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井嘉幸所著的《中国国际法论》,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演变及适用,资料翔实、立论较为客观,对李大钊政治和法律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李大钊、张润之合译本从遣词用语、行文习惯,乃至注释体例等方面反映了李大钊语言和写作的诸多特征,是中国近代法律和国际关系以及李大钊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成为民族复兴的里程碑。首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从19世纪开始,中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败已为朝野有识之士所共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专制政体,孙中山以其巨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在政治基础、思想基础,政治方向上都是相同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李永 《经营管理者》2009,(19):26-26
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的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学说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他的《君主论》中阐述的君主统治术思想,宣扬"政治无道德论",又称为了后世学者攻击的目标。可以说,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是近代中国较为详细论述国家行政管理的第一人,他博大精深的行政思想对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是一种建设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理论。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强政府弱社会”模式。由于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实施的条件,社会改造无法实现,而“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则为国家权力挤压社会自治空间留下隐患。它在之后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值得人们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自春秋以来,不管是提倡周礼的孔子儒学还是孟子、荀子的实用儒学,不管是较为极端的程朱理学还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新儒学,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对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维护上。其中,以士人为政的官德思想表现最为突出。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关注政治道德的建设,因此,儒家官德思想就成为政治道德的核心内容。儒家的为政之德有明确的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官吏、君臣以及士与仕的关系上。儒家试图从广义的道义论上规划某种理想的政治道德,以保证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的政治生涯是从她作为孙中山的助手和妻子开始的。如果说1913年8月底满怀理想与憧憬的宋庆龄在学成归国途中与家人在日本相聚,成为她接近中国革命的领导中枢继而投身革命的契机,那么1915年10月25日她与孙中山结婚,则成为她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她集孙中山的妻子、学生、助手等角色于一身,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当孙中山逝世以后她又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坚持和捍卫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政治象征。不过宋庆龄从“孙中山的妻子”到“孙中山思想与事业的继承人”这一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9.
《咨询与决策》2011,(10):86-86,92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纵观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政治的发展进步。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就是要铭记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领导思想,既是其一生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中西政治文化交融的结晶,更是其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的结果。他的领导思想和治国方略反映和概括了人民的要求与近现代的历史的趋向,是当时中国最先进最完整的领导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冲及 《领导文萃》2014,(22):56-60
正中国共产党内,虽然没有"毛周"这样并称的提法,但两人间的关系正是这样。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常有两人并称的情况,如太平天国的洪杨(洪秀全、杨秀清),戊戌变法的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孙黄(孙中山、黄兴)。两个人中,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另一个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两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依存,共同把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内,虽然没有"毛周"这样并称的提法,但两人间的关系正是这样。毛泽东当然起着主导作用。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而正如陈云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明显的加强.但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一地位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潜能还远没有释放出来,它的有效性也没有完全得到体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改善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吸引人心,更加具有渗透力和扩散力,最重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其中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很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思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道德为基石,以法律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从 1887年开始在香港西医书院 (今香港大学医学院 )攻读医学 ,至 1892年以各科考试成绩最优、名列第一名毕业 ,获医学硕士学位。先生毕业后即于澳门、广州等地悬壶济世 ,成绩斐然 ,誉为国手。香港西医书院创办人何启早年留学英国 ,得医学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证书 ,回国后任香港议政局议员兼执律师业务 ,在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批判封建政制的论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活动 ,受何启的直接影响 ,后来 ,中山先生发动乙未广州起义 ,亦得何启大力帮助。由于学医 ,使孙中山先生能够较完全地接受与封建思想对立的近代科学思想 ;锻炼了孙中山…  相似文献   

15.
刘斌  谭畅  赵栋 《领导文萃》2014,(15):70-73
正2014年3月,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主编出版了一本书《百年海归创新中国》,其中收录了大批科技和商界海归精英,却几乎未涉及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有些有争议,比如你放了孙中山、周恩来,放不放蒋介石?"王辉耀说。但在现实中,"海归"官员一直是中国政坛不可忽视的群体。从20世纪初孙中山等民国时代的政治家,到周恩来、邓小平等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出使英法的两年间,游历西欧,耳闻目睹了英国教育的先进、政治的民主、经济的繁荣,反观中国的现状,萌发了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教育、经济管理模式,而且要学习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的思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率先主张学习西方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进步的封建高级官员,而且带动了中国近代的"出使"之游。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评说     
<正>李泽厚(下称李):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当时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康、梁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是孙中山主张的"暴力革命"之路。现在我评说孙中山,已不像我写《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时那样热烈地赞颂他所领导的革命了。刘再复(下称刘):我对孙中山总是充满特殊的敬意,这也许更多的是道德感情,而不是历史分析。袁世凯、蒋介石等政治强人,就缺乏孙中山那种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倾心于搞洋务和练新兵,同时,袁世凯也是晚清立宪新政的积极推动者。孙中山曾游历欧美,是现代思想的先行者,熟谙民主政治,孙中山向前看:袁世凯出身于旧官僚,通晓官场权谋.袁世凯更着眼于当下。旧官僚袁世凯与民主先驱孙中山的差异和分歧何止一端。  相似文献   

19.
韩非作为中国古代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另一位被称为“近代政治学说之父”的马基雅维利,虽与韩非相隔千年且身处不同的国家,但其思想与韩非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从两位思想家的时代背景、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三方面对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的再反省──兼论早期政治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的再反省──兼论早期政治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萧功秦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以皇帝的权威合法性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推进体制更新的变革运动.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近60年的1898年,中国才终于真正获得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变革机会.然而,这场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