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关联性的研究现状入手,首先从吸引知识、人才、技术、产业的聚集,改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环境以及提供制度保障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区域创新系统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区位选择、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信息交流、知识的获取和转移、产业生产链结构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作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机理。进一步,本文对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区域创新系统在地域上、结构上、功能上、目标上的互动关联性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并提出了在政策上以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相结合,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并打造区域经济品牌从而促进两者间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评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创阶段的成就及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国际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就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与对策。(1)正确认识我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深层涵义;(2)因地制宜的建设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需要的综合支撑结构;(3)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4)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5)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6)广辟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3.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伴随经济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发展,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稳定高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就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问题,谈些浅见: 一、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及其建立的原则 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完成于七十年代,它是研究产业结构形成、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兴建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科技人才,辅以各种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而且需要大量的风险性投资。风险资本的特点是风险大,收益也大。从美国硅谷与其它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比较可以看出,风险资本在硅谷的巨大成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硅谷经验,采取切实措施,创造出有利于风险资本大量形成的环境,促进各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存在四个方面的不是:1.科研经费严重不足;2.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3.学科发展水平不高;4.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能力不强.要将甘肃高校培育成创新性甘肃建设的生力军,应从八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快高校发展步伐;(2)加大经费投入;(3)培育创新性人才;(4)提高科技竞争力;(5)加强基础研究;(6)加强应用开发研究;(7)加强社会科学研究;(8)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希望集团作为四川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其发展轨迹在我国民营企业中颇具代表性.新希望集团的成功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1)抓住机遇,实现飞跃;(2)企业领导人在创业过程中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3)创新思维,创新制度;(4)把握好政治和经济的辩证法;(5)从战略上考虑问题,立足于农业;(6)善于用人.  相似文献   

7.
一、创新理论及教育创新的内涵创新理论是经济学家熊彼特 1912年提出并在以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经济理论。熊彼特用创新来解释社会的发展 ,把创新视为社会前进的动力。他将创新活动归结为五种形式 :(1)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或新工艺 ;(3)开拓新市场 ;(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 )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还对发明和创新作了区别 ,认为创新与发明创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创新不是技术上或工艺上的发明创造 ,而是一种不断运转的机制。也就是说 ,发明创造是指新技…  相似文献   

8.
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大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大庆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在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时,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来源的问题,因此,必须需要外汇资产,必须有筹集外汇奖金和经办外汇资金往来的金融机构,以适应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中国银行如果在开发区设立机构,对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州模式"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缺陷及弊端,就如何整治、采取何种对策略作探讨,关键是三方面(1)促进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经营管理;(2)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3)弘扬时代人文精神,促进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客观因素分析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实际上,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极其复杂,它的形成、确立、巩固与发展是以下几个紧密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商品经济的理论;(2)未能对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做出正确判断;(3)最高领导层对新经济政策未达成共识;(4)工业化运动使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更加巩固;(5)全盘集体化使农业成为斯大林统制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6)"大清洗"运动是导致斯大林集权政治体制形成与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7)历史传统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8)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