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特征与智力决策活动 所谓“决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目标决策”,亦即选择和确定所要达到的具体活动的目标;二是“方案决策”,亦即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选择和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一般说来,不同的实践活动对于决策活动的要求,其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带好头,做好表率。注重从政府机关做起,以自身的行动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开展,在行政决策、资源配置、公务活动、政策指导上都要体现节约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决策是政治体制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权力机关为主体的权力决策系统、执政党的领导决策系统和政府的行政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决策体制的整体。研究权力决策问题,不但为改革和完善我国政治决策体制所必需,而且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行使各项权力,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促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民主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决策是人类社会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行为选择活动。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历史时代,与小生产经济相适应的经验决策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在当时即使是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也仅仅是凭借某些个人的知识、阅历、智慧和能力进行的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为适  相似文献   

4.
中国存在泛政策化的传统,一是统治者习惯于用政策和行政命令的手段治理国家,二是把法律也当作政策来处理。政策应该被理解为行政机关的行动和自主的决策,公共性和规范性是其内在属性。如果说政策决定行动的性质和内容,那么策略则属于行动技巧的范畴,政策的策略化消解了政策的严肃性,扩大了公共权力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自由度;法律是关于政府行动和自主决策的制度约束,政策与法律的混同容易导致国家治理的唯政策化和以行政法治的名义消解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政策科学不仅仅是追求政策的优化,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中更为重要的是确立科学的公共政策观念。  相似文献   

5.
政府能力研究的新趋势:从发展行政到行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能力是关于政府质量优劣高低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传统的政府能力研究的不足在于:仅仅关注发展行政能力而忽略了行政发展能力,亦即都是基于政府与其外部环境系统的关系,或者说侧重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外在关系;而忽视了政府系统自身运作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发展行政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和重视对行政发展的研究。全景地讲,政府能力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既定的宪政体制安排中,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及实现自我优化更新的能力,包括发展行政能力和行政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 一、授权立法的涵义 授权立法顾名思义是指根据授权而进行的立法,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立法现象。然而,由于各国社会历史背景和法律渊源的差异,授权立法并没有统一的内涵。在西方国家,虽然授权立法(通常称委任立法)仅指议会授权行政机关进行立法,但其在外延上却并非统一。在法国,国会制定的普遍性规则称为法律,行政机关制定的普遍性规则称为条例,但行政机关制定条例的活动并非都是委任立法。根据1958年法国宪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制定四种内容不同的条例:(1)执行条例;(2)自主条例;(3)法令条例,(4)紧急情况条例。其中,只有制定法令条例属于委任立法的范围。因为行政机关制定执行条例、自主条例和紧急情况条例是宪法赋予的固有权力,即使没有法律委任,行政机关也有权制定。在英国,行政机关制定行政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7.
环境风险是风险社会的产物,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这给行政机关的规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无法可依,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就会破坏社会秩序。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科学问题,要消除它,需要公众就相关的实体问题达成共识,并以此作为行政机关规制的基础。在具体法律制度的安排上,应当使民意贯穿于规制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我国推进政治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方式。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确立一个解释公民政策参与的分析框架。笔者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质量受到一个社会内部公民文化结构、权威民主化水平和公共行动能力三个变量的影响。具体而言,公民文化水平代表着公民政策参与中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程度;权威民主化水平代表着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力的分离程度;公共行动能力代表着市场理性与公共理性之间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9.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我国推进政治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方式。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确立一个解释公民政策参与的分析框架。笔者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质量受到一个社会内部公民文化结构、权威民主化水平和公共行动能力三个变量的影响。具体而言,公民文化水平代表着公民政策参与中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程度;权威民主化水平代表着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力的分离程度;公共行动能力代表着市场理性与公共理性之间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10.
构建执行力文化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效率一般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它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保证颁布的政策、法规等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中国制度资源短缺、制度效率低下、行政理念错位以及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多方面原因,中国政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科学决策越来越引起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视,对决策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具体。如何把这种研究上升到哲学高度,从认识论角度来考察决策,这是摆在每一位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所谓决策,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客观规律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的认识,而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一提到决策,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把它同领导联系在一起了。决策在全部领导活动中确实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领导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行政主体为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广大人民群众设定具体权利义务时,即当行政主体在做出与人民群众有具体利害关系的决定、政策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有权参与行政决策过程,有权对行政主体的具体决策发表意见,而行政主体应尽可能地听取和尊重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并赋予公众以申请发布、修改或废除某项决策的权利。公众参与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行政公开、信息公开的普遍要求,也是调动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样…  相似文献   

13.
制定政策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从政策科学在西方学界兴起以来,越来越多的政治学者和行政学者开始研究、分析政策的制定,以期改进政策制定的方法,制定出更好的政策指导社会沿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一项政策是经过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运用一定的决策方法制定出来的,研究政策制定的模式能帮助我们了解、认识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从而科学地进行政策决策。西方政策科学研究开展较早,成果颇丰,而在我国这种  相似文献   

14.
具体行政行为是相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而言的,它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权力,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它一经作出,便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执行的则应当予以执行。与此同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也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一来,具体行政行为往往因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起诉而得不到执行,于是,在行政机关和行政管…  相似文献   

15.
一、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的内在要求 所谓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而对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则是享有法律监督职权的国家机夫,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及诉讼参加人执行和遵守法律的情况所实行的监督。其中主要是对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执行和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的监督。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理论在由政治-行政二分、事实-价值二分到决策-执行二分的演进过程中,社会参与也相应由政治决策向行政决策、行政执行等领域推进.公共决策中引入社会参与是以民主等政治价值为依归的,而新公共管理在政策执行中引入社会参与则是为了满足行政活动对效率的需求.这些需求与社会参与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这意味着社会参与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达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策的四维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政策表现为政策、法律规范及其总和,包含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其本质是决策主体的价值取向,是旨在增进社会福利的行动体系。从政策规范、价值选择、福利制度、行动体系四个方面对社会政策的理解构成社会政策的四维视角,其中政策规范是社会政策的表现形式,价值选择是社会政策的灵魂,福利制度是社会政策的基础,行动体系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保证。政策规范与价值选择是表里关系,福利制度与行动体系是动静关系,这两个关系构成社会政策的支点,其实质是价值和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保障环境权益的最佳救济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诉讼法领域。以起诉权的主体为依据,环境公益诉讼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国家机关主导型模式;二是社会主导型模式。前者主要是指以检察机关或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作为环境公共利益的代表提起诉讼的模式;后者则指以公民个人或社团为主体提起诉讼的模式。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模式选择应当是渐进式的,先实行国家机关主导型模式,即通过司法解释或司法判例确立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行使起诉权;最终建立起社会主导型模式,即以普通公民和环保社团拥有环境公益诉讼起诉权为主导、以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拥有环境公益诉讼起诉权为辅助的环境公益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决策方案制定并选优之后,接下来是编制决策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与决策方案不同,决策方案是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途径,实施计划则是决策方案的具体化,是实现决策方案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及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些条件和关系必须在思维中再现出来,编制成计划,才能开始实施的行为。所以,实施计划是决策方案与实施行动之间的桥梁。 实施计划的特点是其具体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具体性思维为指导。所谓具体性思维,是指揭示对象多样性统一的思维方法。实施计划为什么必须具体?如何运用具体性思维指导制订实施计划?这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根据行政行为适用的对象是否特定,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决定、命令等。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只能适用一次的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已经为我国法律所确定。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在立法上和理论上则没有。笔者认为,抽象行政行为应当具有可诉世。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行政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