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按照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律的要求,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并利用世界先进经济技术的地理扩散和战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以及其它历史机遇,发挥东亚沿海区位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经验一直是国际经济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东亚经济增长源的组成因子抑或生产函数,被广泛运用到探析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奥秘"的研究之中.由于经济学家对TFP这一概念内涵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在考察和估算东亚经济增长源TFP时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因此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差距悬殊,甚至相悖.TFP因子生产函数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它对东亚经济增长的贡献尚待更为缜密的测算,方法亦需创新,以期得到较为科学的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面向2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显现出它的必然性。在理论上,加强东亚经济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实中,它是东亚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不断繁荣的重要条件,也是抵制世界经济排他性区域集团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方法。然而,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实现要有一定的主、客观基础。在东亚地区,生产要素的互补性、比较利益的长期性、产业结构的梯次性及产业升级的联动性构成了合作的客观条件,而东亚各国的主观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增强,也使得东亚经济合作有更大的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济竞争关乎国家兴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东亚的“四小龙”、东盟和中国,通过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相继实现了经济起飞。到90年代,日本在外贸、投资和金融等领域面临中韩等国的激烈竞争。随着中韩等国产业竞争力的凸显,日本在东亚精心构筑的“雁行模式”开始解体,在东亚和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急剧下降。在对外投资和国际金融领域,日本也面临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挑战。因而,东亚经济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5.
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对于我国而言,从短期来看,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来说,经济增长吸引外资流入,又让外资流入推动经济增长。现阶段,我国应该给予外资国民待遇,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实现了快速增长,形成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了“亚洲奇迹”。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亚经济模式再也不能维持现状,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东亚发展模式暴露出一系列不足之处,必须对其进行变革。为此,东亚各国政府应继续进行制度创新,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在区域内进一步协调立场,加强合作,建立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才能革除国别旧模式的弊端,发挥整体协作新模式的优势,使东亚奇迹再现。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区域经贸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对于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虽然存在经济一体化的诸多困难,但成立区域经贸组织是东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兼评“金融约束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们一般认为,亚洲和拉美的金融危机是由不恰当的金融自由化引起的,由于金融市场的失灵,必须引入政府干预。本文则显示,即使给定稳定的经济环境,只要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就必然阻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东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只能由银行业的竞争等金融深化机制来解释,政府的作用在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协调交易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 70年代 ,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推行面向亚洲政策 ,就其原因而言 ,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面向亚洲”与澳大利亚自身经济特点、国际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域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地缘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东亚的地缘经济,而阻碍因素主要是东亚的地缘政治现实。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相逆的状态制约着东亚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改善了东亚的地缘环境,促使东亚进一步的经济融合和政治对话,同时全球化的制度同质化过程也使东亚必须集体提升“制度能力”以应对全球化的风险。由此,一体化成为东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期以来东盟国家华人华侨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华侨经济的快速增长状况与当时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取向有很大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东盟国家作为有利的商品和投资市场前景被看好.东盟国家为吸引外资,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限制,纷纷制定了条件更为优惠的外资政策,使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环境趋好,诱发了八十年代下半期以后对东盟国家的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12.
国际投资法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化趋势,从而促使国际投资法律调整的结构框架和内容体系发生重要的变化,也促使各国利用外资及发展经济的政策和立法做出重要的变化.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投资自由化的步伐,但盲目追逐只会对自身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应正确对待国际投资法自由化的发展,并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战略角度,提出完善我国外资立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混合回归(POLS)、固定效应(FE)、 随机效应(RE)估计方法,对金融发展与旅游业成长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旅游业成长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健性分析也支持该结论;(2)经济外向程度、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禀赋能显著驱动地区旅游业成长,三者在金融发展与旅游业成长关系中皆起正向调节作用;(3)分区域考察显示,金融发展对旅游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其对东部的正向影响强度大于中部;(4)在西部,旅游业沿袭的是单一旅游资源驱动型成长模式,金融发展的驱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与农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系统结构的角度,借助两部门经济结构框架,运用一个简单的农产品供求均衡模型,考察国际贸易对农业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只对那些不具备工业经济优势的农业净进口国,才会抑制其农业的增长;除此之外,国际贸易均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德国统一以来东部经济转轨与现行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统一后 ,在东部实现了由国家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轨。东部的经济转轨面临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实行了独特的转轨方式 ,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东部经济依然存在着与西部经济差距明显 ,失业严重 ,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德国新一届政府正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完善东部的社会经济体制。这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我国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关于德国东部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1.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经济转轨其方式具有独特性;2.如何看待经济转轨的成败;3.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启示作用;4.如何评价德国新政府实行的"新德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同时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战略,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外交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外交利益实现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对外交利益实现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政治自主;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外交利益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维护经济安全.同时,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理解俄罗斯经济治国方略的内在逻辑,深化中俄合作,以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时间节点,对俄罗斯经济基本面和普京经济治国方略的重点方向进行系统分析,从“国际-国家-社会”三层次进行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机制解释。研究认为,俄罗斯入世以来经济治国的方向主要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减少对企业监管限制、促进消费和投资来增强市场活力,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从国际层面,入世使俄罗斯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但是开放贸易下资源型国家的要素禀赋优势挤占了其他经济部门发展资源,使得俄罗斯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调整过度依赖能源等原材料产品的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俄罗斯坚定地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对外经济战略的制定体现了的国家自主性; 俄罗斯国内社会形成以了行业为基础的政治联盟,直接影响了具体经济议题上的政治决策,经贸政策既紧密团结独联体国家又实行“向东看”战略。  相似文献   

19.
受2011年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和突发性因素明显增多的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走势趋于复杂化。2012年欧盟经济可能陷于衰退,世界经济呈低速增长态势;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加剧,国际经济协调难度加大,欧美再工业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可能加剧。据此,本文从扩大内需、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与国际劳务市场对石油输出国和劳务输出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中东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巨大转型。通过对二战以来中东地区国际劳工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劳工在来源上分为国际流动和内部流动两种,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影响中东国际劳务输出和输入的因素主要有中东产油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速的城市化、中东社会的局势和中东国家的移民政策等。石油与国际劳工对中东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石油经济的兴起,大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产业工人等新兴阶层得以迅速成长,促成了多元社会结构的形成。总之,石油和国际劳工在现代中东社会结构的变迁中是一个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