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弘翔 《经营管理者》2013,(28):184-184
<正>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聚集,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现实来看,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为1.5亿,占非农业人口总数的48%,美国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人口达1.7亿,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达73%,这说明我国小城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成为我国加快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21):31-31
5月23日,济南市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下发《济南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640万人以上。北京市日前印发《2013年市级部门厉行勤俭节约加强预算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公务接待费从总量  相似文献   

3.
一、城镇化带来的污染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镇聚集的速度加快,城市的扩张与环境压力、交通压力等将越来越大。全国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1个增加到2003年的660个,1978年至200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40.53%,年平均增长0.9%,已经跨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以上,城镇人口将达到5.53亿人;到21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4.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近期编制完成,规划中提及这一轮城镇化将拉动40万亿投资,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市,1万多个城镇,以及4亿新增城镇人口。上一轮4万亿救市计划所造成的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过剩的后遗症尚未解决,新一轮巨量土地供应狂潮已经  相似文献   

5.
程商政 《决策探索》2014,(20):66-6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6%,预计2020年将达到60%。为保障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政府需要对居民住房、医疗、教育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资金量巨大。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将转移农村人口约1.2亿,每转移一个农村人口所耗费的城市建设费用为5万-6万元,在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每一个农民成为城市居民的平均生活成本约为2.5万元,则至2020年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为6万亿-7万亿元,城镇化转移人口的生活成本总额约为3万亿元,城镇化建设总资金需求量为9万亿~10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方华 《经营管理者》2013,(27):231-231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比重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发达程度。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城镇化一个重要转折点和标志。中国大陆2011年城镇人口首超农村,标志着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取得辉煌成绩,也是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和关键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我国总体的城镇化率将超过50%,国家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0%,将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不等同于简单的造楼,而应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城市运行质量,保障农民工权益,让农民变成市民。  相似文献   

8.
张波 《决策探索》2014,(16):60-60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城镇化与国外的城镇化有所不同,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很多,我国的城镇化不是城市化,政府更希望人口由农村向县级市转移,使县级市逐渐演变为中小城市,达到区域发展平衡。在发展县域城市的过程中,要以产业发展、人口就业为重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为大力推进县域人才发展战略,各地应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4):20-23
按照中国社科院《2011中国城市蓝皮书》数据,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拥有6.9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7座。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预计2015年城镇化率在54%左右,2020年将达到59%左右,2030年将达到66%左右。这意味着,从2011至2030年的20年间,我国每年将有约1000多万人要进城,这对现有的657个城市将是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海外新兴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售后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市场的扩大必然导致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如何培养汽车专业高质量人才,使学生实现与企业"零对接"是当前学校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宇燕 《决策探索》2014,(18):15-16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济源是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2013年城镇化率超过54%,目前正在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但济源城镇39万常住人口中,仍有12万左右统计为“城镇人口”的进城农民,并未真正获得城镇居民的户籍身份,也难以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领域享受到市民同等待遇,实现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生活。  相似文献   

12.
黄莉新 《领导决策信息》2013,(25):F0004-F0004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上,而应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胡彬 《决策导刊》2004,(3):26-27
一、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年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3.3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5.3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18个百分点。到2003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87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增加到58.8万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0.41%。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08,(37):28-29
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带动了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为3.7304亿人,城镇化水平为30.48%。到了2007年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城镇化到了转折时期,从快速城镇化阶段正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5月3日,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来自中欧的政府官员、城市市长、企业主管、专家学者等400多人聚集一堂,就如何推动共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程光 《决策》2014,(12):6-6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迅速完成了"量"的积累,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率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至2011年,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1.3%,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但是,"土地城镇化"远高于"人口城镇化"。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91年的1.4万平方公里扩张到2011年的4.4万平方公里,增长了214%,而城镇人口同期只增长了123%,表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式是"粗放"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结构的灰色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人口系统灰色特征,分析如何合理应用灰色系统方法进行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实证演算,得出如下结论201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3 47亿,其中男性人口为6.92亿,占总人口的51.37%,女性人口为6.55亿,占总人口的48.63%;城镇人口增至6.91亿,农村人口将减少到6.92亿,届时我国农村和城镇人口将首次持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示,也是一种正确判断。目前,我国至少还有以下四个新的机遇可供把握。一是城镇化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内需市场会扩大,生产效率会提高。二是信息化带来社会沟通的强化。我国现拥有5亿多的网民和3亿多的微博用户,这是我国公民精神兴起和繁荣的基础,无论是民众的生活诉求还是政府的执政反馈渠道,都将进一步通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前景是相当严峻的。据统计,目前在我国近8亿农村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5亿人左右,此外,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还在600万人以上。必须认清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管理难题日益凸显,城镇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从2011年初开始,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就从试点工作入手在街道社区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将城镇人口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在乌兰浩特市率先推行了网格化管理服务。乌兰浩特市有46个社区,231名社区工作者,管理和服务着约24万的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