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为死而生”王守山1.倾斜的“天平”人们常说“生死攸关”,的确,是没有什么比生死更重大的事情了。我们惯于思考大事久矣,反思正索、沉思浮想,或许是受孔子“不知生,焉知死”的影响,或许是出于“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西谚为“Outofsight,outo...  相似文献   

2.
经过三年多“治乱降温”的不懈努力,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但是,在摆脱了通货膨胀的阴影后,目前我国又面临着另一个人们也许还不太熟悉的问题———通货紧缩的困扰。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危害是什么?如何治理?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认...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伴侣》2011,(9):60-60
婚前 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女:死了?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4.
《女人世界》2005,(10):60-61
在人们谈论美女经济,美女时代的今天,是什么影响着女人的爱情观?爱情观的差异,多少象征一个时代的某些东西,它甚至和服装一样,充满了时尚与流行的动感……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1,(2):22-23
博物馆的海盗展厅中,展览着一只巨大的海盗船的青铜船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先后有5名保安死在了铁锚之下。难道真的是海盗的鬼魂附在了船锚之上?  相似文献   

6.
陈冠玉 《南都学坛》1999,19(2):56-58
一、历史的回顾一百多年前,普列汉诺夫总结了当时文艺研究的状况。“文学是什么?好好庸人们齐声答道:文学是社会的表现。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定义,只是有一个缺点:它是含混的,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与我们同时代的文学史家们,在人类的精神发展方面,居然并不比人们在一百年前看得很清楚。这些既不缺乏努力,尤其不缺乏学识的人何以在哲学上毫无成就呢?”①普列汉诺夫距今又近一个世纪了,而我们的哲学又发展了多少?究竟有多大成就呢?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圆圈套一个圆圈缓慢地向前移动着,美学史的发展同样是这种情形:第一个圆圈1-…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英语?英语是怎样产生的?荚语为什么成为国际语言?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写着英语、说着英语。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多的一种语言。英语是多种语言交汇而成的语言。在过去的1000年当中,英语融汇了上至古代拉丁语、希腊语,下至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在内的多种语言。英语里面甚至还有来自汉语和日语的词汇,总之,英语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它的词汇一直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何蓓 《国际公关》2009,(5):51-52
易中天的《读城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那么.对于烟台,人们都会有哪些读法?是山海仙境?葡萄酒城?还是黄金之乡?或是别的什么?为了给这个问题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今年夏天,一场历时五个月的盛大的“读城运动“在烟台展开。  相似文献   

9.
有的老年人在生气后,特别是怒发冲冠的情绪波动之后,会猝然而死。这是什么原因呢?果真像人们所说是“气死”的吗?实际上,一个健康的人在生气后是不会发生突然死亡的。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发生这种猝死,往往是由于他们原来就已患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在被诱发后使病情突然加重,导致死亡。我们知道,在老年人中,由于多种原因,不少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等。这些老年人平时血压就比较高,心脏缺血,心功能也不好。在心平气和的日常生活中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然而,一…  相似文献   

10.
推倒柏林墙后的德国孟祥青,于燕燕举世瞩目的柏林墙被推倒已将近7年了,东西德融合的情况如何?她给众目睽睽的世界带来的是什么?人们从中悟到了什么?东部日新月异经济活力凸显德国统一是伴随着东欧剧变而实现的,几年来人们一直担心,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时普遍出现并长...  相似文献   

11.
清敏 《人力资本》2009,(12):30-33
当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时候,你是出面澄清、越抹越黑,还是干脆一死、以证清白?是保持沉默不语让流言止于智者,还是顺势利用人们的猜测和揣度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其实,流言蜚语可以杀死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娱乐圈如此,职场亦如此。成就与否的关键是看你如对待它。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吝啬克”艺术形象,人们常说到两个人物:一个是葛朗台,一个是严监生。这两个人物虽然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出自不同作家的笔下,但都以他们各自特有的艺术生命力活在世界文学画廊中。如果将他们二人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他俩虽有某些共同点,却也有许多不同特色。我以为将“吝啬鬼”的帽子戴在严监生头上,实在有点冤枉。判断一个人物究竟是不是吝啬鬼,依据什么呢?我认为这个依据也应从评论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凭评记者自己或某个人的主观好恶来定。一个人是否吝啬,最根本的应吉他在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对待金钱的…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多地议论着这样一个话题———“安乐死”。源自希腊文euthanasia的安乐死,原意为“安逸死亡”、“快乐死亡”。现在人们对它的普遍认识是: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式,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渡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由生而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千百年来人们把赞美把热情,几乎把全部的关注都给予了生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当今有些学者提出了人生至高境界三步曲———优生、优育和优死;也就…  相似文献   

