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场短新闻,是指记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中的某个情节或某个片断,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以活的画面再现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短小精炼、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新闻报道。首先,采写现场短新闻,短是首位的,但短的要厚实,要有内容,有可读性。1.选择一个具有新意又有典型意义的点,由点到面,深刻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2.打破一般新闻采写程序的束缚,避免新闻内容的重复及写法上的教条,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主体上。3.叙述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避免因堆砌材料导致的重心失衡。4.把冗长的叙…  相似文献   

2.
现场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形象、生动、迅速地再现新闻事实、新闻场景与新闻气氛,使人们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喜闻乐见之感的新闻写作样式。现场新闻具有真实客观性、新颖独创性、超前针对性的显著特征,由新闻事实、新闻背景、传播动机、传播方案等几个要素构成。现场新闻离不了人,没有人物活动的现场新闻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新闻。把人物写"活"是现场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是现场新闻通过再现特定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基本特性对作者的提示。  相似文献   

3.
现场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形象、生动、迅速地再现新闻事实、新闻场景与新闻气氛,使人们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喜闻乐见之感的新闻写作样式。现场新闻具有真实客观性、新颖独创性、超前针对性的显著特征,由新闻事实、新闻背景、传播动机、传播方案等几个要素构成。现场新闻离不了人,没有人物活动的现场新闻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新闻。把人物写“活”是现场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是现场新闻通过再现特定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基本特性对作者的提示。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空间建构是新闻报道有效叙事之重点环节,聚焦于现场的报道,是一种立足于深刻认知新闻现场和现场新闻之内在关联的选择性重构,现场既代表新闻报道的语境与情境还原,同时也是实现传受双方互动理解的一种审美超越。现场的报道空间建构不仅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时效要求对叙事策略选择的必然,更通过叙事设计的结构化、进入化策略来实践传受双方知觉场的共建,尤其在当代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伴随社会空间的心灵感知而不断创新发展。重视并有效发掘、应用那些能够激发受众感知的想象力的空间要素,才是新闻报道未来创新的方向,空间的重构也绝非是媒介技术提供的拟态逼真,而是构建合乎受众认知需求与审美体验的空间实践,是叙事的社会参与,也是其心灵对话空间的共建。  相似文献   

5.
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新闻的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和参与感,是信息时代受众的需求,也是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历年荣获中国电视新闻消息类一等奖作品的分析,从现场短新闻的内涵、现场画面的视觉冲击、主题的提炼、新闻标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从中感受电视现场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呈常态化的趋势,从对出镜记者的内涵认识入手,结合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特点,详细论述了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出镜记者如何发挥好"我在现场"的优势,从不同角度把握好突发新闻事件的现场,确保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电视现场新闻的事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叙事理论对电视现场新闻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描述画面和声音符号在构筑真实事件时的忠实程度以及再创事件的规则,可寻找出新闻作品中电视现场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揭示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8.
浅谈现场短新闻的特点及其采写勾俊涛,樊成身为校报编辑,我们在干好业务的同时,常爱潜心研究由许多高校寄来的每一张校报。我们觉得消息在各校报中所占的份量虽然不小,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文字短小的“现场短新闻”却很少。校报的版面有限,周期又长,如果每期都...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稿件中,恰当地使用直接引语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同时也会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增强新闻稿件的可读性。同时,正确合理地使用直接引语,还可有效规避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记者来说,学会使用直接引语,既是对新闻事实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必须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强化现场新闻的可读性黄震球现场新闻是新闻记者描写其在现场时所发生的新闻事实,而读者在阅读到这条消息时,就能想象得出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画面。所以说,现场新闻几乎完全是对新闻事实和事件的描写、再现。如果说,动态消息、综合新闻等,主要是叙述,交代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了叙事情景对新闻真实性的建构,认为在叙事方式上,展示比讲述更显真实;在叙事聚焦上,内部聚焦比外部聚焦显得真实;在叙事人称上,第三人称较第一人称真实。但在电视新闻中则相反。叙事情景是文本在形式上对内容真实性的建构,它形成的是真实感。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聚焦以及人称的搭配,就形成不同的新闻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Vice News 浸入式新闻的最新形态与操作手法,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以Vice News为代表的讲故事的浸入式新闻报道让报道者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并借助VR技术等呈现报道者对新闻事件的主观体验;Vice News纪实报道中的长视频,以及高质量的文字、图片等以主观性视角将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露原生态、真实地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沉浸感与在场感,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千禧一代”的关注参与,重建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讲故事传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速,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新闻教育,都感受到了改革新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新闻教育改革过程中,总体的发展趋势是:培养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其"记者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解放思想,拓宽新闻教育的国际视野;顺应媒介加速融合及传播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案件的日益复杂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因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及高超的反勘查手段,对传统的犯罪现场勘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实践发展趋势来看,科学地认识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转变,深入探讨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现场分析中的运用,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本体论"是什么?通过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绝非"自然、物质本体论",而是马克思自己提出来的"感觉激情本体论".马克思的本体论分为深浅不同的层次,是层次性多元的本体论,从"实践人本论"、"感觉激情本体论"到"实践爱本论"、"两性情爱本体论",层层深入.马克思的"多元层次本体论"包容量极大,是本体论的划时代转换,为"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方向性、潮流性的.  相似文献   

16.
孟子的仁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仁是"恻隐之心,仁也",广义的则是"仁,人心也",包括仁义礼智全部.孟子通过"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仁内义外"说,确立了道德自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孔门的仁学.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市场化、信息商品化、线人职业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因缺少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和新闻线人的保护制度,导致新闻线人在身份界定、收入报酬、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美国"亵渎<古兰经>事件"和隐匿33年的"深喉"露面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国线人类别进行界定,以便明确不同类别线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媒体保障线人正当权益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白对山水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他与山水融为一体,感兴赋诗,超越苦难,名为"逸兴".大自然催发了他的浪漫思维和灵感,他选择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吟咏,同时摆脱以往山水诗歌的写作定势,用来解脱苦闷,艺术时空十分丰富,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怀古意识,拓展了山水诗歌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效能并非纯粹心理学意义上的效能感,而是主体感受与具体情景的交融。对教学效能的价值论审思应超越单一的心理学认知或信念范畴,回归教育学本体的价值诉求,提升教师主体存在的内生动力、学生主体发展的外发动力和"人学"为体的永恒动力,进而通过重构教师自我认知体系、主动建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场域文化体系等价值手段促进其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