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士连 《理论界》2006,(5):79-80
探讨社会公正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道德观念上,而要回落到现实生活中。作为生活质量的社会公正,包括经济秩序公正、政治秩序公正和文化秩序公正,它们决定着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分配状况,成为人们追求现代生活质量的一个现实而全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明后两年的工作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完整的方针。抓好治理、整顿,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积极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复杂问题,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的、社会的调节机制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必须结合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刻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重大意义,并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搞清新秩序的内容与特征,多做扎扎实实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开放有两个基本理论范型:一是文化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范型;二是文化哲学为社会进步建构主导文化范式。前者是经济领域的文化表现,从经济秩序向文化秩序转换;后者是文化领域的哲学表现,从文化秩序向属人秩序转换。文化表现与哲学表现的会通、经济秩序与文化秩序的联通、文化秩序向属人秩序的提升分别是文化经济与文化哲学的奠立、融合、创新层次,同时分别是拟意性范式、象意性范式、实意性范式的建构;三个层次和范式的依次递进与转换,说明人类具有无限创造的潜能与伟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不可中断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1988年夏秋,全国抢购风潮迭起,物价暴涨,人心浮动,社会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谈不上改革,也影响建设.中共中央认为,能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是"对我们党和政府领导能力和驾驭局势能力的考验","这不仅是一个很严重的经济问题,而且已成为一个很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今明两年要把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作为改革和建设的重点. 十年改革,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绩巨大,人所公认.现在面临新问题,先治理、整顿,看来好象步子放慢了,其实这是为了创造条件把改革和建设搞得更好.而且,抑制物价上涨,整顿流通秩序,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所以,确定"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是完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为体制目标的改革进程已经进入强化市场竞争秩序为主的新阶段。学术研究迫切需要突破经济市场化的逻辑理路与内在机理等重大问题。首先,需要澄清作为"规则集"的制度与作为"事物存在的一种可识别的可欲状态"的秩序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分析概念,秩序分析方法涵盖制度分析;其次,需要明确经济市场化有其三个秩序维度——经济秩序、法律秩序与社会秩序,其本质上是三种秩序相互依赖、整体互动、协同演进的历史动态过程。单从经济秩序维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带有明显梯度、层次推进特征;而深层原因则是法律与社会两种秩序发育的明显滞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体系中深层矛盾的出现以及世界经济竞争加剧,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很可能出现各种秩序协同演变的局面。因此,从经济市场化三个秩序维度整体推进改革的视角,来探讨中国市场体系完善的原则性思路和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认真学习<会计法>,充分认识到<会计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体会最深的是: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可以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及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治理和整顿流通领域。流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环节多、渠道少;价格不稳定,波动的幅度大;“官倒”和“私倒”大量存在,投机倒把活动增多,扰乱了正常的流通秩序等等。这种局面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流通领域的混乱和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打乱了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生产与购销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是因为工农兵学政一齐经商,大  相似文献   

8.
经济管理权(简称管理权,下同)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依法行使的职权。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的重要支架。但目前,管理权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管理权的整体功能,大大削弱了管理权对建设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的积极作用。这是经济环境紧张、经济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亟待解决。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同时确定了近两年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着重放在整顿治理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上。那么作为税务部门就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改革的需要,坚持以法治税、整顿税收秩序。 怎样才能整顿好当前的税收秩序呢?我认为以法治税是整顿税收秩序的必要条件,而有法可依又是以法治税的首要前提。税法是我国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  相似文献   