14.
论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曾艳兵生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仅由生自身来展示与证明,因为无论是怎样生,轰轰烈烈也好,默默无闻也罢,潇萧洒洒也好,苟苟营营也罢……“人都是要死的”。“即然存在着死亡,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可见,死亡促使人类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月之美     
梦幻中,我踏上了追月的征途!我的前面一片迷茫,但我心中的激情已奇迹般激活!我梦见一个庞然大物,我努力问我自己:“那是什么?”被它渲染后的直觉告诉我,那是“月”——是那个满载着千古神话的记事本吗?是千百年来那个见证着人们离合聚散、阴晴圆缺的象征物吗?“月”,你从最遥远的从前走来,与我在这短暂停驻的时空里邂逅,是你感染着我热爱夜晚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同样是一个大脑,但只有少数天资聪颖的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说的天才,并让人们了解到大脑的神奇之处。那么,人类大脑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极限状态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些杰出大脑不同于常人?  相似文献   

17.
"人是什么"的人的本质问题,无论就认识对象还是认识价值而言都是一个合法问题,必须由也一定可以由形而上学思维来加以解决。传统阶段的形而上学思维是死界形而上学思维,把"人是什么"回答成了"人是什么物",从而人的根本性、独特性、高级性被"遗忘"了,也造成了理论研究的逻辑错误。同样以形而上学思维为工具,从人是生界存在者、人作为"生命实体个别"具有内在性和自身生成性的逻辑出发点出发,可以得出人的存在由低到高具有个体特殊、个体一般、群体一般、人类一般、生命一般、自然一般等六个本质层次。"人是什么"的哲学问题需要由六个不同层次的语句来整体表述:人是难以确定不同环境下不同意识性的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意识个体;人是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个体;人是由众多特定独立个体人组成的特定独立的人的群体;人是人的类———人类;人是生命中的一种生命;人是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物。自然由生界与死界两界组成,根据认识对象的不同,理论思维应当以生看生、以死看死,这样的形而上学思维不但可以解决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对自然本质认识这一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冬梅 《社区》2014,(21):53-53
以下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景。 3岁的晨晨用手指甲抓茶几的玻璃台面,发出尖锐的“吱吱”声,妈妈对这种声音很反感,于是在厨房说:“晨晨,你在搞什么?哎呀,吵死了!”晨晨咯咯笑,又抓一下“小坏东西,快住手!”妈妈生气了。听了妈妈的呵斥,晨晨非但没有停止下来,反而大笑着越抓越起劲。  相似文献   

19.
除了站立     
李先 《可乐》2008,(4):41-41
某君有句座右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听起来很悲壮、很有骨气,但仔细想想,死了站着还有什么用,死了腰板再直又能证明什么?人应该有骨气、有理想,但绝对不是什么时候都得直立。生活告诉人们,人不是什么时候都要站立,更多时间是坐着、趴着、躺着、侧着,弯着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20.
优死学(又名安乐死学)是与优生学相对称的,一个人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这样一个颇有实际的教育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研究“优生学”,以求人们健康长寿,为国家社会多作贡献。但是每个人的寿限,根据各人条件,总是有不同的限度,死是难免的。因而对如何死法,也是值得实事求是地把它提到教育论坛上进行研讨的。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尊老、敬老优良传统的国家,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关于优生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刊杂志的报导,多如雨后春笋,美不胜收,但对于“优死学”──—死的教育,则很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