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村城市化战略的全面反思因区域条件的差异,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在我国出现过理论界概括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客观地说,这三种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农村城市化目前正面临严峻挑战。以“温州模式”为基础的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山东省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山东省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莉山东省城市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中,存在着大量的从农村进城的劳务人员。尽管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之中,但却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分割,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社会体系中去,成了一个数量庞大而又极不稳定的“边缘群体”,同城市原有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结构发生冲撞,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正确认识农民工对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并使二者有机融合,是城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21世纪,我们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城市化问题,一个是“三农”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最可行的出路是城市化,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农村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留守儿童家庭因为生活的压力,他们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最起码的安全和生活上的问题。对孩子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一些需求很少关注,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加快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改变城乡人口结构和劳动者就业结构,使劳动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然而我国自1955年即限制农民进城,以后又将城市化与“城镇化”混淆;将城市化的概念换成了“城镇化”,将城市化导入误区。有人辩护说,城市化和“城镇化”不过是说法不同,仅仅一字之差,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这一字之差就改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2,(41):11-11
用“新工人”取代农民工,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为了揭示在社会条件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他们的最终归属只能是城市。然而,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没有及时回应这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9,(2):16-16,19
浙江生态环保转移支付;阿勒泰“破冰”;农保全面推广;安徽省会经济圈;东莞2亿元民生“红包”;农村住房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8.
“用工荒”是当前企业和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用工短缺”现象,从农民工角度,提出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国家政策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积极调整“国家城市化”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2,(17):18-21
一、农村城市化战略的全面反思 因区域条件的差异,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在我国出现过理论界概括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客观地说,这三种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农村城市化目前正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国情下,实现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最优选择,是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信息网络服务在实现农村内涵式城市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和公共财政职能,促进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决策》2001,(1):11-13
中国农村的城市化必须先走劳动力转移这条路,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城市化的实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使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由“民工”变成“民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城市制度变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上有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岳树岭 《决策探索》2014,(16):42-42
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这是我国首次在“一号文件”中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作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将予吸纳的准市民阶层。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则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转向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理解这一转向,则需要我们对中国式发展道路有一个结构上的重新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村组集体经济是东莞发展的独门秘籍,以此形成的市镇村组“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成就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东莞样本。然而,伴随时光流转,曾经财大气粗的村组集体经济却陷入岌岌可危的困境,一场自我救赎不可避免。正如汪洋所说,不下决心转型,再这样发展下去,有些村可能会变成东莞的“希腊”。  相似文献   

15.
周其仁 《决策》2004,(1):38-39
在“行政规划和权力租金驱动”和“市场自由流动组合”之间作出取舍,比在“城市化”还是“城镇化”之间作出选择重要得多。也许,提高我国未来城市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把“城市化”或“城镇化”从政府未来发展大计中一笔勾掉。  相似文献   

16.
论重庆“1小时经济圈”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1小时经济圈”,就未来的发展形态上看,就是现重庆主城核心区与区域内城市群共同组成的“城市经济”概念。从城市化的起始条件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的前提条件,而城市化进一步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结构变动中工业化最先影响城市化,其本质都是促进经济要素的集中。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起步以后,城市化水平一般都高于工业化水平,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研究重庆“1小时经济圈”生产力布局,就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重庆发展总体要求对“1小时经济圈”的定位,结合城市发展,选择重点产业并规划其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布局,并以产业政策引导,使这一区域的经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推进次序──江苏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构成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研究的逻辑次序。农村城市化第二阶段,即城镇城市化依次要经历“提升工业化水平──营造有利于产业与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城市化硬环境和软环境──城镇的其他城市功能建设”等阶段。以江苏为例,江苏3大区域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次序为:苏北地区应将提升工业化水平作为起点,苏中地区的重点是农村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聚集产业和人气,苏南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其重点是提升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发挥农村城镇的城市功能。在区域内部,政府要注意农村城…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导致城乡差别不断拉大的同时,也加大着城市化自身的难度在从城乡严格分割、城乡体制僵化、工农分离、工业化与城市化严重错位的状态,转变为城乡交往频繁、城乡体制得以改革、农村工业化发展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都有显著进步的状态的全过程中,农村、农民、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的。本文想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城的背景调查,分析他们进入城市后面临着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的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大,村域工业化、非农化、城市化水平高,城乡一体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全市18个镇全部进入广东百强镇名单,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珠三角特有的模式。然而,金融危机后,中山市的农村集体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集体经济收入萎缩、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发展不平衡和负担沉重。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期,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正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命运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