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象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之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责任心的集中表现。一、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人格魅力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基础。教师的威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亲和力,是理化概念,似乎于与英语教学不相关,但如果我们教师能注意使用这种亲和力,它将对英语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此我就英语教师亲和力的形成以及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大家探讨。
  教和学结合成教学质量,这个无形的“化合物”,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越“关心”学生,学生也会越“回敬”教师。亲和力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3.
解读教师     
中国有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理在必然。“师”成了每个家庭贡奉牌位上的一员,焚香敬诚,顶礼膜拜。当教师还未成为固定的职业之前,人们对师的解读,是教给赖以生存本领的人,故称“衣食父母”。后有所发展——“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明师的内涵扩大。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不但有遍布城乡的私学,而且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教师理所当然成为一种职业。唐代伟大文学家韩愈对教师作了被后人认为较权威的诠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并指出“无  相似文献   

4.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呢?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组  相似文献   

5.
思考一:何为“研究型教师”?一、“研究型教师”的个人理解“研究型教师”是指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科学研究的思路(注意:不是模式!),努力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师。二、“研究型教师“的核心品质1、科学的教育理念。包括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6.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是《北周书·卢诞传》中对教师角色的一则论述。教师不是一般的“教书匠”,应当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教师教出的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文化知识,还要看思想品德。因为,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要到社会实践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因此,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7.
“目中无人”形容骄傲自大,瞧不起人。而以“目中无人”来形容一些教师的教学现状,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时下,少数教师备课只注重教材,对教材钻得滚瓜烂熟,教案写得详详细细,讲课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到头来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目中无人”,忽略了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调查了解学情,不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是顺应规律的重大改革。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规,与时俱进。一、“唯我独尊”的教者形象的转变自古以来,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而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是哪个学生提一个问题,老师不能圆满而准确地回答,那便是老师的奇耻大辱。于是,教师往往将学生的思想局限于课本,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凝固,提不出什么问题,即使提出什么问题,也能以“与课本无关”、“不考”来搪塞。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很大的空间,但同时也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困惑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学生一兴奋就争着闹着发言,吵作一团。这样,课堂太乱了,得想办法维持一下课堂秩序。可是,教师一招呼,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节节课就这样“潮起又潮落”。  相似文献   

10.
何为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以“立德”为核心,以“树人”为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学校要以育德为首,注重学生道德教育;教师要以身为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品行,达到育人树人成人的教育目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普通教师如何贯彻实践“立德树人”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桂木容 《科学咨询》2009,(19):35-35
爱岗敬业也是当今社会最应该提倡的、最为可贵的一种精神。2007年8月31口,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希望和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把“爱岗敬业”列到了首位,这既表达了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也表达了新时期、新社会对广大教师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先学后导。鼓励学生“让我们自己来”。通过探索、实践、尝试和验证,为学生的学习从课一开始就赢得主动权。把“想”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舞台供给学生。这样,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甚至还会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因而,教师不得不“靠边站”。  相似文献   

13.
陈捷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194-194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思维上达到共鸣,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村小”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验证“村小”是否真正实施新课标要求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村小”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三角色”提升管理者管理理念
  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管理结果,直接影响村小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观,以村小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处。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必须以村小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看村小教师是否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是否还课堂于学生,还主动于学生,最终是否引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斌 《科学咨询》2007,(10):14-14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教师既要成为学习征途中的良师益友,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显现出不凡的综合素质。“传道、授业、解惑”已并非简单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完成了。那么,到底怎样的教师类型及其角色才会受到学生及其社会的认同呢?  相似文献   

16.
只要备课充分做到了“四有”和“四个明确”,学生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成绩就更为优异。教学效果评估又能使教师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法,逐步达到完美。作为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一代新人的人民教师要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首先就要以科学的方法备课,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真备课。教师之所以成功,认真科学地备课无疑是其成功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怎样备课才算有一定科学性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备课方面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我校2014年被被为“西南大学-渝中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在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以“竞世致和、追求卓越”作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作为育人目标。努力建设“亲和善教、教学相长”的教风,为实现这一目标,重中之中是打造有“竞和”特色的师资队伍。打造有思想竞和、有专业竞和、有审美竞和的教师,才能适应初中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作用越来越大,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对管理合作学习小组和学习是否高效显得犹为重要。笔者认为是许多教师都进入课改误区:一味执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合作”的课改理念,而完全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所以是“浅草”,收获不大。在新课改中,教师应承担怎样的角色,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困惑。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着“学生本位”教育观,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其问题与不足为出发点,探讨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相关措施,提出有助于完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许多人抱怨语文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于是我学会了“动情”。然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求教师深研教材,感受文之情感,在体会、感受、欣赏、领悟、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文之情而动容,为文之理而拍案。只有教师首先陶醉在文章之中,才可能情从心发,进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以为,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召力!而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就是火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