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本文立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 ,阐述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 ,并针对南京市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拯救传统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 2 1世纪国际经济科技发展新态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要求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在探讨“新型工业化道路”涵义的基础上 ,提出广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点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劳动智力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3.
周艳芝 《理论界》2003,(6):113-1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理解和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对发展我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实现我民生活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新型工业化 我国目前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尚未  相似文献   

4.
桂徐雄 《兰州学刊》2004,(6):118-120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种新的产业空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已有十余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各高新区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开始步入“二次创业”阶段。在新阶段如何促进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高新区的产业规划和产业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聂哲  何平 《江西社会科学》2003,(10):126-12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思路上的重大创新。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正确处理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就能顺利达到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加快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广西高新区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讨论了广西高新区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如何加快广西高新区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福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观照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借助科技进步等后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从新型工业化的这一实质重新审视福建的工业化,分析福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以产业为中心,从区域、产业、项目三方面深入探讨“十一五”期间福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振兴我国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立足于我国国情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工业化道路的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保证 ,积极探索实现工业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走有山东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立足山东实际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建立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重点突破“外向型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 ,民营经济”三个关键 ,积极调整工业结构 ;通过正确处理区域间的经济关系 ,促进工业与金融业的融合 ,为加快实现工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南京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南京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明显优势 ,同时重化工特征明显、科技与经济脱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又要求南京必须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 ,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即大力推进沿江开发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技术进步 ,振兴南京装备制造业 ;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 ,加快郊县工业化进程 ;重点扶持大企业大项目 ,走核心拉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循环经济为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型工业。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它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三者整合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工业化过程中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决定的技术进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凡 《天府新论》2005,(2):62-64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工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选择即节约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 ,又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技术进步路径。同时 ,还要处理好在微观上选择“合理技术” ,以确立和利用比较优势 ,与宏观上鼓励“高新技术”发展 ,加快改造传统工业 ,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剖析“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根源和历史背景,揭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质———依托后发优势理论、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理论和三元经济结构理论作为基础,根据世界信息化潮流的冲击和我国工业化资源禀赋的实际国情做出的路径转换,重点阐述了地处欠发达地区的江西应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文章还提出了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利用生态理念和和谐发展思路,剖析了江西走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即从宏观的产业发展层面和微观的制度层面来设计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为我们在本世纪头 2 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指明了方向。科学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 ,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 ,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国在新世纪头 2 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 ,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其核心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 ,采取跨越式发展思路 ,实现我们的工业化目标。与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6.
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世纪作出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作者通过探究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因来分析新型工业化的特征,进而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正确认识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创新性及其实践性的特点,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战略制高点,是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力引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全面推进,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的步伐迅速加快,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组织.但仍面临规模不大、创新实力不强、市场集中度小等弊端.建设“创新型桂林”,推进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实现重点产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促进桂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内生增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宜宾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宜宾市的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从宜宾市工业化的进程和现状来看,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宜宾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既要补工业化的课,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又必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工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20.
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聚群导向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匡致远 《学术研究》2000,(10):40-43
产业聚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尚未形成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聚群。如何形成区内产业聚群应成为加速我国高新区发展的思考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