳人小说研究主要弊端有四:其一是因为学术界重视不够而使其缺乏一个明确的研究范围。虽然在古代文学中,明清小说读者面最广,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也最多,但具体到才子佳人小说来说,参与研究的人员数量少,知名学者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参与研究者,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有限,除林辰先生、刘坎龙先生等少数学人用力较勤外,绝大多数人只是偶尔撰写一两篇论文。这样一来,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不但高质量的不多,就连数量也极有限。从发表于1934年的第一篇此类论文———郭昌鹤的《才子佳人小说研究》算起,论文总数不足200篇。严格说来,《金云翘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化是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的内在原因,小说作者在框架结构、人物设置和情节设计上多采用八股文的文法,使得才子佳人小说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现象。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时要充分注意其与中国文章传统的关系,避免单一使用西方小说理论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清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之传播黄鸣奋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批小说出现于明清之交,其成书年代难于准确判定,像《玉娇梨》、《平山冷燕》就是如此。它们均属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的流传范围较广,其选译文收入G.T.Stauton所译图理琛《异域录》(18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