10.
欧肯阐释的理想经济秩序模式,体现了对制约和影响经济行为者的规则性质的思考,为经济问题的分析增加了一种"宪政"维度,业已触及立宪选择的本质范畴。利己和利他的经济人假设是欧肯进行宪政经济分析所必要的逻辑前提。将实现个人主义运用到经济秩序上,并体现"自由的经济宪政的构想和对权力分析的方法"是欧肯的秩序经济著作的核心。欧肯力图在自由中建立宪政,设想在以自由原则为核心的宪政基础上建立合理秩序——竞争秩序。无论是私人权力还是国家强制权力的垄断统治及其交织更迭,都足以抑制竞争。对两种权力意识反竞争本质的根源性认识,不应拘囿于经济领域本身,而是应该深入到宪政制度构建的层面。欧肯主张建立和维持一种完全竞争下的经济秩序,以求化解权力冲突、协调社会矛盾、实现稳定均衡。国家主导的竞争秩序、理性原则导向的宪政选择、整体关联的竞争秩序原则以及多维结构的竞争秩序政策塑造,实际上嵌入并确立了欧肯宪政经济思想的衍生逻辑的内核。  相似文献   

11.
伦理效力是伦理思想、伦理价值转化为伦理生活、伦理现实的能力,任何伦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运作效力,只是理念的存在,不能成为引导社会现实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伦理对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的影响力,伦理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力与调节力,伦理运作实现经济秩序的良性循环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合理性的程度,称为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伦理效力。它的主要功能表现为,有效率的经济伦理或意识形态具有确认并强化现行秩序符合义理或凝聚某个团体的功能,替代或辅助产权界定,以克服经济秩序运行中的搭便车、道德危险和偷懒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市场经济秩序可以定义为油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法律体系和社会观念等所规范形成和切实维持的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有学者认为:“所谓市场经济秩序,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所形成的市场经济制度、体制、法规、行为准则、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秩序。”①笔者则强调,制度安排、法律体系等虽说是用以规范经济行为,以形成和维持一定经济秩序的,并且法律往往代表着秩序,但它们本身却并不是秩序。经济秩序是经济生活中的有序状态,即人们均遵循制度、②法律、规章、准则等从事经济活动,发生经济关系,从而反映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姚崇泉 《理论界》2003,(1):69-69
所谓会计信息不实,就是指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会计信息不实是当前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信用质量低劣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它误导了会计报表使用者,影响了市场主体的投资决策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于扰了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深入挖掘和分析当前经济领域中会计信息不实的表现和根源,并采取应对之策,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整个社会信用水平,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财会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财会信息的失真现象不仅削弱了财会工作为经济管琊服务的职能,而且还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5.
规范政府和市场的秩序对于个人的收入分配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公平的保障.正是由于经济秩序失衡的耗散效应,才使中国式收入分配制度难以走出低效的陷阱.从经济秩序形成的历史因素考察,政府转型是关键变量.因此,构建和谐发展型的政府秩序,加快市场化进程,缓解收入财产差距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才能发挥它们的有效性,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经斯密———门格尔———哈耶克而发展的自发秩序传统是一股非常重要的思想源流。这一传统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人类理性具有重大的局限性,因此,它并不能为我们设计有效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经济秩序。相反,在恰当的法律规则约束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分散的、自发的经济活动,便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他们对于人类理性局限性的认识、社会制度与经济秩序生成机制的理论以及有关政府职能的观点,在今天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同时也为我们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和推知其未来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济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件大事。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问题很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城市基本上集中了全国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工业固定资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三。我们国家财政收入有百分之八十来自城市工商业。这种情况说明城市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城市经济关系尚未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而要形成和维护经济的良好秩序和扭转经济的无序、失序,直接的途径应该是抓好秩序管理手段的运用。当前,财经秩序混乱,正是财政领域中秩序管理手段的非健全性所致。本文着重分析了秩序管理手段非健全性原因,提出了改革和秩序管理手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秩序不仅在其内部存在着各要素间的结构性关系,而且在不同的逻辑层次间还存在着结构性关系,这种结构性关系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及社会各领域间客观存在的逻辑关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间的客观逻辑关系出发,社会秩序有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等不同的层次;从地区、国家和全球等空间逻辑关系出发,社会秩序有地区秩序、国家秩序和世界秩序等不同层次。揭示社会秩序的层次性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秩序的本质,也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处理现实秩序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活动,是关系到市场经济能否健康运行的重要的基础工作。从经济管理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从经济决策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引导利益人进行经济决策、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的重要作用;从法律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还具有促使企业履行法律义务,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功能。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失真的、低劣的会计信息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