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始于1979年,作为对华关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曾经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国际 环境的演变和中日战略态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日本国内局势的变化,日本于 2004年提出了对华“ODA毕业论”。本文试图就日本在中日关系不断冷却的背景下提出 对华“ODA毕业论”的国内原因作一简单剖析,从而为我们如何应对对华“ODA毕业论” 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内政治中存在鸽派与鹰派之争,除此之外,日本社会的"右翼"组织也时常影响各种政治议题。在钓鱼岛问题上,这三种政治力量观点不同,对中日"搁置争议"的政治默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鸽派主张遵守两国关于"搁置争议"的默契,维护中日关系的稳定;鹰派则得寸进尺,主张对钓鱼岛实行"实效统治";"右翼"常常采取过激行为刺激中国。随着各派在日本政治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消长,中日关系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勇 《日本学刊》2006,(1):5-13
中日关系目前正面临着困难、复杂的局面。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力。有日本人认为这是因为历史观不同和中日两国都存在民族主义而形成的矛盾。其实,历史观不同只是表面层次的原因,深层原因则是新形势下日本做出的新的战略选择。民族主义固然在中日两国都存在,但两国的民族主义有着根本性区别。显然,中日两国学者之间就上述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与日本冈崎研究所、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主要成员进行了坦诚的观点交流,加强了了解。本刊特刊出这两次交流的研讨会纪要,其中介绍的日方的观点供读者研究时参考。另外,关于中日东海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等机构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现将该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并刊出。本刊欢迎各位读者来信函或发电子邮件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来座谈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倾向的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历史的、政治的课题来说,日术军国主义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探讨和研究。不过,据我所知,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属薄弱,没有出现有相当学术分量、科学性较强的研究成果。 我对日本军国主义问题一向抱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当然,研究得很不够。今天,我想着重就军国主义的定义、战前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特点、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倾向和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宏观把握这四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如有错误,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囚徒困境”状态。“囚徒困境”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而且其“溢出效应”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都追求区域战略利益,双边博弈属于暂时对称性博弈。随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持续进行,中日博弈终将从对称性博弈转变为非对称性博弈,中日“囚徒困境”最终将烟消云散。因此,中日关系的根本好转必将是一个“自然过程”。现在中国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着让时间解决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 ,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去年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又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合计达到 6 2 2亿美元。但是 ,在政治领域里却摩擦不断 ,而且国民之间的互相不理解、不信任正在不断加深 ,国民感情在不断恶化。这严重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下面 ,仅就中日两国相互认识的现状及课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对思考新世纪的中日关系有什么助益 ,则不胜荣幸。一、90年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  中日两国之间的相互认识 ,始终受到国际环境、自己国内和对方国内状况的影响。   1972年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两国关系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友好和合作…  相似文献   

8.
朱锋 《日本学刊》2022,(1):1-2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两国主要通过高层沟通、捐赠物资等手段来合作抗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话语给双边关系注入了温情。菅义伟上台后,中日两国关系发生逆转,现任岸田文雄首相更是提出了要把“对付中国”作为首要目标。2020年的“疫情外交”对改善和升温中日关系的短暂效应,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在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后,日本以制衡中国为国家安全利益定位的“国家利益论”和“国际贡献论”都变得越发清晰。日本已经成为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完全“选边美国”的少数亚太国家。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正在被日本政界似乎铁了心的“制衡中国论”所取代。已经完全超出“周边事态”、一心想要助力美国对华战略遏制的日本,给中国周边外交增加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9.
8月15日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以 史为鉴、面向未来”,维系东亚和平与安全早已成为各国共识。但是,近年来因为日本修改历 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使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进一步从学术层面探讨东亚区域安全以及中日新关系,2005年6月18日,北京大学国 际关系学院与太平洋学报杂志社共同举办了“东亚安全与中日新关系研讨会”。来自北京和 天津的专家们以及韩国和日本的在京访问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了“以史为鉴,面 向未来”的共同看法。本刊刊登部分专家学者文章和观点,有些文章和观点尽管不够全面, 但却从一个侧面对问题与现状进行了剖析和阐述,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日本问题,在新形势下 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中日关系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欢迎评论,E-mail:pj55@tom.com)  相似文献   

10.
浅议当前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台湾问题,日本霸占钓鱼岛问题及东海大陆架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三大障碍。应正确评估、准确定位和认识当前中日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并善于应对。历史已经证明,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战则两伤”。应相互“与邻为善”,共同构筑2 1世纪中日两国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