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阶级异己分子姚文元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自居的。叛徒江青又赐他“无产阶级的金棍子”,更使他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他挥舞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的棍棒,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指黑为白,指鹿为马。文艺批评中的许多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被姚文元搞混乱了,搞颠倒了。诸如,他给文艺批评提出的“任务”、“标准”,  相似文献   

2.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到处自我标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实际是到处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一九七四年,毛主席指示要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四人帮"却公然篡改毛主席的指示,别有用心地大讲所谓经验主义是当前主要危险,大反经验主义.反党分子姚文元首先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经验主义是主要危险"的论点.接着,"四人帮"狗头军师张春桥在军队的一次会议上又把当前必须着重反对经验主义讲了一通,并声称要把反经验主义"当作纲","联系"所谓"存在的这些问题来学习."以后他们又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放厥词,历数所谓经验主义的危害,叫嚣这  相似文献   

3.
回顾从1958年起,心理学受到批判,有些心理学家被当作“白旗”来拔.批判的恶浪,指向所谓心理学研究的抽象化、生物学化等,强调要突出阶级性.姚文元前后发表了几篇黑文.谬论流传,影响很坏.到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遭到更大的冲击.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学家有被迫害致死的.帽子、棍子仍然集中在阶级性问题方面.林彪、“四人帮”叫嚷心理学只能研究阶级性的东西,除此就不行.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片面强调阶级斗争,脱离经济谈政治,脱离生产力的性质谈生产关系的变革,脱离人民的物质利益谈革命,并把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引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四人帮则进一步把“阶级斗争”当作草菅人命的一根棍子,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歪曲到荒谬绝论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方纪同志的小说《来访者》,在一九五八年第三期《收获》上发表后,立即受到反动文痞姚文元的诽谤和攻击,并由此掀起了一股刁难方纪同志小说作品的浪潮。十年后,姚文元在一九六八年臭名昭著的“二·二一”黑讲话中,再度对《来访者》进行指责;“四人帮”在天津的那个黑干将也直接插手,兴风作浪。于是,方纪同志和他的作品一并遭到了“四人帮”的残酷打击和迫害。今天,方纪同志已恢复工作,他的作品也已从“毒草”行列中解放出来。但是,研究一下姚文元为什么把《来访者》打成毒草,《来访者》为什么不是毒草,这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文艺界常常把文艺批评与文艺批判等同起来,把文艺批评与文艺斗争等同起来,似乎文艺批评就是文艺批判和文艺斗争。这样一来,文艺批评就完全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直至现在,由此理解文艺批评所造成的影响尚未彻底根除,不是一提到文艺批评就使人心悸吗?所以,要正确开展文艺批评,要充分发挥文艺批评的作用,就需要对文艺批评的性质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读书当官论”黄武强以往,不但“四人帮”,而且一部分专家学者,都把“学而优则仕”当作孔子的言论来批,认为它是孔子鼓吹“读书当官论”的所谓“铁证”。尽管这两种人的批判目的不同,但是都冤枉了孔子。其实,“学而优则仕”并不是孔子之言,而是孔子的学生子...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文艺批评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文艺批评和创作一样,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但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可以说,带着强烈的感情去感悟和评论作品,是鲁迅文艺批评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批评一向重视风格,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几乎可以说就是文学风格的批评史,但是,在这种重视文艺风格的文艺批评史里,却找不到批评家及其批评风格应有的位置.只有"风格批评"而缺乏"批评风格".为什么文艺批评的风格研究会成为理论上的空白呢?这个问题既与文艺理论对批评认识的偏差有关,也与文艺批评自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承认,这都是一个事实:当代文艺批评已经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艰难地崛起。“充分地了解批评本身,即认识自身的使命和本质”已被提到了一定的位置上。人们对批评本体的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探索,使得当代文艺批评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开始了第一次超越。美国人雷·威莱克曾经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文艺批评作过中肯的评价。他说:“人们把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称为‘批评的时代’,不过二十世纪才真正当得起这一称号。不但数量甚为可观的批评遗产已为我们接受,而且文学批评也具有了某种新的自觉意识,并获得了远比  相似文献   

