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与评价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评价悖论现象的发生评价悖论是不同价值体系之冲突的集中表现;也是人们借助于评价这一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进行社会整合、自我整合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努力。评价悖论作为转型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其原始发生的最终根源乃在于,社会和个体的多重需要面对有限价值物在同一时空范围内的不可得兼性,以及其价值物面对人之无限的需要其价值属性的有限性。生活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人,其需要是多重的;但其多重的需要在同一时空范围内是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的。于是,他不得不根据自身的需要结构以及外界环境的客观需求,把某一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化发端于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发端于使自我和群体臻于完善的努力。这种追求和努力的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价值取向、思维及行为方式,而人的价值取向则最集中地体现了文化的特质。那么,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应以怎样的价值观来体现现代意义上的文化风彩呢?一、价值的多元取向人的价值观念取向的中一,无论精神的,抑或物质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人而言,都是原始的。人的任何活动,都必然地朝向人的种种价值的实现。因此,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时代,在人们价值取向上的表现必然是多元丰富的。作为万众一心奔向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3.
汪秀丽 《学术界》2006,(3):171-176
伯林通过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揭示了自由的四种悖论,并且通过分析指出导致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一元论的价值和文化论,认为平衡和协调两种自由、采纳多元主义的价值和文化观是解决自由悖论的关键。但是伯林并没有清楚地阐明平衡两种自由的合理策略,他所阐述的多元主义的价值和文化观也是不完善的,至少伯林的自由观需要一个商谈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闫春宇 《东岳论丛》2012,(11):122-127
孙犁的文化人格具有悖论式的特点,即:真挚却不放恣、孤僻却不孤傲、淡泊却不遁世,表现为“真——慎,独——合,出——入”的三对向度,这三对向度均是中国人人格结构“大七”模型的具体体现,其中每一极又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文学是作家人格的投射,所以孙犁文化人格的这种独特性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孙犁文化人格中的这些悖论式组合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又使他能够适度协调文学的政治性和文艺性的双重标准,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现实的功用价值和形而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理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既与神性相对立,又超出人的自然本能。人的理性本质在于以理性为道德立法。道德与理性的悖论则在于道德的"理性化"过程,即误把工具理性运用在道德价值理性领域,导致了道德的非道德化。道德与理性悖论的解决需要以理性的力量与方式,强化人们对道德的尊重,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始终保持向善的指向。  相似文献   

6.
道德悖论是悖论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道德现象世界中一种特殊的矛盾,是一种出现在行为选择的结果、具有善恶绝对对立和对抗性质的自相矛盾。道德悖论是由道德价值实现的特殊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不足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分离而造成的。可以从道德选择的角度,通过改造德性主义的道德传统,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用"道德智慧"消解道德悖论,以推动伦理学理论更趋于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韩小龙 《兰州学刊》2008,(10):172-175
悖论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它可以由逻辑术语提升成为一个哲学概念,进而与美学合流成为悖论美学。纵览中西美学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美学悖论:“美的”未必是“美”,形而上的美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当下感性化的审美文化泛滥,对“美的”现象执著追寻,必然导致对“美本身”思考的缺失,从而失去对审美价值的终极追求,解决此悖论有效的途径是将“美的”现象“去功能化”.从而渡过物欲时代的审美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8.
田孟 《天府新论》2021,(3):148-159
在《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一书中,普拉萨德基于历史导向的财政社会学视角,构建了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对美国整体上的极其富足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陷入极度贫困这一悖论现象进行了学理分析。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并不是由于政府干预的缺乏,而是由于政府干预的方式缺乏解决贫困问题的效力,尤其是具有累进特征的税收制度和高度依赖信贷的金融制度,推动着美国政府更加关注消费而非投资,使得美国与具有弥合社会不平等价值取向的“福利国家”越来越远,在推动经济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社会不平等问题也日益严峻。普拉萨德的开创性研究对于我国财政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光连 《理论界》2007,(12):156-157
徐复观对仁的研究,从传统上仁的概念入手,考察了孔孟儒家关于仁的定义内涵,突破宋儒对人诠释的悖论,提出在文化上立仁,实践上行仁,层次上取仁的新的解释思路,从而使人能够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安生立命,自反自觉,使人情感得以安顿,生活达到和谐,精神上拥有一个和平宁静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对价值独断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是当代哲学的重大主题之一。价值独断主义以追求无条件的总体性的价值规范和原则为旨归,在深层贯彻着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逻辑,这决定了价值独断主义必然包含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和悖论。价值独断主义与现代社会人们现实生活的冲突,最集中地体现了其困境和悖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为理解价值独断主义的根源和实质,并为终结价值独断主义奠定了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对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是消解和终结价值绝对主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悖论由两个正确而又相互对立的认识所组成.但其组成不具有共时性。悖论与逻辑矛盾不同。它出现的矛盾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思维的必然产物:悖论与客观矛盾也不 同.它是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属于主观范畴的矛盾.不具有客观性;悖论亦不同于辩证矛盾.悖论 的双方可以独立存在并不以对立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矛盾双方虽有互补性和互斥性。但 不具有同一性。悖论从类型上分为哲学悖论、数学悖论、自然科学悖论和社会科学悖论。  相似文献   

