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晶晶 《科学咨询》2008,(17):10-10
能否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让9亿多农民从中切实得到实惠,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关键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民的权益保障。话语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从广义上说,是新闻自由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新闻自由权利中的“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反映其诉求的主要途径。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应多倾听农民的想法,使新农村重视农民的话语权,从而使新农村真正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2.
能否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让9亿多农民从中切实得到实惠,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关键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民的权益保障。话语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从广义上说,是新闻自由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新闻自由权利中的  相似文献   

3.
相天东 《决策探索》2008,(10):37-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民,主体是农民,内在动力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旅游,造就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基于发展乡村旅游对造就新型农民重要意义的阐述,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造就新型农民的若干对策,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对农民有利的政策,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较大的实惠.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是为了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我党历史上一贯重视农民的利益,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更应该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新时期关于农村发展的伟大战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能否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要从思想教育、培养新型示范性农民等方面激励和引导农民,使农民充分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土地:慎动农民"饭碗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饭碗子.有地心落地,无地不定心.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是生存的保障,是"定心丸";而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来说,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来经营种植,就失去了致富之本,党的富民政策再好,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农民的主体意识、权责意识、法律观念、合作意识还比较薄弱。农民公民意识的提高对于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进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黄静  侯文华 《经营管理者》2013,(29):116-11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当前我国农民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农民整体素质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农民教育现状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要提高农民素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而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对新农村建设有着诸多的制约。本文就影响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原因做了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诸多不规范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因此分析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逐步将农民引入制度化政治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民,主体是农民,内在动力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和频率都在不断上升,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一个让政府和学者都深感复杂的话题.在所有群体性事件中,涉及“三农”问题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层出不穷.面对与日俱增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我们不得不追问:农民为何要通过体制外的集体行动与政府对话,而不诉诸体制内的利益表达渠道?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与农民话语权的式微有何关联?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往往以公共利益为由征收农民土地,拓展城市范围.但由于目前的征地补偿机制不完善,各方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引发了农民时征地的普遍不满.土地征收补偿事关失地农民生存权,只有从农民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土地征补偿制度,才能最终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 对于位于豫西的伊川县来说,从传统基础上看,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太多的先天优势。但该县却能扬长补短,挖掘开发可利用的新资源、新动力、新优势,创新务实地开展工作,上下努力,多措并举,把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拓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天...  相似文献   

16.
一、尊重农民意愿,是确保农民主体地位的具体要求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在农民的家乡搞利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当然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不能不征求农民的意见,不能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只有农民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建设新农村自己有多大能力、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从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自开展以来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在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主要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如何准确的界定和衡量农民主体地位,以及如何在公共政策层面使农民主体地位得以有效的保障和发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证.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探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工作得出的科学理论判断;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哲学观点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人是最为根本的,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