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民生问题从宪法文本分析,实际上就是人权的实现与保障问题。而民生需求总是与国家义务相对应,以宪法为视角探求实践中民生纾困的原因、权力的越位与缺位无疑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民生命题下的宪法实施,一方面要有效地规范政府权力,防止其异化,另一方面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的"三位一体",切实保障公民宪法民生权利落到实处,实现宪法保障人权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及其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等 ,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然而 ,关于平等权的深刻内涵、关于平等权所存在的误区 ,却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和认识到的。因此有必要厘清是非 ,还平等权本来面目 ,以维护宪法的尊严 ,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社会的民生概念蕴含的民生价值包括人的尊严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众拥有各种权利,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共生与发展等方面。民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法治予以保障,因为从法治的内涵、法治实施的要求、法治实施的方式等方面看,法治蕴含着民生价值。不仅如此,法治还可以提供民生价值实现的权利保障和秩序保障,为民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法治如果能够加强与民生事业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司法,加强与民生事业相关法律的普法宣传与守法教育,那么,法治的民生价值则会得到较为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民生法治"是党的十七大后法学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民生法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对民生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对侵害民生权利实施法律救济.从我国目前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这四大民生基本问题的法治实践来看,我国民生法治的法律救济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作出认真的思考,为民生法治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程序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权利宪法保障程序是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既是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机制,也是公民基本的程序权利。世界上主要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制度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美国用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德国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和俄罗斯随附实体性规定的宪法权利保障模式。我国现行宪法权利保障程序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外国的立宪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公民宪法权利保障程序。  相似文献   

6.
朱应平 《江淮论坛》2012,(1):101-109
宪法保障民生的路径主要有三:第一,支持人民平等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此理念指导下,要重点做好以下民生工作: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迁徙自由和居住权;保护穷人在城市的生存权和工作权。第二,支持国家有关城市化发展的措施,提升生活质量。如宪法支持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对土地和财产进行征收征用、政府立法管制小广告也为宪法所允许、宪法政策和权利支持国家机关采取措施保障人民享受宁静的生活环境。第三,要求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根据宪法的民生宗旨要求配置和调整权力。具体说,应当将功能适当原则作为我国国家机构设置、权力配置和调整的重要原则;按照功能适当原则进行大部制改革并检验改革实效;按照功能适当原则坚持行政权的相对集中行使。  相似文献   

7.
黄泽勇 《天府新论》2004,16(6):77-79
纳税人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从宪法角度分析,纳税人的宪法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保障其行使的民主权利,它包括纳税人拥有并行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受公权力保障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民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民生不局限于当前所需要解决的诸如教育、劳动、就业、医疗、住房等问题,更涵盖了与之关联的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应当具有的权利,乃至于价值层面的公平正义,即“作为权利的民生”和“作为价值的民生”。近年来,重庆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了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以民生助发展、以民生促和谐、以制度保民生、以幸福感测民生,或许是重庆民生实践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9.
宪法意义上的财产权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同其他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宪法性权利一样,是宪法应然保障的权利,对财产权的保护在宪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财产权的宪法保障规范主要有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和征用补偿条款。我国宪法亦应该在这几方面进行对财产权保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民生问题与中国宪政高度契合,民生困境是某些宪法权利未能实现的反映,故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强化宪政理念,推进社会主义宪政事业,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实施具体的法律制度来控制政府的权力,确保公权力的正当行使,保障人权,以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具体路径而言,需要不断完善公民基本权利之规定;需要善于运用宪法解释方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1.
民生的法治保障,是指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环节,来确保公民的民生权利获得最终实现.加强民生法治保障的途径包括:通过健全立法保障民生,通过严格执法保障民生,通过公正司法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2.
特定问题调查是我国人大监督权的基本内容,也是立法机关履行人权保护宪法义务的重要方式。我国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的宪法基础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运作机理是以人大代表为主导的多元主体通过宪法商谈最终实现权利保障。尽管国家层面尚无特定问题调查的实践,但地方人大的丰富实践为推动国家层面的制度实施提供了参考经验。运用宪法思维完善特定问题调查制度,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这两项宪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民生权"是公民个人为确保其生命得以延续并有尊严地幸福生活而要求国家、社会提供条件、给予帮助、实行保障的权利。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社会现实、理论发展和立法实践等方面的内在要求,更提供了一种理解中国式社会主义宪政本质的全新思路。保护民生是社会主义宪政的根本任务,以民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生政治才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实质。因此,应当将"民生权"上升为宪法意义上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在“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现代刑事法理念的倡导下,控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用权利制约权力是平衡控辩双方地位,实现人权保障的重要途径。而将普通的被追诉人权利上升为宪法性权利,运用宪法来保障刑事被追诉人之人权,则为当今法治较为发达的国家所普遍践行。然而“无救济则无权利”,在提升权利之位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宪法救济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权利之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民生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我国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须从公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的角度,通过对地方政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来全面架构法制保障体系,以消除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6.
新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通过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法治国家的标志。而公民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是涉及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的权利,即公民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权利。借鉴各国宪法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应当修改宪法加强和完善公民刑事司法程序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民生法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提供价值关照和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生法治建设在逻辑层面具有内在价值的共通性、治理实践的一致性以及人权保障的同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生法治建设需要须遵循宪法原则、科学立法原则、民主参与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等,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法治以及全民健康等民生法治建设的全领域,而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生立法、民生执法、民生司法和民生法治监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不仅得到政策的支持,而且得到法制的保障,既有国家层面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确认,又有地方法规的细化与保障。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各族人民都充分享受了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本文根据相关民族宗教政策法律,联系西藏具体实际,为进一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对西藏今后的宗教工作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民生权利是民生问题法治保障的相应表达,实现农民工民生权利是农民工民生保障的法学思路。结合我国国情与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对农民工民生权利予以层级划分并由此作出层级保障是一种符合现实的理性态度。在层级划分上,农民工民生权利可分为生存与发展两个层级;而在层级保障上,可立足国家义务视角来探索农民工民生权利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尊重与保护义务不分层级全面履行,而给付义务需区分层级差别履行,以实现对农民工民生权利的最优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是指基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民一定的文化共识,由政府主导提供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存和发展权利,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基本社会文化条件.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源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和新公共管理“有限政府服务”理论.作为基本权利的文化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个人在社会文化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权利.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的核心理念.确定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的边界应坚持“保基本”、“广覆盖”、“解急需”和“量力行”的原则.在操作层面有两个标准:一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有关基本文化权利的规定;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