12.
重论庄子“逍遥”的实质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逍遥”作为庄子思想的指归,源于其对文明的悖论存在的文化觉醒和对哲学及人类价值观念的反思。对形而上学传统的解构和对人类理智本身所造成的悖论式知识结构的解构,使庄子哲学具有了明显的现代哲学、尤其是西方后现代哲学的特性。庄子的“逍遥”既不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也不具有哲学上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倾向,相反,它是对处身于文明困境中的现实人生境遇的积极承担,是以一种主体虚位的宽容心态和多视角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看待世界、善待世界,同时也善待人类自身,这体现了庄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文明的忧患意识,因此,将庄子思想视为文化蒙昧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哲学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李应龙 《东岳论丛》2006,27(2):100-103
在全球化时代的基本语境中,现行的文化观念已经不适合人的世界持续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它在现实的实践层面,是人的世界活动产生文化危机和人的生存产生危机感的重要诱因;在理论建设层面,它在人的世界存在的宏观维度呈现为一种“非对象性”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在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中,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为思想基础,通过对文化现象各种功能性的和主体性的抽象,把构成对象世界的自然基础排除在文化定义之外,从而,在价值论层面,现行文化观念表现出严重的价值悖论。在当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中,当代文化理论研究需要在实践存在论基础上“重新理解文化”,确立新的实践文化观,这是人的世界活动持续进步和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实现理论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传统伦理精神,无论是中国文化中以家庭为基础的"伦"的价值建构,还是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城邦、宗教(上帝)或民族国家为基础的道德责任建设,它们都产生于"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群体生活阶段,其产生的特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内在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其形态本身内在地蕴含着一定的矛盾和悖论,即人之存在的目的-工具悖论,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伦理-道德悖论,这些悖论的存在预示着传统伦理精神需要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经过辩证否定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无情地抨击孝道,一方面又深情地躬行孝道,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孝道悖论"。孝道悖论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孝道问题上认识与实践的矛盾以及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以新文化运动中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即鲁迅、胡适和傅斯年为例来考察这一现象,我们发现尽管他们非孝的理由很多,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们因为在婚姻上尽孝(服从母亲之命)而非孝,深层原因则是出于孝心而非孝。他们未能将某些具体行孝规定与源自内心的孝意识和孝义务加以明确的区分,这是导致孝道悖论的重要原因。孝道悖论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孝的不可否定性。  相似文献   

16.
超越相对:试析《庄子》的三个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名相的悖论揭示了名相的相对性与互易性,是非的悖论揭示出是非判断因"成心"而具有的不确定性,仁义的悖论揭示了儒家道德价值对人之存在方式的有限设定.<庄子>三个悖论的意义就在于揭示相对视野的缺陷与不足,并成为超越相对视野、朗显绝对之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精神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行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对后世欧洲哲学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想精神的价值在性质上是哲学的,在形式上是诗歌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凸显了人本关切的意蕴,寻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扬弃人的生存悖论,追求永恒与绝对的精神,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伦理学基础的重建及其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当代西方伦理学自其诞生起便包含着如下悖论:其一,具有伦理意义的道德命令本身不具有道德伦理的普遍性,而本身没有道德含义的语言分析却成了伦理学的科学根据;其二,相信人的真实存在在于摆脱外在的规范进行自由选择,但人在本质上又没有任何根据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在无价值参考系的境况下进行的。上述悖论导致了当代西方伦理学中的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倾向。本文通过对当今各派 \道德哲学为解决上述悖论、走出相对主义所作的诸种努力的分析,揭示了当代西方伦理学基础重建及其扩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进一步指出围绕这一讨论所揭示的问题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中人们对存在与价值、科学与逻辑、理性与人的本质等一系列哲学基本问题的总体反思。  相似文献   

19.
唯美主义作为西方现代性进程初始阶段的文化先锋,在代表西方现代性文化发展倾向的同时,也蕴含了西方现代性文化体系本身所存有的各种悖论与死结,其理论建构、价值诉求暗含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西方唯美主义诗学建构中所存在的悖论性问题主要有:文学自律与意义困境、人的解放与主体性陷阱、时间崇拜、多元崇拜及其问题、批判性与反思性偏执等.  相似文献   

20.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是当前文化的主要矛盾,二者的矛盾根源于人的悖论性的存在.人的悖论性存在使人在实践活动中既要满足当下需要又要筹划未来,从而产生了指向当下的世俗需要和指向未来的人文精神需要,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矛盾就根源于此.只有能通过对人的悖论性存在的解析才能正确把握二者的矛盾,探索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