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种"辨义     
"别种"是民族史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词,能否对它正确理解,对判定一个民族的族属问题至关重要.它有"分出的种"、"不同的种"两个含义.前者主要体现属种关系和血缘关系,后者主要体现并列关系和地缘关系.在应用中,还有用"种"替代"别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由于不同语言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出版"一词在中国与欧美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出版"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书籍的印出,二是印出后使之流通,分别强调的是整个出版过程的不同环节,涵盖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欧美,"出版"一词只有一层意思,即强调"公之于众",也就是发行.因此,"印刷"与"发行"是出版的两个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3.
"词簇"与"词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多数词语都能以某种关系为纽带聚合成一个个族群.正如王力所言:"词汇不是一盘散沙,词与词之间往往有某种联系,词汇也是有条理的."[1]关于这些相互关联的词语聚合体,有的研究者称之为"词族",而有的学者却称为"词簇"[2]."词簇"与"词族"仅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意义却大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词汇化、语法化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发展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涉及到词汇化的内部层次和语法化的先后进程.针对"再说"及一组相关形式(包括语法词、固化短语、照应模式等)的调查说明:"再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交叠发生,词化后继续语法化的发展历程;成为词汇词是"再说"词汇化的终点,但并不是它语法化的终点.  相似文献   

5.
"反训"浅谈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果标"因此"和"因而"的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此"和"因而"是两个近义连词,单独用在因果复句中,存在着既相近、又不一致的状况。文章从语义关系、连接能力以及这两个词语的句法限制等几个方面对果标情况下两词的用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反训的经典例词"臭"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词,那么一个词不可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义位,对词义的解释不能随文释义,同时,词义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义位"A"引申发展为其反义义位"-A","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相似文献   

8.
一种"音义合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语音的变化,本来不同音的两个词变得音同或音近了,这两个词的本来不同的意义也因而合并了。或者相反,由于两个词的意义合并了,其中一个词就抛弃了旧有的音,而变得跟另一个词同音了。文中从古今词汇发展、方言和共同语的分歧等角度列举一批音义合并的例子,意在指明这种词汇演变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两个词都含有"取笑"的意思,但是程度不同。"耻笑"的程度重,"嗤笑"的程度轻。"嗤"是书面语言,就是"嗤笑"的意思。"嗤笑"指以为可笑而讥讽嘲笑。  相似文献   

10.
"幸亏"、"好在"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亏"与"好在"都可表示具有某种有利条件,是同义词.而"同义"不是"等义",同中之异引人注意.本文从这两个词的辨析说起,期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香艳"是纳兰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人们所忽视.纳兰词的"香艳"之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象、情境、色调的温软香艳和对前代艳体诗人情思语汇的借鉴吸纳.这种风格虽然为诸多因素所削弱,却对提高纳兰词的艺术品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定和制订在现代汉语中是常用词,使用频率比较高。从当前的使用状况来看,这两个词的运用比较混乱,需要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刊正。要刊正,先要弄清制定和制订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果把它们作为两个词,那么它们就是同义词;如果把它们作为一个词,那么它们就是异形词。让我们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处理: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宪法/~学习计划/~公社章程。 [制订]创造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很显然,这部词典是把制定和制订作为两个词对待的,把它们视为意义略有区别的同义词。如果说制定和制订是同义词,那么在书面语言中是不应当混淆的,是不可以交替使  相似文献   

13.
汉语判断词"是"对村语判断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村语是属于壮侗语族黎语支的一个独立的语言,它除了具有两个与黎语同源的判断词外,还有一个借自汉语的"是"。本文通过考察汉语词"是"借入村语前后对村语判断句式的影响,并与同语族其他语言的比较后认为:两种语言的相互接触和借代,强势语言不仅可以改变弱势语言的固有语法结构特征,还可以改变弱势语言的固有词性,使其弱化,甚至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语言学吏上,"轻重"作为一个音韵学术语被广泛关注,但很少有人研究训诂中的"轻重".训诂中的"轻重"是比较同一个词的不同读音,其目的不是为了审音,而是为了揭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记录形式.训诂中的"轻重"只是一个听觉概念,是人们听觉上感受到同一个词在不同方言里发音有差别而已.就"轻重"的具体作用来说,它和扬雄<方言)中的"转语"、郭璞注中的"声转"、"语转"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江蓝生先生在<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中国语文>2008年第6期)一文中提到:"果不然"由"果然"和"不出所料"两个同义概念叠加整合而来,"果不其然"则是在韵律习惯的影响下,由"果不然"加上一个指示词"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暴"和"爆"在当前的构词能力明显不同,"爆"族新词不断出现.由于"爆"已经从其两个主要义项中分化出了一个新的义项,即指事情"超出一般",以及媒体的推动,加上现代人往往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使"爆"成了强势词.建议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意义比较稳定的新词进入到《现代汉语词典》中.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君子"一词的内涵曾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一开始,"君子"一词只是用来指称贵族统治阶层的,也即纯粹的"职位"君子,此时的"君子"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无涉。后来,"君子"一词逐渐从"职位"君子发展到"德位"君子再到"丈夫"这两个新义项,最后在孔子那里发展出了纯粹的"德行"君子,此时的"德行"君子只关注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而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无关。"君子"一词的意涵由"位"向"德"的这三层转进,体现出儒家对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层面的重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句重音(sentence stress)是英语语音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来,英语的每个单词,单独唸的时候总是重读的。一个词如果只有一个音节,例如yes和is,那么单独唸的时候,其单音节本身当然就是重音所在。一个词如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那么重音就会落在个別音节上。例如'sentence, ex'plore, im'portance,便都有它们自己的重音。此外还有一些词具有两个音节,而这两个音节都是重音所在。如'Chi'nese便是一个例子。这些词在单独唸的时候的重音,便叫做“单词重音”(word stress)。但当人们讲英语的时候,在一个句子里,却往往不是每个单词都该重读的,而是有轻有重,有重读也有不重读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存在三个判断词是、为、乃;两个副词非、不."非"为判断性否定副词,一方面与"是"为"乃"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判断义位;另一方面与"不"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否定义位."是"和"不"分别替代"非"的判断义和否定义,是"是"不"组合的条件,也是"是"判断词成熟的条件.<世说新语>中的"是"尚处在刚开始具有"非"的判断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的语用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词是语用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话语中的信息指示是理解和表达意思的关键.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不仅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且各有其特性,它们之间是不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