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滞后区域的农业所面临的困境要求有新的发展途径与方式,农业的发展要求结合知识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包括对资源、劳动力、资本及技术等系列的新的投入组合以及有效的制度变迁和安排。农业应以知识经济为导向实施生态农业,进行生态、技术与制度创新,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保风暴”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认识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经济体制的外部环境是造成"环保风暴"效果不佳的根源.保护环境,仅仅依靠国家环保总局发动环保风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超越环保风暴的制度机制--一个既能保证个体得益又能促进集体理性的制度体系.而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建立以生态资本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然而问题也大量暴露出来。产品市场无序竞争 ,要素市场无序流动 ,行政力量“越位”与“错位” ,法制落后 ,是造成资本市场种种问题的直接因素 ,而根源则在于产权混乱、诚信传统缺失和所有制的歧视。要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制度创新 ,包括产权制度创新、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创新、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创新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功能创新。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提出的战略思想,它提倡一种持续创新的模式,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兼顾与协调.生态设计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以最少的能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发展,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体现出人类对大地的一种伦理责任.生态设计是站在人类根本利益基点上全方位的设计观念,是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认同与综合运作.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性问题中 ,生态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如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气温升高、森林消失等等。生态问题主要是人类频繁剧烈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又主要表现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产业活动。传统工业产业一面是大量无节制的开采 ,另一方面又是无法控制的排入 ,造成严重的生态平衡破坏。可持续发展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实质上是人类的产业结构及人的活动如何才能符合生态系统平衡的自然要求 ,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通过创新变革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产业结构系统创新的思路在可持续发展指导下的产…  相似文献   

6.
反贫困创新是多元主体围绕反贫困这一核心目标,利用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模式协同参与反贫困的复杂和动态过程。反贫困创新以发展经济学、组织社会学和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包括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普惠金融、制度创新、社会创业与跨边界协同六个维度。反贫困创新打破了技术、教育、金融等要素的简单投入和单维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社会创业以及跨边界协同等过程创新,促进技术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在金字塔底层群体中自由流动,进而实现贫困人口福利增长、能力提升等多维绩效。反贫困创新的理论与政策应用将大大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危机与回应: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文化认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民族个性;锻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理想;延续历史文化。当今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体应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精华、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的核心问题是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方向的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振兴东北需要对相关的人口因素和人口战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应从生态文明和生态大美的角度确立东北振兴的生态支撑点。"生态大美"包括了多样共生的物态美、各适其天的整体美和生机盎然的活泼美,"生态大美"既是生态资本和生态魅力的要素,也是生态产业和生态消费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出发,通过生态文明的制度安排,规范人类的行为,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效益是系统的、有机的、全面的,包括了生态效益(或者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最基本的方面,是生态本位和生态至上的效益观。而人口转型是反生态人口向亲生态人口的角色转型过程,是建设"生态东北"不可忽视的人口推力。建设"生态东北",必须在生态宣传、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这几个关键的环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协调发展"这三大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牧区组建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保护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剖析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与危机的重塑,使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互融,生态资本的形成正是资本逻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反映.生态资源的商品化是生态资源资本化的逻辑起点,生态资本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资本运动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资本运动的不断扩张中,生态资本在生态资源不可逾越的硬性约束下会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更是社会危机,生态资本逻辑的超越需要"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1.
华夏文化与21世纪的人类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的加剧,使得生态伦理问题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热点。建构生态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清理、总结中国文化中丰富的传统生态伦理理念、资源,有助于建构以至丰富和发展21世纪人类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娟 《理论界》2006,(10):26-27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度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制度的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进行制度、机制创新,营造制度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传统的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后来制度经济学 理论发展形成的劳动、资本、土地、制度的经济增长理论,均将环境质量、资源基础从经 济增长体系中分离出来,环境、资源基础的“外生化” 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引起资源 基础的萎缩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引致发展过程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环境、资源的“内生 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正是深圳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把“科学”置于经济运作的中心位置,是对传统工业经济以“资本”或者“权力”为中心的一种扬弃,这两种新的发展观都要求运用创新手段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要求社会主义,要求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互补。  相似文献   

15.
财富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的范畴,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对财富的看法不同。自然经济时期,土地和劳动被视为主要的财富。进入工业文明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极大的拓展,生态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财富观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1995年,世界银行将财富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即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产出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财富的这一变迁过程中,不同的理论学派(包括宗教等)都对其进行了各自的阐释。而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财富观应该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相契合,是人类社会正确看待和修正当下生产方式的标的。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伦理理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伦理理论。从理论渊源上看,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方面,与生态伦理理论中的整体主义价值观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责任以及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进行研究。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对传统伦理和生态伦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科学的整合态度,从而实现了伦理思想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泾  刘振泽 《江淮论坛》2010,(5):18-22,29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深刻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文明是消解经济发展和生态失衡两难困境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创新投资体制,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情况迥异。在经济运行机制类同的情况下,具有创新、诚信、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的文化环境则是重要决定因素。在文化的三层结构分类中,制度文化是能够与经济制度发生相互作用的具象因素,通过创新经济机制下的利益、道德等因素的博弈,培育新的制度文化环境,借以克服传统文化中对风险投资发展的桎梏。从制度创新和文化发展的交叉视点上,剖析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不同制度路径,说明通过对教育制度、法律制度及相关机制的改革能够产生新的制度文化,从而促进风险投资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问题的产生,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人为因素,而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制度更要引起重视。我国传统民法在环境理念、权利、制度、原则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进一步改进,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当前环境问题中民法弱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问题的民法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祥民 《中州学刊》2007,3(6):72-74
自然资本投资是目前学界和政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匮乏。本刊特意组织的五篇文章或慎重地对"以自然规律为遵循的人类生存发展之道究竟应当包含哪些内容,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猜测";或力主"生态经济是自然资本经济,其内容就是自然资本投资","自然资本的非资本化主要是因为法律与政策的不当安排造成的,中国现行法律安排已远远落后于自然资本投资的实际需要,法律必须建立自然资本市场制度";或探讨了自然资本投资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启示;或质疑自然资本投资的法律保护属性,认为其制度设计属于民商法和国际法范畴;或对自然资本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契合性加以审视,认为将自然视为资本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差距尚远。希望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推介,将对自然资本投资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