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南郡卒史盖庐、挚田、叚(假)卒史目鸟复攸广隼等狱簿>载录的秦代案例文书,具体反映了秦灭楚国的战争进程与秦时苍梧设郡的历史事实.秦令中称秦"所取荆新地",应指秦攻取楚之"陈以南至平舆"、"淮南"、"荆江南地"等地,是相对于公元前278年秦"越宛有郢"置南郡的楚地而言的;"苍梧"之地由楚入秦为郡,成为秦所取荆(楚)之"新地",不应超过秦始皇二十六年,抑或即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时设置.  相似文献   

2.
对于战国末期今湖南一带的疆域,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主要有“秦统治说”和“楚收复说”两种说法。尤其是大家都认为秦“黔中郡”的地理沿革是当时有关“江南”问题的关键所在,里耶秦简公布以后还继续提出与“黔中郡”相关的各种见解。根据最近公布的里耶秦简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到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前湖南地区还被楚统治,“楚收复说”比较可信。对于有关黔中、长沙郡的问题,分析里耶秦简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秦设置黔中、长沙郡的说法明确是错误的,当时被设置的两郡的确是洞庭、苍梧郡.这两郡在秦一代一直存在而在反秦、楚汉战争过程中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名嬴政,是秦国庄襄王之子。他继承王位后,灭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统一了全国,欲以“秦”字为头重立国号。但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当时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族,是称为百越的族群;分布在浙江的称为于越,公元前333年为楚所并,秦灭楚后,成为秦帝国的一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的越族为顾越(东巨)和闽越(东越),秦灭六国后,在此设置了会稽群和闽中郡。分布在两广和湖南南部的是南越,广西南部的是骆越,秦始皇统一南越和骆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接着又把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到南方去“成五岭,与越杂处”,这是秦帝国对东南方的经营。对于西南,则把分布在云南、贵州、四J;;等地古称西南夷的各族,统一起来设置郡县并派…  相似文献   

5.
研究楚民族、楚文化史,往往要考虑荆楚作为方国、民族命名的来源。《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是古籍中较早称荆、荆楚的文例;金文《鼒鼎》铭文:“鼒从王伐荆”和《过伯簋》:“过伯从王伐反荆”、《艺驭簋》:“艺驭从王南征,伐楚荆”以及周原甲骨文中的“楚子来告,”是出土历史文物中较早见的楚、荆作为国族名称的文例。楚器中楚人自称“楚子”“楚公”及“楚王”,而不称“荆”,与以上敌国所称的“反荆”“荆楚”“楚荆”适成对比,称“荆”似有蔑视之意。《谷梁传庄公十年》:“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荆,狄之也。”十四年传又强调:“荆者,楚也。其曰荆何也?州举之也。州不如国,国不如名,名不如  相似文献   

6.
论荆楚精神     
荆,或楚,或荆楚,都是指的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经济昌盛,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的古国。据《春秋》所记,庄公之前称荆,僖公之后改称楚。《诗·商颂·殷武》则荆楚联称,如“挞被殷武,奋伐荆楚”、“维女荆楚”,故楚是荆的别名。对此,沈括作了注释:“……荆州宜荆,……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可见荆楚既是旋名,又是国号,是长期存在祖国大地上的一个民族群体或国家实体。据《史记·楚世家》等古文献记载,楚旗的祖先是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高阳生称,  相似文献   

7.
东汉蔡邕《独断》在追溯"法冠"起源时,说"秦制,执法服之",其中的"执法"实际是指掌握执法职能的职官群体,为东汉时的概念,而非秦简中出现的职官——执法.胡广"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一说则是他对秦灭六国、"兼其车服"进行理论建构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可以信据的秦代史料.但胡广此说将秦御史服法冠的记载固定化,且为汉唐官制文献所沿袭和增改,从而形成了深刻的历史记忆.东汉时期除御史作为执法职官继续服法冠外,廷尉属官也具有了佩戴法冠的资格,这反映的是汉代执法涵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僰人探源     
僰人是古人类早期智人“昭通人”的后裔,历经氏族社会和夏、商、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昭通、宜宾一带建立了侯国。公元前612年楚濮会战,罗、卢、濮人战败而迁入僰。公元前339年到前329年楚灭巴,部分亡民入,于是、罗、卢、濮、巴融为一体,共称人。公元前256年侯国被秦灭亡。  相似文献   

9.
楚文字的历史很悠久,可以一直上推到西周末年的楚公家钟、楚公逆钟等铜器铭文。那时的楚文字与商周文字的区别不大,无疑是同一系统的文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割据力量的增强,列国文字的地域特征愈来愈突出,至战国时期,六国古文与秦文字虽然来源相同,但已形成区别形式不尽一致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关于楚文字与秦文字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李守奎博士在《楚文字编》的前言中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由此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六国文字是势在必行。这些文字废弃不用是历史的必然,但荡除毁灭却是一种愚昧。秦始皇的焚书使得六国…  相似文献   

10.
从李信家世源流来看,自李同以降,李信祖先渐以将略持家.李信乃陇西李氏杰出人物.今所能考见之李信事迹,均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的十年统一战争期间.李信在秦统一战争中,破赵,逐得燕太子丹、攻楚、破定燕、代、齐地,骁勇善战,功勋显赫,是秦始皇扫平群雄、统一天下过程中颇为倚重的一员大将.但是,由于伐楚之战在军事史上的经典意义,李信在伐楚中的失败又与秦最为卓越的老将王翦的胜利呈鲜明对比,所以李信在后世论者眼里和笔下,地位并不高.李信伐楚失败的事例成为经常的反面谈资,一代战将的英名竞为此役之败而掩损殆尽.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