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演说风格迥然不同。根据曾长期给这两位领导人当英语翻译的维克托·苏霍德列夫的回忆,赫鲁晓夫喜欢脱稿即兴演说,比如他1959年访美时就因为总爱即兴发言而使翻译神经紧张,难以招架。在访问的最后一次演说前,赫鲁晓夫对翻译说:这是总结此次访问的终场戏,我就照本唱吧。没想到他上台刚念了两段就变了卦,他丢开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斯大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和毛泽东两位伟人都是20世纪公认的语言大师。然而,两人中间还隔了一层。这一层,谁来捅破? 中国读者对尼克拉·特罗菲莫维奇·费德林并不陌生。这位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资深外交家和著名汉学家曾为斯大林和毛泽东作过翻译。50年前,毛泽东赴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他担任了两位伟人的首席翻译。望九之年的费德林现住在保加利亚。在一次难得的专访中,他与俄罗斯著名学者米哈伊尔·伊林斯基无所不谈。费德林对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描述绘声绘色,颇为有趣。斯大林总是轻言慢语,毛泽东则恰恰相反伊:您当年同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接触非同一般。您有幸多次聆  相似文献   

3.
在号称史无前例的“文革”时代,赫鲁晓夫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告诫国人,要警惕赫鲁晓夫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李同成 《领导科学》2003,(13):42-43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互相支持,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嬗变,由结盟到对抗。其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可谓尖锐复杂、惊心动魄,这里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赫鲁晓夫访华1954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随后,他率领苏联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10月3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最高级会谈。双方谈了战争与和平以及双方的国内形势之后,赫鲁晓夫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  相似文献   

5.
1959年,尼克松以美国副总统身份访问了苏联。在访问期间,他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了几次举世瞩目的会谈。会谈中,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充满唇枪舌剑的争论,其中不乏显示幽默力量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热尔瓦先生毕业于法国高等纺织工业学院,曾获巴黎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和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宪法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他作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外国专家访问北京,从此与中国结下了难解之缘。热尔瓦先生多次前来中国讲学,组织中法企业界交流,不知疲倦地为中法经济合作而奔波。他凭  相似文献   

7.
陈祥 《领导文萃》2021,(3):68-72
2020年6月18日,美国克兰斯顿市,一位名叫谢尔盖?尼基季奇?赫鲁晓夫(以下简称小赫鲁晓夫)的市民去世,他生于1935年7月2日,他父亲是著名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相似文献   

8.
正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贝利亚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三驾马车",共同执政。先是赫鲁晓夫联手马林科夫,处决贝利亚;到了1955年,马林科夫也在与赫鲁晓夫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位。赫鲁晓夫从这里开始了彻底清算斯大林的行动,逐渐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枕边风"让他"中了彩票"赫鲁晓夫生于1894年4月17日,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他在15岁时辍学,到一家德国人开的工厂做钳工,负责  相似文献   

9.
<正> 访问日本企业期间,老板佐腾先生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必须从访问中找到一家企业无中生有的实例。这个要求的难点在于,我在日本呆的时间不是十天半月,而是短短的四天。佐腾先生笑了,他说,正是因为逗留的时间短暂,他才别出心裁向我提出这样的要求。不然,他认为我的日本访问是不会圆满的。 跑了许多家,三天就这么过去了。我无法满足佐腾先生的要求,想想,就看成是日本人与我开了个玩笑吧。 不料,中午时分,佐腾先生给我开了个真实的玩笑。他从某监狱长那里为我找来两位犯人,我觉得他老先生简直是“太邪乎”。先生让犯人坐下,从咖啡屋里叫了两种  相似文献   

10.
袁灿兴 《领导文萃》2013,(19):82-86
赫鲁晓夫死后,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在给他雕刻墓碑时,特意将两块黑白石头拼接在一起。墓碑上的黑白折线说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人的一生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是黑与白的组合。赫鲁晓夫挑动中苏关系,大肆发展核武器,造成美苏核对峙,威胁世界和平,这是他不足的一面。但赫鲁晓夫消除个人崇拜,为千万人平反,改善民生,这却是值得肯定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正凌晨,为苗枫林先生的遗著《中国公文名篇赏析》校完最后一页,我木然坐在书房座椅上,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屈指算来枫林先生逝世已近周年,我禁不住思绪万千,先生或近或远的音容笑貌翩翩而至。枫林先生曾长期在中央首长身边工作,在省城那是一位地位显赫的领导干部,但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无法对他写下只言片语。我认识枫林先生时,他已  相似文献   

12.
赫鲁晓夫此公,被世人评价为“头顶最秃,胆子最大”。他行事喜欢大刀阔斧,线条常常有些粗疏。但在《赫鲁晓夫回忆录》的第三十六章,我却读到了两个字:细腻。  相似文献   

13.
李同成 《领导科学》2003,(11):38-41
1953年3月5日晚9时50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因重病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毛泽东顿时沉浸在悲痛之中。时隔不久,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这份秘密报告犹如一颗重型炸弹在克里姆林宫爆炸,其“冲击波”迅速地辐射到苏联全国,乃至全世界。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后,非常气愤。他认为,斯大林确实干过一些错事,但绝不能全盘否定他,不能忘记他办过的正确的事,更不能忘记他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援助。斯大林“助蒋抑毛…  相似文献   

14.
这里说的勃列日涅夫不是别的什么人,正是1964年“宫廷政变”罢黜赫鲁晓夫后上台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主政时间仅次于斯大林,长达18年,至终卸任,理所当然的是一位政治家,他曾提出著名的让苏联人民“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理论: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很快被理论家们论证成真理。  相似文献   

15.
1957年夏天,苏共年轻的中央委员谢列平所属的党的领导集团不允许老近卫军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老近卫军指的是莫洛托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人。谢列平比这些年轻中央委员更加积极、更加坚决地拥护赫鲁晓夫。暴跳如雷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冲他大吼:"就你,一个  相似文献   

16.
人的记忆力变化无常,在 受到大众传媒的控制时更是如 此。人人都记得"玉米的光荣 史"、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 敲皮鞋、他在马涅日画展上与 画家的冲突。然而在这些表面 上的事实后面隐藏着重要得多 的东西。我想,历史永远不会忘 记赫鲁晓夫揭露"对斯大林个 人崇拜"的行动。的确,他在二 十大的秘密报告中分析太少,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在中国特别是在七十年代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于一九五七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一位回国访问的美籍科学家。他的访问叩开了中国紧闭二十多年的科学大门。在他第四次访问中国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相似文献   

18.
教育     
《领导文萃》2012,(18):136-137
在中国教授新闻学"他们需要知道真相。"彼得·阿内特说。阿内特先生是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战地记者,2007年,他成为汕头大学的新闻学教师。他只是越来越多在中国高校的新闻系任教的外国记者之一。中国政府正向国有媒体注入数以亿计的资金,以期与CNN或是BBC等媒体竞争。问题是,当学生们从外国记者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稳定与亚太地区的发展──霍克先生答本刊记者问杨平,王小东11月6日,澳大利亚前总理、本刊高级顾问霍克先生应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的邀请来北京访问,期间与本刊记者杨平、王小东进行了一次内容广泛的谈话。记者:霍克先生,本世纪还剩下的几年时间是中国比较...  相似文献   

20.
陈荣生 《领导文萃》2011,(18):68-69
政治性欺骗有四大类型,首先是“国与国之间的谎言”,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或保持对其他国家的优势。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夸大本国洲际导弹的数量,以阻止美国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