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服务型政府基本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依法行政的服务准则、顾客导向的服务模式、绩效评估的服务考核、过错追究的服务责任等,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吸纳企业社会和公众等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行政模式,其创建对公务员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宋旭 《管理科学文摘》2012,(24):147-149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社会信息化要求政府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全面信息化。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数字行政的社会需求进行了分析。首先界定了数字行政的相关概念;然后引用马斯洛、ERG理论对数字行政的社会需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理论分析;最后从现实角度对数字行政的社会需求进行了概括分析。结论是:数字行政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对政府和公众均具有重要作用,是政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导致政府是全能政府,它垄断社会的一切资源,并且利用行政权力进行资源的分配。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权力的收缩和人民自主意识的增强,社会、公民和企业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服务、提升行政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革除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创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善治理论、现代民主行政理论以及协商民主理论为指导,在提出当前行政决策机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之后,紧接着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并选取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为视角,探讨建立政民互动回应的公共机制,力图为加快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运行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要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内在联系和互动发展的规律。要使社会成为和谐社会,就必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小视。它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竭动力。除此之外,十六大提出的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源头上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构建生态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的理论依据是生态行政理论、某些西方生态哲学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国构建生态型政府面临着法律、体制、公民的环保意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学习这些国家在体制建设、公民环保意识、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塑政府生态意识和完善生态行政的保障机制这两方面做出足够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一、建设服务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决策。服务型政府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8.
王晟 《决策与信息》2011,(7):205-206
本文拟人公民直接参与预算监督为突破口,以当前基层预算民主改革最为成功的黄型模式——温岭参与式预算为典型案例,分析以温岭民主奶谈为主要改革内容的地方政府预算监督取得的改革成效,研究探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展望。  相似文献   

9.
7月10日,在由世界经合组织亚洲公共治理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市政府三方共同主办的"绩效考评与政府创新国际研讨会"上,杭州成了焦点。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在一份名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报告中用独立的篇章,专门阐释了题为"公民实践——杭州模式"的评估体系。报告认为,和以前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相比,"杭州模式"实现了向"公民满意原则"转变,体现了政府工作重心由"政府本位"向公民取向转变;和其他地方的"公众评议政府"活动相比,杭州市的满意评比体现了持续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0.
公民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必然会渴望参与行政决策和执行,那么如何让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呢?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公民参与的定义和参与的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中国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从公民行政参与机制的基本前提、制度基础、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等角度,详尽阐述了构建公民行政参与机制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能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完善政府自身建设、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形成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红利,进而优化政府的治理体系并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运用系统化、定量化工具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的理论框架、实现效果和生成机制,对于降低市场风险、提升变革成功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欧盟通用评估框架(CAF)背景、内涵及中国适用性基础上,提出基于CAF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红利及其生成机制分析框架,进而编制了具有较高效度、信度水平的测量问卷。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东部地区表现更好,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对制度红利生成的作用机理表明:(1)领导力是持续释放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的决定性因素;(2)行政审批流程更多影响着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3)公民参与在释放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方面作用明显;(4)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相关的保障性资源的绝大部分影响力必须通过行政审批流程等配套措施实现;(5)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善,能够显著提升政府自身运行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和公正性。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的方向包括完善面向职能转变的领导力提升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一体化标准化改革、强化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力度、构建流程为中心的职能转变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陈雪龄 《经营管理者》2013,(22):286-286
作为一种以国家权力形态为主要关注对象的理论,公民社会理论成为了西方社会中比较热门的学术话题之一,在进入中国后,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分析,找出公民社会理论在我国的理论以及实践意义。公民社会的基本主张使得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点: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纽带作用,借助公民社会完善政府社会治理,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通过信息技术集成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一体化管理与运作的一种方式。电子政务的关键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实体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传统的政府行政在虚拟环境中得以实现,以便人们从不同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能力概念包含着深刻的行政变革的逻辑,引发出政府领导力结构创新的命题。本文以复杂领导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多元主体、治理网络及工具创新这三个赋能条件为着力点,对政府领导力结构中的关键要素——赋能领导力进行分析,阐释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赋能领导力与行政领导力、适应领导力的交互动态作用,最后认为,在地方治理语境下的权力运行需要政府运用好赋能领导力这一关键能力,才能协调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行政领导力与适应领导力的张力,形成有效的政府领导力结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得高的行政效率与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公民参与并没有得到贯穿始终的重视。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实际上是被排斥的;新公共行政理论扭转了公民参与的这一困境,提倡公民参与以确保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公民参与更多的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所需的回应;只有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公民参与才真正成为核心的地位。因此,只有建设起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背景下,教师采用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分享与传递,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便利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在中学档案管理中,教师能以档案信息为中心,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资源的查询,并及时进行记录。通过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保证教育资源的安全,全面提升中学档案管理质量。本文基于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对中学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合作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出现的全新的理论,为公共事务提出了不同于官僚行政理论的治理逻辑。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打破传统的单中心的政府统治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进而发挥出巨大优势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18.
所谓“行政”,即在传统政治中,政府凭借对社会政治资源的垄断,扮演着绝对控制的角色。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纯粹的管理、被管理关系。公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政府大包大揽。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命令办事,因此,致使少数机关养成了衙门作风;更严重的是,政府行政能力衰减,公共政策无力应对大量社会诉求,无法裁决某些矛盾性的公共问题,导致出现一系列不和谐现象,例如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9.
元治理理论认为"一主多元"的主体结构是适合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转型和发展时期的结构。元治理理论主张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单元组成主体结构;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担任元治理角色,与多元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只是各自的职能不同;注重多元主体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元治理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充当元治理者角色,社会组织充当协调者角色,公民充当践行者角色。  相似文献   

20.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行政意识形态,它对行政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决策程序以及公务员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和作风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后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驱动着行政文化的重构。后工业社会行政文化的重构与发展方向是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人治行政走向法治行政、从管制行政走向服务行政、从保守行政走向积极进取行政、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