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以"主权平等"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求独立、求平等、求和平的强烈愿望与国际关系发展规律,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实现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亦有其不可动摇的法律价值.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我们也应及时将"全人类共同利益"、"可持续发展"、"多样性"等原则纳入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它不但促进了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构建和谐世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极化、多边主义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联合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继续积极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结构现实主义是当今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构建和谐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科学地分析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客观必然性 ;并在此基础上 ,深刻地阐述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必须始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 ,以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作为可靠保障 ;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层面全面揭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多边外交”,一般是指通过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进行的外交活动和国际合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逐渐深入的,中国的多边外交战略是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调整的。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必须积极地参加多边外交活动。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次,要实行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要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中国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地区性多边外交的发展;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并将此作为中国多边外交的基本立足点;要积极发展同世界其他大国间的多边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反霸国际法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其核心是坚持主权、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霸权必须有强大的物资基础。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就是反对霸权与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强大。只有反霸才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使国际法的和平共处基本原则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然而,在目前情况下,世界和平之路仍然显得艰难而曲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时刻面临局部或地区战争的威胁。其中,世界各国国情的不同及其多样化所导致的人权问题,就构成了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世界各国国情多样性的背景之下,促进世界各国的人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就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解决人权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真正能够在各国国情多样性背景下促进各国人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7.
裁军,尤其是核裁军,是当今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国际实践中可以看出,国际法历来把制止扩军备战、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作为其宗旨,《联合国宪章》第一条规定,“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亚非会议公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指出:“一切国家都应合作,特别是通过联合国,以促进在有效的国际监督下裁减军备和消除核子武器。”遵循这些法律规则,国际法为裁军和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一直支持促进、发展和实施国际规范和标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以法治来替代强权,法治是联合国的核心价值和原则。联合国按照宪章推进国际法治的进程,对加强“国际法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建立一个公正、安全、和平的法治世界,必须加强和协调国际法治。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发展呈现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际法首要和基本的价值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传统国际法追求的是国家价值,即独立、平等、自治、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等,集中表现为主权原则。现代国际法日益关注个体的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价值。在国际法的发展上表现为人权的普遍化与国际化及国际法规则的人本化。中国需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而人权保护和国际法的人本化又与“以人为本”、“和谐世界”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准则与规范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平与平等发展的需要 ,和平是共同发展的基本条件 ;形成和确立国际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和群体价值观及道义标准 ,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前提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最大障碍 ;推进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制衡条件 ;中国三代领导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伟大贡献 ,是制定我国外交政策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 ,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的重要原则,也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它所蕴含的国际法理念——要求国家积极履行国家义务和彰显和平与安全这一人类的最基本需要,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今天的国际情势下,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法发展的新思路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在理论方面,应遵循以下两条主线:一是将中国的和谐与西方的正义、公平、平等、善意等原则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自然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二是将自然国际法与实在国际法结合,弥补以往割裂性移植西方法学理论的缺失。而在实践方面,应当建构适应于新世纪的实在国际法基本价值,促使实在国际法向符合自然国际法的方向发展。新的思路将即使中国国际法更好地融入主流国际社会,又使其具有独道特色;既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夫妻财产关系法是规范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研究夫妻财产关系法,必须研究夫妻财产关系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因为无论是在传统私法中还是现代私法中,基本原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与研究夫妻财产关系法基本原则,尤其是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有利于系统化认识婚姻家庭问题,而且还有助于认清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发展趋势。需要对什么是夫妻财产关系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并建立中国本土化的夫妻财产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维持和平行动伴随着联合国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维和行动在专门法规、领导机构和监督方面存在着三大缺陷,造成了它在新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困难,面临着种种挑战。要想彻底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维和行动的国际立法,完善其领导机构,对维和机制进行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7年我国正式推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 ,大力实施依法行政以来 ,历经三四年来各级政府的努力 ,初显成效。然而 ,新世纪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的依法行政成为法治化的重点和焦点 ,它面临的诸多外部制约因素 ,成为政府自身和国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之一。首先是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我国依法行政必须善于应对国际冲突和国际互动 (合作 )这样一种无可回避的国际关系局面 ;国际和平与国内稳定是制约一个国家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律体制下,人权既是国内法调整的对象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调整领域,基于国际社会的主权性和人权问题的敏感性,在现代国际法上人权与主权冲突不断.主要体现在国际法若干基本原则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是改善国际关系推动国际人权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完善相关法治是破解宗教管理、打击和遏制宗教极端难题的有效途径.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法治,是保障新疆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证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治理是强化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保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宗教事务,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坚持推进宗教事务治理创新的法治建设,积极健全国家法律与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及与地方维稳法规相互衔接配套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强烈的法治精神是WTO的基本特征,也是其优化国际经济资源配置、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在行政运作方面离法治化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为此,必须按照WTO规则要求,树立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真正使行政运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问题愈趋复杂,相关的国际法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吕迪格·沃尔夫鲁姆教授作为一名资深国际法学家,尝试以新的理论阐释国际法基本指导原则一隐藏在国际法基本原则背后的指导性原则,以及国际法渊源应包含的新内容即原则和规则,基于此,文章尝试结合当今社会具体的实例对国际法基本指导原则及原则、规则在国际法渊源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