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资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资改革,是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的核心。为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加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必要深入探讨并逐步确立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报告还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抓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新理论和新观念。一、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超越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近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但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目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基本状况是: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大中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7万户,其中亏损企业5885户,亏损面为37%…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深入的历史进程,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可回避地推到了我们面前。十多年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新意迭起,几经争论,几经反复,现在终于取得了共识。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之中,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放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重大进展,是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我们党把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前无故人的一场伟大探索。国有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最终的进退成败。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他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当事人“角色”界区的混淆及其界定曹永新一。“角色”界区混淆带来的困惑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深化企业改革,改善经营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改革中,是否尊重全民所有制企业独立的经济利益,确认其企业的集体产权制问题是关系到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有内在动力机制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大问题。因此,很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一、企业利益被“湮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理论上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体系有三个层次:国家、企业和  相似文献   

7.
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基点,许多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宏观调节的目标模式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观点。在我看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是,实行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把计划与市场融为一体的统一的计划市场模式。这无疑使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进一步接近了社会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确立,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的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是:“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这将完全打破“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联系高校和  相似文献   

9.
论向工资改革目标模式逼近钱世明我国国有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的试点已全面启动。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将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不仅经营机制要随之根本转换,其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工资制度也必须相应创新。目前,无论是试点企业还是等待试点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更加理性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于1987年组成“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合作研究课题组,在过去的五年中,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本文将就课题实施中中外学者对有关国有企业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合介绍和评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 ,已逐步形成国家所有权、企业产权、国有股权“三权”相对独立的态势。在改革实践中 ,继续理顺“三权”以及与国家经济管理权的相互关系 ,建立企业产权和国有股权的科学管理体系 ,使国有企业能够充分行使产权权利 ,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按投入取得报酬的分配原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社会主义企业工资改革必须把工资决定权逐步下放给企业,使企业成为工资杠杆的操纵主体;同时,把职工工资区分为“必要工资和“分享工资”两部分,以克服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利税挂钩所产生的企业利润与工资相哄抬的弊端;劳动者个人的工资由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双方协商、选择工资分配形式确定。应将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税利挂钩或与产值、产量等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浮动的模式改变为“企业自主分配、国家间接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内循环”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长期探索的过程,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预先制订出一个十分详尽的经济体制改革蓝图,试图对改革的目标模式、阶段、步骤、方式等等作出非常准确的规定。应当说,经济体制改革除了坚持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比较明确的原则外,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随机性。多年来,许多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过不少真知灼见。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在还没有一个理论方案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完全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不可能预先有一个详尽的蓝图,而且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改革模式。由  相似文献   

14.
企业工资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企业工资工作,不仅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确立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围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改革企业工资制度的决定。这些,都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改革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加之人们对改革认识不尽一致,因此,当前深化企业工资改革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搞活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试就深化企业工资改革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紧抓住相互关联的四大环节: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二是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三是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四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这四大环节无不与社会保障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显得越来越关键和紧迫,如果搞不好或者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就会拖企业改革的后腿。因此,如何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  相似文献   

16.
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客观地分析、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是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的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和总体框架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1.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十年行进已步入严峻的转折关头。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以及种种复杂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前期物价改革孤军深入,己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改革的综合配套性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同时,也突出地表明了企业改革严重滞后,没有深化企业改革的坚实依托,物价和工资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笔者以为,是否可以区分为近期和中期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应是国家对企业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在当前还不是现实。它作为十三大所设计的目标模式,是我们努力要使之实现的东西。这个目标是否有科学依据?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实质?为着建立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需要创造哪些条件?从理论上深入地研讨这些问题,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胜利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着搞活国有企业这一中心环节进行着,在前十六年改革中,我们的注意力较多地放在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等方面。国家先后采取“放权让利”,“承包经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利改税”、“拨改贷”、“税利分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单位,真正成为依法独立享有  相似文献   

20.
全国计划会议和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物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目标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模式,在加强重要物资宏观平衡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主要用经济利益调节物资供求关系,以大中城市为中心,逐步建立起有组织有领导的生产资料市场,以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有利于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达到提高物资流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物资部门钢材市场,使有限的资源按照国民经济的合理结构来配置,按生产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