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虽有饮牛奶的现象,但是多以进补为目的,并不普及。近代由西方传来饮牛奶的习惯,中国的牛奶业和牛奶消费在一些大中城市得到发展。由于牛奶掺杂使假现象屡见不鲜,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代表的管理机构发布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管,再加上牛奶业公司化规模化经营,采用现代生产消毒技术,使得牛奶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卫生食品,近代卫生观念伴随着牛奶消费的扩展在社会上传播开来。随着西方营养学知识的传入,牛奶被认为是有营养的食品,传统中医也认为牛奶具有滋补功能,中西医对于牛奶的认识形成了"混合体"知识,促进了牛奶的推广,这也是近代中西医汇通及传统知识与西方知识交融的表现之一。由于近代时局变化、知识分子宣传及国外影响等因素,强国保种成了社会各界的诉求,出现了身体国家化的趋向。工业化生产的牛奶作为卫生而有营养的食品,成为了解除人们的身体焦虑、增强体质、强国保种的神器,牛奶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一贯认为,牛奶含钙,而钙有益于骨骼发育,因而饮用牛奶对人体有益。然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们反驳了这一观点。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即对生活在1987-1997年间的不同年龄段的61400名女性和45300名男性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这些实验参与者每天都食用不同量的奶制品、酸牛奶和酸奶油。研究结果表明,那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10,(10):84-84
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不仅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羹大家越来越重视“餐桌文化”?近年来,减肥也兢成为了一个长期困扰众多国民的烦恼,而营养均衡也自然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扶贫进城     
一说到扶贫,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和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2如今,我国已有92%以上的农民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而昔日在农村人眼里羡慕的“吃定基饭”的城里人,随着大锅饭、铁饭碗这种低水平的“贫穷”被打破,却有为数不少的处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状况。城市扶贫正成为一个新课题。现实:不可回过在美国一家杂志列举的世界亿元富翁中,中国有17人榜上有名。近几年,我国的千万元户也在不断增加,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口已超过100万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面临饥寒威胁的贫困阶层。国家统计局将5%的最低收入户人均生…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是一个追求自我和个性独立的时代。人们对“夫唱妇随”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格上独立、平等、感情笃深的夫妇是不是一定还要“夫唱妇随”,共同参与一切工作之余的应酬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且听以下几位朋友的说法——A君:各留一份空间如今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人的感情也多元化起来。人们对情感的体验已不再满足于第一种、第二种乃至第三种感情,而是渴求那种既是对知识结构。才智视野的互补,又是对家庭生活、婚姻感情的补充的所谓的“第四种”感情了。我丈夫学理,有点闲暇总是泡在运动场和体育比赛里;我学文,业余时间喜欢爬…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高度组织的社会,人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工作单位,个人专业特长的利用发挥、晋级升迁、学习进修、出差出国、医疗保险、住房分配、社会地位、家庭婚姻生活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在的单位。这就使职业对每个人的生活现状和以后的生活具有较全面的、决定性的影响。失去工作包括下岗待业则不和避免地对他们及其家庭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带来一系列负性的心理效应。一、失业引发的个体心理危机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就业、低工资”和“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政策,人们在没有竞争、没有风险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十注,…  相似文献   

7.
“人们整天忙于工作、带孩子或者充实他们各自的心灵。《永结同心》的作者格洛里亚·瑞奇菲尔德说,“他们早就忘了自己的婚姻也需要补充营养。”为何不腾出一点时间给婚姻补充营养呢Z试试以下几种方法,运用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它能让你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满幸福。做你的伴侣最热烈的欣赏者“我的妻子对色彩极有品味,”马罗在不久前的一次晚会上对我说,“她极有艺术气息。”同桌的女伴又嫉妒又羡慕地看着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则因为这意外的赞赏而容光焕发。“赞扬,尤其是当着大家的面赞扬你的伴侣非常重要。”瑞奇菲尔德说,“不幸的是…  相似文献   

8.
正苏联时代封存的一批“时间胶囊”在今天的俄罗斯重见天日时,那个被当年的人们寄予丰富想象的国家已不复存在。50年前的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描绘,如今看来颇有些天马行空,却也给21世纪的人们带来了几分“世事无常”的感叹与惆怅。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的改革不但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天,我国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已使她们较之于传统妇女对于家庭生活有认识上的重大区别,它直接反映了变革时代我国妇女家庭生活的价值取向。本文依据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中国妇女问题调查”济南地区调查结果,对当代中国妇女家庭生活价值取向进行概括的分析,以求对当代中国女性的家庭社会地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在尊敬父母意愿的同时,更多地寻求婚姻上的自主,已成为当代女性婚姻生活的主要取向。婚姻是家庭的起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小农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又过着缺少竞争吃“大锅饭”的日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总的来说是平等的,利益差别不大,因而社会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增长平均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结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收入水平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别因…  相似文献   

