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篇讨论《诗经》的文字,在没有弄清它的真正作者之前,题为《诗论》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2.
入声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方言中是重要的语言现象之一。对入声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汉语史和汉语方言研究成果的价值。入声的研究是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广韵》处于汉语语音史“上推古音、下启今音”的重要地位,所以《广韵》入声的研究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对《广韵》入声的认识,语言学界还不够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分歧就是《广韵》的入声是不足一个独立的声调这一问题。有的人认为《广韵》入声不但在韵尾上有一套清口塞音的韵尾,而且在声调上也有自己独立的调值,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声调;有的人认  相似文献   

3.
“入声”究竟是什么?它是一个调类,还是一个韵类,或既是调类又是韵类,应当是讨论必须清楚回答的基本问题。本评论了众家在谈论“保留入声”问题中概念欠清的现象,认为在声调性质的基础上表明入声不是古今汉语的声调之一。入声非声,则“保留入声调”之说无意义;“保留入声韵”之说才真正符合汉语实际。  相似文献   

4.
樊腾凤《五方元音》是明清时期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是研究明清语音的重要资料。《五方元音》共有五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从编纂形式来看,入声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并入平上去声中。但其入声的性质如何呢?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还是仿古的表现呢?对此学术界的看法不一,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入声在近代汉语的空间分布,从方言入声发展的动态着眼,重新审视了《五方元音》入声的性质,认为《五方元音》保留入声是实际语音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许多专书认为"入声"是一种以其"短"而独立存在的声调."入声"和别的调类的区别凭借音长,别的调类相互间的区别凭借音高.换言之,平上去入四声有两套划分标准.那么,怎样证明"入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短调"呢?一些专家称,是调长的对立.可是笔者发现,证明其"对立"的论述与音理不合,所谓"对立关系"不能确立.可行的解释应是,声调是以音高为声学特性的语音单位,入声音节上的声调和别的调类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平上去入"的"入"并不是一个独立调位,而是声调系统中某调位的条件变体.  相似文献   

6.
在这一章里,我们从符号学的视角来分析象征的内部结构与关系。所谓符号是指某种事物,它被用来表示另一种与它本身不同的事物。象征,英语词为Symbol,既可译为象征,又可译作符号。符号的涵义与我们所说的象征不无相通之处,象征也是指某种能表示与自身不同意义的事物。按照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观点,任何符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人声调不是独立调位的基础上.采纳汉语人声韵从上古至于今日一直朝着转阴的方向演变的观点,论证与之同步,人声韵音节声词逐步地靠拢处于同一调位中的其他变体,并最终与之达到一致。文章广泛征引方言材料,阐明入声韵音节声凋演变属“变体趋同”,意在为“入声非声说”做出理论和事实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商君书>共有通假字67组(99次).本文从<商君书>通假字的使用情况、通假字与本字的分布情况、通假字与本字的对应关系、通假字与本字的语音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商君书>中的67组通假字进行了穷尽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华东师院出版)这本教材自问世以来,以其选文精当,注释详明等特点,深得工科院校学生的喜爱。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古文部分的注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注解方式及有关通假字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道。  相似文献   

10.
自沈约等提出了中古汉语的四声之后,不少音韵学家和文学家都广泛地应用这个结论,以为颠扑不破。音韵研究家更以中古四声——平、上、去、入为立足点,去探测上古汉语的声凋状况。无可置疑,研究工作本身价值是高远的。不过,从中古四声为基点是否坚实,即是说,“平、上、去、入”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却相当值得注意。 笔者以为“入声”不是一个调类,而只是一种韵类。  相似文献   

11.
古人曾试图描写所谓"入声调"的调值,唐释处忠称"入声直而促",明释真空称"入声短促急收藏."后世专家多承之,分汉语声调为"促声调"和"舒声调".由此,阐释汉语四声的性质便采取两套分析标准:平、上、去三声以音高为标准;入声以音长为标准.笔者以为:第一,各取标准分析同一语音现象,方法欠妥当,结论难成立;第二,古今汉语声调基于音高,入声"短促",非声调特征,"急收藏"更说明是韵母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音韵学中对入声性质的认识,至今主要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其一,认为入声是汉语调类之一种,这种理论后来有所发展,认为入声是汉语调类兼韵类的语音现象;其二,认为入声只是汉语韵类之一种,而非声调.本文基于现代语音学理论,进一步证明了第二种认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14.
编纂《古汉语通假字字典》,是我校中文系承担的国家辞书任务之一。我校特聘周祖谟教授担任此书学术顾问,指导全书编纂工作。周先生1982年夏亲临西大为此书的编纂重新发凡起例,加快了工作进程。今春,当此书定稿时,又再次光临,亲自审阅全稿,指示修订原则,并为书撰写了《序》。现特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从《左传》一书中考证出的345组通假字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利用所反映的语音现象来验证现有的上古音声母研究既有结论;另一方面,利用上古音声母研究既有结论来解释这些语音现象,形成一种互证互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尤利西斯》的语音修辞一直是乔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从《尤利西斯》这部“交响乐”的内部成分———语音修辞入手,借用Plett的语音修辞模式,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删减和增补,讨论了《尤利西斯》中因音素变异(破格)和音素强化(平行)而形成的十八种辞格,揭示出它们特有的文体功能。在《尤利西斯》里,语音修辞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游戏性,而且对语篇起到了衔接和连贯作用,在合适的语境中它们还可以产生联觉效果,具有较强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作者把铜雀台当作其建造者曹操俗世欲望的象征。比照史籍 ,我们发现 ,作者改变建台时间、虚构建台缘起、强调建台目的 ,由此 ,将曹操性格弱点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提起鲍西娅,我们的评论者总是大加赞扬;即使那些多少有些同情夏洛克的人,对这位欲置夏洛克于死地的女性也是赞扬备至。有的说鲍西娅是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文艺复兴时“新女性中最富于生命力的人物……聪明、美丽、温柔、热情,同时又机智、勇敢、果断、练达。”闪烁着人文主义璀璨的光辉。难怪我们有的评论家十分感慨地说“她可说是  相似文献   

19.
入声除了在声调上往往与其他声调不同外,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韵母的结构形态上还有一套清口塞音韵尾(简称塞尾),从而和阴声、阳声形成鼎足之势。当前,入声塞尾的研究,特别是(?)?尾的研究虽然有所开展,但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而古音里、方言里有些问题的解决又和这套塞尾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本文准备对入声塞尾、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关于《中原音韵》入声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探讨在《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通语中入声是否存在。入声消失说是影响很大、争论也很多的一种观点。其中,宁继福先生《中原音韵表稿》的论述最为细致,从八个方面做了论证。但是这些论证都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