11.
"从斗争需要出发",这句前几年很流行的话,源出于"四人帮"之口.叛徒江青曾指使其御用文人:写文章"要从斗争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有什么材料出发".于是,他们的各种"需要"应运而生:"造反派入党做官"是"重建党的需要";工厂"停工停产"是"抓革命的需要".为了"阶级斗争的需要",农业"颗粒无收也可以";为了"批判封资修的需要","全国都成了文盲也在所不惜"…….在"四人帮"的辞典里,这个"斗争需要"是高于一切、右左一切的至上原则,是他们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出发点,是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谁是还乡团?     
"四人帮"惯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电影《反击》便是他们的这种杰作之一.野心家,反革命被打扮成英雄;革命干部、工人、贫下中农被丑化得不象样子.尤其是韩凌的形象被抹得黑而又黑,直到把还乡团的帽子也给他戴上.提起还乡团,贫下中农无不切齿痛恨,他们的累累罪行,笔笔血债,革命人民记忆犹新."四人帮"明白,只要把这顶帽子扣上,打倒,搞臭甚至杀头问罪都有了理由.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四人帮”中的姚文元,把自己装扮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在思想理论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现在是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批判的武器,还其一伙的唯心主义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翻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一切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为了篡党夺权,搞修正主义,搞复辟倒退,都是大搞阴谋诡计的.从第一国际的阴谋家巴枯宁到第二国际的叛徒考茨基,从第三国际的反革命两面派托洛茨基到现代修正主义的罪魁赫鲁晓夫,无一不是搞阴谋诡计的能手.被粉碎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继承了老修正主义的衣钵,在搞阴谋诡计方面也是"颇为能干的".他们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在当前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中,总结老修正主义者搞阴谋诡计的种种手段,剖析其反动实质和危害,这对于我们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彻底揭露和批判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在辽宁的那个死党,把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他的谆谆教导置诸脑后,积极参加"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篡党夺权阴谋活动.他在辽宁,独断专行,不可一世,把个人凌驾于省委之上,动不动就训人、骂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辽宁的太上皇.就是"四人帮"的这个死党,一心把辽宁当作他的独立王国、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根据地.他称王称霸,俨然是这里三千多万人民头上的土皇帝,这里对他来说真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在这里,什么都要管,政治、经济、文化,那样  相似文献   

16.
“读不懂”的柏拉图(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阅读柏拉图的著作,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把being翻译为"存在"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题被翻译为: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它与柏拉图给出的例子"风是冷的","风是不太冷的"等等显然没有任何关系.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常常从语言的角度谈论being,而在语言的表达中,"存在"和"不存在"使用得并不多,表达的范围也不广泛,因此会让人不知所云.如果用"是"来翻译,则没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人既是是的事物是的尺度,也是不是的事物不是的尺度.因而人们可以感觉到"风是冷的",也可以感觉到"风不是冷的".而且,"是"和"不是"显然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与认识相关的表达方式.本文以柏拉图的文本为例指出,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是翻译为"存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而主要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读不懂”的柏拉图(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阅读柏拉图的著作,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把being翻译为"存在"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题被翻译为: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它与柏拉图给出的例子"风是冷的","风是不太冷的"等等显然没有任何关系.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常常从语言的角度谈论being,而在语言的表达中,"存在"和"不存在"使用得并不多,表达的范围也不广泛,因此会让人不知所云.如果用"是"来翻译,则没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人既是是的事物是的尺度,也是不是的事物不是的尺度.因而人们可以感觉到"风是冷的",也可以感觉到"风不是冷的".而且,"是"和"不是"显然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与认识相关的表达方式.本文以柏拉图的文本为例指出,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是翻译为"存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而主要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横行时期,在他们炮制的"儒法斗争史"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被当作孔子和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恶行劣迹,大书特批.至今,有的著作仍然沿袭这种观点;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孔子这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帽子,乃千古定论,要摘掉它,不仅徒劳,而且可笑.事情果真是这样吗?首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两句话究竟指谁而言?《论语》《微子》篇记载: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落在后边,碰到一位荷蓧丈人(老人),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丈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问题就出在这里:丈人的答语究竟指谁而言?是指子路,还是指孔  相似文献   

19.
关于鲁迅早期思想的评价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瞿秋白、姚文元及其追随者,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借机歪曲和攻击伟大的鲁迅,贬低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安图否定他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杰出作用,并且又割断了鲁迅思想发展的内在的历史联系。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有些同志其立场和动机与“四人帮”有质的不同,但由于看问题的方法不对,或则离开了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或则仅根据鲁迅论著中的片言只语、个别结论去任意发挥,或则简单类比,而不是全面地准确地去理解鲁迅的思想体系,他们不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是把唯物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物”,因而也不能得出合于历史实际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20.
"不是……而是……"格式不但可以构成复句,而且可以充当单句成分.一般表示并列关系,有时表示递进关系.这种格式的使用受到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