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帝一生曾写诗4万多首,创作欲旺盛得相当可以。结果却没 混成一个诗人,你说这事算不算一个谜? 就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乾隆帝,起码喜欢他的干劲儿。做皇帝的,吃喝玩乐哪不需要时间,再治治国,再搞搞文字狱,再下下江南,他哪有空闲写那4万多首诗——其实他本可以不写诗,他不是性情中人,他写诗,是悲剧,他误了诗。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  相似文献   

3.
李国文 《决策探索》2008,(15):79-79
笔者对当代中国诗坛十分陌生,读诗很少,有点孤陋寡闻,还没有见过任何诗人在自己的作品里,以诗歌的形式,写他的月工资收入.这一点,不得不佩服白居易,这位大诗人,居然有本事能够用诗的语言将他的历年收入进账,或津津有味,或斤斤计较,或有零有整,或多寡不均,吟哦出来,这真是开中国诗人先河之创举.  相似文献   

4.
帝王的文化     
顾伯冲 《领导文萃》2010,(21):69-73
(一)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一首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  相似文献   

5.
三石 《领导文萃》2008,(18):154-154
高中毕业,他没能跨过大学的门槛,只有回到乡下,继续父亲走了大半辈子的路。可他不甘心,就做起诗人梦来。他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稿,但总是石沉大海。也曾收到一封编辑回信,说他的诗缺少生活,没有真情。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仲春,陶武先登临祖国宝岛台湾,泛舟日月潭,参访中台禅寺,纪行中赋写《日月潭》、《中台禅寺》两诗,这两首诗写出了美丽宝岛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中的各一处,却表现出山水情、中华情、同胞情、家乡情的丰富内涵,这既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语言淬炼的功力,也反映了“目极河山一片天”的诗人气质、胸怀和眼界。  相似文献   

7.
职场中隐形的"材料台阶"常导致能写者齐名于能干者,能写者胜过能谋者,能写者占尽风头,能写者获得信赖。"笔杆子"的出众文采能折射水平,也可投机取巧;能反映状况,也可作秀表演;能理论引导,也可弱化务实;能获得机遇,也可干扰正道。这就要求上级在对"笔杆子"进行考察时,应着重分析其所写内容的深度,审视其所析问题的真度,关注其所研究问题的高度,评判其所呈策略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等观点,可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在第一单元里为中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诗歌世界,这对于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丰富他们的心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  相似文献   

10.
争有何意     
正英国诗人兰德写过一首《生与死》,被我国三位翻译家喜爱并翻译。这首诗的头两句被杨绛译为,"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现代作家李霁野译为,"我不和人争斗,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斗";诗人绿原则译为,"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从译作来看,三位文人对"不争"都有自己的理解。杨绛不屑于争,李霁野认为没有人值得他去争,绿原认为争的结果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苏轼《百步洪》一诗中佛典经文的思想渊源,认为只有充分了解了作品中的禅学意涵,才能掌握住诗人的真实思想,理解诗人的生命情调。  相似文献   

12.
诗是干什么的?诗歌的本质是什么?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是抒情的,它的本质就是抒情。因此,诗中所用的材料,景也好,物也好,皆与感情相关联,“物象关情”乃诗家之必然。苏轼云:“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是坡公在论述绘画形似与神似的关系时说的,然而,这两句话对诗歌艺术来说,也是  相似文献   

13.
谈“诗眼”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历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篇。作为一名党政干部,若不能欣赏中国的传统诗歌,应当说是一种遗憾。欣赏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而把握“诗眼”,则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 那么,什么是诗眼呢?“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中有“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的句子;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正如人有眼睛一样,文章有“文眼”,诗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 ,无以言。”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是群星璀璨的文学星空中最明亮、最耀眼的的那颗星辰。它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 ,音韵和谐优美 ,千百年来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鼓舞青少年的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 ,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法。一、走近诗人我们常说“诗如其人” ,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了解…  相似文献   

15.
杨于泽 《决策探索》2010,(21):13-13
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以诗集《向往温暖》,日前摘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引发强烈质疑。他的诗被戏称为“羊羔体”,圈内圈外的人都加入了文学批评的行列,说着“不算最烂,是较烂”的风凉话,有些诗人则以“正宗”诗人身份对车延高给予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09,(6):73-74
“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语自冯骥才  相似文献   

17.
诗人丹真贡布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能产生久远的影响,其一,是他置身于当时的这种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其二,他是以汉文创作的藏族诗人;其三:他的诗歌唱民族团结、奋进和新生活方面具有独创性,具有韵味,显得朴实温情。他在其作品中幽怨的诉说着跋涉的艰辛,以及生活在那个年代里为建筑家园而劳苦大众共有的心声。满怀激情地歌唱,感恩大地给予生命的灵性,所有一切构成了他诗歌特有的美质和风格。他给予甘南草原和那些众多歌唱草原的后继者们眼前那片光亮的宽广。  相似文献   

18.
万勇 《决策探索》2007,(13):6-8
引言: 中华医魂世家郎,亲民参政农工党.立起做伞俯做牛,社之康和言高尚. 这首诗写的是濮阳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河南省委常委、濮阳市委主委、河南省政协委员、濮阳市人民医院院长高尚社同志.作者用一首"无题双管藏名"诗,写出了主人公的内涵,以诗对人,以诗对名,可谓诗如其人,名如其人,达到二者与人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人为文写诗都很注重"文眼""诗眼"的作用。王国维评论北宋诗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为"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一"闹"字,即为"诗眼"。从全篇来看,无论是"文眼"还是"诗眼",都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为"文之机杼"也。公文也有公文的"文眼"。"文眼"正如"泉眼",找到了这颗"眼",就能打出汩汩喷涌的"清泉"。因此,动笔前,准确找到这口"泉眼"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有时一个"文眼"能成  相似文献   

20.
王永国 《科学咨询》2008,(20):60-60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十几首<无题>诗,开拓了七律,独树一帜,其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以及生长性在文化的天空中绚烂成唐诗的晚霞. 一、现实性与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