11.
“退路”这两个字的搭配,辞典里的解释一是“退回去的道路”,二为“回旋的余地”。本文以此开头,当然不是要玩弄文字上的游戏,只是想告诉读者朋友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大都市里,“退路”一词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应用到现实生活申,变得时髦风光起来。大约有半年多时间了,每逢双休日两天,离笔者离所不远的某装演公司一家分公司里,总见到一位特别忙碌的年轻人:接待找上门的客户;为刚刚获得新居的人们提供免费装演设计业务;与同事讨论配色及基本色调的实际应用;直到叮嘱负责具体施工的人员该特别细心操作的某些部位等。管理着该分公司…  相似文献   

12.
从“认识文论”走向“审美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思考文艺本质问题的基础。作为观察文艺问题的惟一视角,似乎从未怀疑过它的确切性和正确性,而只是在“生活的内涵是什么”以及“如何反映”上发生争执。随着人们对文艺反映的特殊规定性的寻觅和西方现代哲学研究成果的借鉴,开始对“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理论视角的惟一性和普遍性发生了怀疑,对认识论文艺学在以往被赋予的涵盖一切文艺现象的“万能”作用提出质疑,对它在以往被赋予的“全方位”的价值提出质疑。面对愈来愈丰富奇幻的文学创作的现象世界和愈来愈频繁激烈的西方哲学及…  相似文献   

13.
1970年6月在欧洲娱乐委员会上通过的《消遣宪章》中,高度肯定了现代人闲暇活动的价值,其中提到“消遣和娱乐为补偿当代生活方式中人们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欣赏艺术、科学和大自然,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无论在城市和农村,消遣都是重要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条件及社会成员所从事的活动不同,社会生活时间的分配也就不同。美国学者约翰·麦克哈勒在《世界的事实和趋势》一书中,对原始人、农业人和工业人的生活时间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原始社会中人一生的闲暇时间仅为整个生命时间的1…  相似文献   

14.
晚秀 《社会》1996,(12)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清趣的丰富,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在素称“居全国收藏之半”的上海有私人博物馆、收臧室上百家之多,例如钟表博物馆、筷匙博物馆、茶壶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等等。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出现一朵奇葩,这就是性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座有个小花园的两层楼房,上下共有七间房,许多玻璃柜里放满了中国古代性文物和有关婚姻与性的民俗用品,令人目不暇接。记者在参观以后,访问了这个博物馆的主人──我国著名性学家刘达临教授。记者:刘教授,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许多东西是见所未见,甚至于闻所未闻的…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2012,(4):72-7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了一个规模适度,以奶制品、鲜蛋、蔬菜等为主的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东西南北》2011,(21):82-82
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提到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饮食照料不仅包括照料技术也应注意营养的平衡搭配,以防止诱发疾病为出发点,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标。饮食营养失能失智老年人可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易造成营养不良;也可因感知觉缺失暴饮暴食,无饱腹感,易造成消化不良,应在饮食上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应做到定量、定时进食;加强营养,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  相似文献   

18.
沉香魅惑     
《东西南北》2013,(17):F0002-F0002
沉香进入中国人的生活,最早是以药材形式出现,史料址载沉香可“理诸气调中,补五脏”发展到唐宋时期走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古代文人赋诗作画抚琴之前,都会焚一炉香,香气可以让居室的空气净化,能够安定心神,产生喜悦的情绪。如今人们出门前可能会喷一些香水,那么古代人们则会配香囊。此外,沉香还可以用来煮水泡茶,或搭配不同配料制成饮品,古人将这类饮品称为“沉香饮”,有多种配疗,起到不同的保健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19.
记者:郑教授,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许多人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大款”式的豪华生活方式,甚至不择手段,为谋取差钱和高档物质享受而追逐、竞争。我想,这些人大概忘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不知道过日子究竟是过什么。您能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盾法吗?郑教授:“过日子过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好。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生存意义”的问题。当今我国处于向现代化迈进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物质欲望空前愿胀,在有些人甚至生去了对人生意义追求的情况下,提…  相似文献   

20.
如今“节’字无处不在。有人说只要随便找出一个名词,再加上“节”字一都可以叫“××节”。这话虽属夸张一却可知书字用多了,什么事情都要过个节日,“节”也就失去了“节”的本义,失去了节的文化氛围。寻根究底,“节”宇本义是物体段与段的连接处,壬。竹节、关节等等。之后将这物体空间的含义移到物体运动的时间上.便成了“节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自然形成的节目很多,但无论什么节日都带有人文的性质,或欢庆、或纪念、或借节日来增强人们对某本某物的重视,把这些人文的内容安排在固定的日子,便有了节的兴隆。祖宗、先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