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获得了岗位胜任力词条统计频次排序,找出了核心胜任力指标,构建了高校教职工党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核心胜任力指标主要为:热爱本职工作、做人诚信、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强、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热爱学习、专业知识水平高、时间观念强、善于与人沟通。  相似文献   

2.
廖泉军 《决策与信息》2010,(12):216-217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传统招聘方式存在个人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的问题,使企业招聘不到具有高绩效潜能的员工。基于胜任力的招聘能帮助企业找到想要找的具有高绩效潜能的优秀员工。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是以职务分析为起点,通过对优秀员工的关键特征和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分析来确定岗位胜任要求和企业的核心胜任力。企业应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策略,提高招聘的有效性,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秀人才的优势来源。  相似文献   

3.
研发团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科技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研发人员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劳动是高科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在实践中发现,有效地对研发团队成员进行选拔、配置与管理是研发团队取得高绩效的关键,而应用胜任力模型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团队以及胜任力模型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证了胜任力模型的意义及其在研发团队成员选拔与配置、核心人才培养、管理继承人培养以及职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某高科技企业研发团队经理以及研发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是推动航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介绍了中层管理者岗位胜任力的特征要素。以航空A研究所为例,分析了提升中层管理者岗位胜任力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中层管理者岗位胜任力提升的主要对策:加强科学管理,实行人岗动态匹配;优化顶层设计,形成科学培训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争创更高绩效团队;加强分类培养,畅通职业生涯规划;严管厚爱结合,充分激发成长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传统供应链管理中有关库存管理方面的理论,提出在能岗匹配过程中,以员工为载体的岗位胜任力是动态的,并建立了基于胜任力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和基于组织战略调整的能岗匹配动态模型。同时本文将胜任力库存做了明确的表述和定义,将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与岗位胜任力库存做了详细的比较,为岗位胜任力的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何使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胜任自身的岗位已成为各企业研究的关键。本文对岗位胜任力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从而对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能够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胜任力模型的出现和发展,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使人力资源管理得以从以岗位管理的传统模式向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管理新模式转变。本丈主要介绍组织和团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莎 《经营管理者》2005,(12):42-43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是以 胜任力为基本框架,通过对优秀员 工的关键特征和组织环境与组织变 量的分析来确定岗位胜任要求和组 织的核心胜任力,是一种人员导向 的职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A企业近年来发展快速,发展前期主抓市场拓展及车间产量提高,忽视班组人员培训,班组长采用直接任命和外聘方式,导致班组长岗位胜任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而班组长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组管理水平,培育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班组长,决定了企业的各项生产计划能否按期、按量、按质、安全地完成,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该文通过分析A企业班组长培养模式现状,提出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训多能工、储备班组长,从中选拔合格班组长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集中表现为他们的胜任力,他们的胜任力是影响组织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采用实证研究设计,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企业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一些业绩优秀的资深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进行采访,从中得出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的基本胜任力特征指标;通过对多省市和多类型企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的大样本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探索和验证中国企业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包括团队协作、个人特质、沟通决策、问题解决以及环境、健康和安全专业知识与技能5个维度,这5个维度由19个指标构成,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新知识经济条件下,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胜任能力模型理论、模型的构建、进而研究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企业招聘,即胜任能力模型在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应用。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招聘能帮助企业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员工,同时还避免了由于人员挑选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胜任能力模型对于企业招聘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麦克利兰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斯宾塞等人将胜任力划分为基准性胜任力与鉴别性胜任力.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概念-发展性胜任力,并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为例,通过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揭示了决定其纵向式职业生涯发展的发展性胜任力.  相似文献   

13.
胜任力是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特质等的集合,是决定工作绩效最重要的能力要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企业绩效为目标,以员工胜任力为核心和基础,从如何提高胜任力和发挥胜任力效用两个方面,探索如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高绩效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14.
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是人事选拔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化访谈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特征评价量表,并运用此量表调查了268名中层管理者,采用因素分析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特征的结构。结果表明,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胜任力特征结构由综合素质、人际协调和管理技能三个维度构成。其中综合素质由问题解决、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组成;人际协调由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组成;管理技能由创业精神、经营监控和决策指挥组成。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胜任力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霞  景保峰  欧凌峰 《管理学报》2012,(7):1065-1070
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设计创新人才胜任力调查量表,从人才供应—需求视角出发,对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进行调研。基于此,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由27个胜任特征项目构成创新知识、创新品德、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五大胜任力维度的创新人才胜任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丰富了胜任力理论体系,为大学、企业等组织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和评价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办公文员是现代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但当前对该群体的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将结合调研数据,从办公文员的概念界定,现代企业办公文员胜任力的构成,当前办公文员胜任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这一群体的岗位胜任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核保和理赔的胜任力特征分析,试图找出能够帮助新员工快速提升其核保和理赔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内容。研究1运用关键事件法访谈核保和理赔岗位资深专家,并编码访谈结果,总结出各岗位的胜任力特征。研究2由核保和理赔岗位新员工和老员工(专家)填写胜任力特征调查表,用评价一致性系数对比新老员工对每一项胜任力特征重要性的排序差异,找出专家认为重要而新员工没有重视的特征,得出新员工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娜  颜华 《管理科学文摘》2010,(24):144-145
于“大同”中做出“不同”,在竞争激烈的家居行业,企业需要根据特定情况进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本文基于T公司现状对公关人员进行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旨在为其有效开展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海燕  陈娱 《经营管理者》2013,(23):106-106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一个非常激烈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再适合现代企业对于人力的管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是进行对职位的研究,并非是人力资源胜任力的研究,这种管理模式注定是失败的,胜任力模型则不同,主要是根椐人事岗位的附属,其管理思想主要是根椐岗位的任职资格,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招聘,加强薪酬与激励,把考核与培训当作是人力资源管理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基于岗位的培训模式不仅在培训体系构成、培训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其培训效果不明显,因此受到很大质疑。基于提升培训实效,提高被培训员工工作绩效的需求,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方法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本研究探讨了胜任力理论应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选择合适胜任力培训方式以及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评估机制,以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员工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